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區域經濟

每經網首頁 > 區域經濟 > 正文

專訪中國民航大學李曉津教授: 空域調整將為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提供基礎條件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24 23:21:23

◎近年來,成渝地區特別是成都地區飛行量持續增長,據中國民航局今年4月發布的《2020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2020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以下簡稱雙流機場)旅客吞吐量僅次于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居中國內地241個運輸機場中第2位。

◎此次空域結構調整自2011年開始與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同步規劃,至今已持續了10年時間,為西部地區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空域調整,涉及7個省份的空域調整優化。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陳俊杰    

5月20日凌晨3時,我國西部地區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空域調整方案正式實施。往來成都的“天路”因此而變得更寬更直更順暢,空中出行選擇也更加豐富。此次空域調整,涉及調整航路航線83條,調整班機航線走向2000余條。

此次空域結構調整自2011年開始與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同步規劃,至今已持續了10年時間,為西部地區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空域調整,涉及7個省份的空域調整優化。其中,包括西南、中南、西北等3個地區空管局,跨四川、云南、貴州、廣西、湖北、陜西、重慶7個省份。

中國民航大學航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空域調整后既是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運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也為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和城市群建設提供了基礎和先決條件。

談變化:形成全新成渝地區空域結構

民航業與地區經濟的良性互動備受關注,要打造東西南北四向連通的全方位開放通道,航空的先導性和驅動性作用就顯得格外重要。

近年來,成渝地區特別是成都地區飛行量持續增長,據中國民航局今年4月發布的《2020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2020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以下簡稱雙流機場)旅客吞吐量僅次于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居中國內地241個運輸機場中第2位。同時,隨著成渝地區成為帶動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該地區戰略和交通地位持續躍升。今年2月,《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面向世界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

而在5月20日,我國西部地區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空域調整方案正式實施。李曉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空域是影響民航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直接影響旅客關注的航班安全、正點、票價,航司關注的航班量、成本和效益。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航空運輸適應國際貿易距離長、范圍廣、時效強等要求,成為經濟發展驅動力,是現代化國際經濟中心城市崛起的重要依托。隨著空域的進一步開放,有利于城市依托機場規劃發展航空經濟,特別是臨空經濟,使機場周邊及鄰近區域成為特色經濟、優勢產業、新興產業聚集區域,實現民航與區域經濟社會互動發展。

李曉津表示,此次空域調整,通過擴展成都進近范圍、增加進離港點,銜接外圍航路航線、以及全面梳理班機航線走向,形成全新的成渝地區空域結構。

本次空域優化調整,是相關部門為加快該地區空中流量、提高航班運行效率、提高航班正常性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對促進成渝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將起到推動作用。

談影響:有利于提升ADI-AR指標值

事實上,一直以來,研究結果表明中國空域資源、民航運輸及國民經濟發展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空域資源和GDP的發展對民航運輸具有長期較高的貢獻水平,民航運輸及國民經濟的增長能夠促進空域資源的優化使用。

李曉津以中國民航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ADI)研究的“機場所在區縣地均GDP相對當地其他區縣的倍數”指標研究(英文縮寫為“ADI-AR”;AR即Airport Region的縮寫)為例解釋稱,通過計算ADI-AR 指標,可以更細致地表征民航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貢獻的程度。

ADI-AR指標值受到民航發展歷史和當地經濟開放程度的影響。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民航發展歷史越久、當地經濟開放程度越高,國內外人流、物流越頻繁,機場周邊航空偏好型產業集聚程度越高,則ADI-AR指標數值越高,民航業對于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越大。

在需求側,隨著經濟發展,旅客和貨主的時間價值不斷提高,需要借助民航完成快速運輸,大量地均GDP較高的金融、電子、會展、生物、高端住宅等產業向機場周邊集聚,提高機場周邊土地利用效率,推動機場所在區縣的經濟發展。

在供給側,國家發改委、民航局、機場等各方努力,各地方政府逐步意識到民航是提高區域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積極新建、改建機場,吸引航空公司開辟新航線,另一方面圍繞機場設立臨空經濟區,針對地均GDP較高的航空偏好型產業招商引資。通過需求側和供給側共同努力,促進了民航業的發展提升了各地及全國的ADI-AR指標值。

中國民航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一組數據顯示,以各機場所在ADI-AR指標測算結果為基礎,取平均可得大陸31個省份 ADI-AR指標值。其中,上海ADI-AR為5.7389,位列第3名;四川ADI-AR為2.9215,位列第12名;廣東ADI-AR為1.2362,位列第24名;寧夏的ADI-AR為0.5155,位列第31名。

李曉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較低的ADI-AR指標數值不僅反映差距,也意味著機遇,說明當地空余土地較多,發展相關產業的空間很大。隨著空域的開放,成渝地區的民航業發展加速,有利于提升ADI-AR指標值,釋放更多的潛力,也會進一步帶動成渝區域發展。

談未來:應持續思考功能互補、分工協作等問題

機場作為現代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一環,更是城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想要打造世界級的城市群,一定要配備世界級的機場群。

縱觀全球,不論是紐約、倫敦,還是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城市群的“騰飛史”,可以看到,它們無一例外都有世界級機場群的“加持”。對于地處內陸的成渝城市群來說,打造世界級機場群就顯得更為重要。

李曉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空域的開放,航班的增多,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順利投運,成渝機場群和城市群建設提供基礎和先決條件。

那么,成渝打造世界級機場群已具備哪些條件?

李曉津表示,成渝地區得天獨厚的旅游優勢明顯,近年來在科技、電子、智能制造領域的經濟效益凸顯。基于良好的產業基礎,如何進一步挖掘潛力,打造功能定位明確、功能互補、分工協作的“世界級機場群”,是需要持續思考的問題。

而在貨運方面,建設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加速打造內陸供應鏈樞紐,將對西部地區暢通供應鏈和穩定產業鏈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將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此外,李曉津提到,機場群不是區域內機場的簡單集合,而是以運行協同和差異化發展為特征的多機場系統,涉及基礎建設、航線網絡、地面交通、航權時刻、協同機制建設等各個方面,而制定統一的頂層規劃是打造世界級機場群的重要舉措。

在開放空域的基礎上,未來成渝地區應持續促進樞紐機場適度差異化發展,進一步優化機場群層級結構。進一步提升成渝地區要素聚集效應,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和產業體系。在優化層級結構基礎上,地方政府和民航部門緊密配合,抓住機遇,更好推動世界級機場群的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