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28 19:17:28
近日在一場閉門會議上,多位嘉賓看來,對希望增加國際化影響力的企業而言,“A+H”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生物醫藥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走國際化發展道路。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葉峰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整個醫療健康行業得到了更多來自社會和資本的關注,不僅相關企業估值水漲船高,一些在這個賽道深耕多年的龍頭公司也先后登陸資本市場,引發了更大的關注效應。
另一方面,隨著資本和創業者的涌入,醫藥健康領域開始變得擁擠,同質化競爭的現象愈演愈烈。而已經上市的頭部公司,對于上市地的選擇以及如何在白熱化的競爭中找到出路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體會。
近日在一場閉門會議上,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與甘李藥業首席執行官都凱、加科思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印祥、神州細胞董事長謝良志、諾輝健康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陳一友、康乃德生物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潘武賓、康希諾生物首席財務官王靖展開了一場對話。這6家企業都是啟明創投的被投公司,并且均已在不同交易所成功上市。在多位嘉賓看來,對希望增加國際化影響力的企業而言,“A+H”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生物醫藥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走國際化發展道路。
上市不是終點,估值也不是越高越好
去年6月29日,甘李藥業正式掛牌上市,一度創下了半個月時間連拉13個漲停板的紀錄。對于為何堅定選擇A股市場,都凱坦言,當時的考慮主要有兩點:一是在A股主板上市,對企業在國內的知名度、影響力有一定的助力;另外,早期相關費用相對低一些。“對希望增加國際化影響力的企業而言,可能A+H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明星疫苗股”康希諾生物就是都凱所說的“A+H”股,先后登陸了港交所和科創板,王靖也在對話中解釋了為何先“H”后“A”的原因。她表示,康希諾生物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我們知道疫苗與公共衛生有非常大的關系,一直以來都要做一家根植于中國的全球疫苗企業。當時堅持不翻紅籌、不去美國,一定要以H股的形式去港股上市,因為未來我們一定要回來。”
在她看來,康希諾生物的兩次上市不僅限于上了市、募集了資金,更重要的是對企業家的戰略、組織、人性和競爭格局理解,是很好的錘煉過程。同時她也建議,企業估值并不是越高越好,“股東的選擇、對于長遠策略的定位、對于企業家價值觀的認可,比估值重要得多”。
謝良志則表示,企業在選擇上市地的時候,往往會有以下幾項主要的考慮因素:第一,信用和股權結構,股東的訴求和意愿,如果主要股東都是美元基金,他可能希望你到境外去。第二,未來的投資人,香港地區的投資人,以及美元基金,他們對創新藥的認知、偏好更強一點,內地的投資人可能還是更趨向于看財務指標。第三,除了IPO以外,未來再融資的時候訴求怎么樣、在香港地區和內地市場企業未來的流動性會怎么樣。最后,很多人會考慮創始人未來或者團隊退出在哪個地方更好。“所以我們現在在A股上市了,未來不排除在適當的階段,我們也可能考慮到港股去二次上市。”
對此,潘武賓強調,上市不是終點,尤其對于生物醫藥類企業更是如此,另外上市地(投行)有懂得公司價值及潛力的分析師也非常重要。
同質化競爭激烈,“國際化”發展成破局之道
在談到當前中國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環境和競爭力時,多位參會嘉賓均表達了高度肯定。王印祥就表示,中國企業近年來得到了更多資本的支持,人才、生態環境等各方面也得到了改善,才有可能逐步開始在某些細分領域參與全球競爭。
潘武賓則直言,到了今天大家不會再去討論“我這輩子能做一個藥出來就滿足了”,因為國內做新藥確實有了很大的進步,又趕上了好時代,公司上市、新藥上市都不再是問題了。但新的問題也涌現出來,那就是醫藥行業內高度同質化的激烈競爭。“(上世紀)90年代到2005年之間是中國仿制藥巨大的同質化競爭,2010年之后到現在,進入了一個在熱門靶點上同質化激烈競爭的時期。”
那么出路在哪?他表示還是要走“國際化”發展道路,同時積極抓住國內醫藥市場高速增長的機遇。“能做到具體細分行業或者相關重要靶點新藥開發的前三名,就有機會。”
王靖對這一觀點表達了贊同。在她看來,未來一家生物醫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在于“國際化”。具體說來,不是簡單地跟別人合作、把產品賣到國外去就是國際化,而是要真正做到工業輸出、研發輸出,最后到管理輸出、理念和愿景的輸出,擁有這些綜合能力才能最終成為一家走國際化發展道路的企業。“當各行各業都有企業成為全球的行業領導者的時候,中國就會逐漸變成全世界的引領者。”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