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31 22:59:21
當前,安徽省已經開始謀劃合肥都市圈與長三角都市圈協調聯動發展研究,研究項目正在招標。按照要求,服務單位要通過實地調研、查找資料、專家論證等方式,研究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聯動發展現狀,包括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科技合作、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下一步,向中部“破圈”?
安徽謀劃合肥、南京都市圈協調聯動
5月31日合肥晚報消息,當前,安徽省已經開始謀劃合肥都市圈與長三角都市圈協調聯動發展研究,研究項目正在招標。
按照要求,服務單位要通過實地調研、查找資料、專家論證等方式,研究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聯動發展現狀,包括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科技合作、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
同時,要深入研究分析目前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協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下一步推動雙圈協同發展、打造東中部區域協調發展典范的主要思路、評價方法和政策舉措等,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參考,高質量推進合肥都市圈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解讀:南京都市圈作為長三角內的跨省都市圈,與合肥都市圈的腹地之爭一直備受關注。而隨著《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獲批,安徽城市與南京及南京都市圈一體化、同城化發展的廣度和深度或超過合肥。作為省會城市,合肥顯然不缺危機意識,早在規劃獲批之初,就已從交通、創新平臺、產業發展等方面謀劃與南京都市圈合作。
事實上,隨著近年來合肥新興產業的發展,還有以中科大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帶動,合肥吸引力加強,過去十年合肥常住人口增量超過南京,達到約191萬人。與此同時,合肥近十年在安徽省內人口首位度也由12.53%增長至15.35%。
但需要指出的是,南京都市圈作為全國首個也是至今唯一一個由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的都市圈,對比合肥都市圈,現階段溢出虹吸效應顯然更強。
安徽謀劃合肥與南京都市圈“抱團”,推進都市圈由一體化向同城化的戰略升級,更有利于整合圈內資源,實現優勢對接,對沖消弭競爭所帶來的弊端。
此外,有觀點指出,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規劃中,賦予了長三角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把一體化發展的經驗輻射帶動中部和長江中上游。對于合肥來說,在謀求與南京都市圈協同發展的同時,另一重任務在于向中部“破圈”。
支持便利店超市等進社區
12部門擬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
據商務部5月31日消息,商務部等12部門發布《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其中提到,支持與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便利店、綜合超市、菜市場、生鮮超市(菜店)、再生資源回收點、郵政快遞綜合服務點、前置倉等進社區。
與此同時,鼓勵大企業輸出品牌、標準、管理和服務,發展社區便利店、超市、理發店、餐飲店(早餐、快餐)等直營連鎖,對形象標識、門店管控、設施配置、服務標準、商品采購、物流配送實行“六統一”。
農業農村部:
共建60個左右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
5月31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到“十四五”末期,共建60個左右的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
具體目標要求包括縣域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高于所在省份平均水;當地農民接受高素質培訓和中高等學歷教育規模明顯擴大,農村科技人才比例明顯提高等。
深圳發布2021年536個重大項目
總投資超2.8萬億
5月30日,深圳市發改委正式對外發布《深圳市2021年重大項目計劃》,共有536個項目上榜,涉及交通、能源、產業、教育、醫療、城市更新、文化設施、總部基地等方面,總投資超2.8萬億。
重大項目計劃清單顯示,交通項目占據相當大的比例,其中僅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建設的重大項目就達30多個,包括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7號線二期工程、車公廟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前海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深圳至深汕特別合作區鐵路工程等多條軌道交通工程和交通樞紐工程等。
“一刀切”切痛北方重碳省
“雙碳”目標背景下,能耗“雙控”與發展轉型之困,是能源大省面臨的共性難題。
據《瞭望》消息,“十三五”期間,一些省區未完成國家能耗“雙控”指標任務,有的因排名靠后被國家發改委約談和通報。2020年下半年以來,不少省區出臺一系列政策,全力部署“十四五”和2021年能耗“雙控”。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張永生表示,能耗“雙控”和碳達峰、碳中和是對各地治理能力的一場大考,“特定的區域、行業和群體面臨的機遇、挑戰是不一樣的,中西部能源大省面臨的轉型壓力和成本會更大,甚至短期內會受到沖擊。”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李俊峰建議,全國各地特別是北方地區一定要平衡好降碳和發展、轉型和安全的關系,要在實現全面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降耗減碳,避免“一刀切”關停企業。去年就出現過南方電力供應短缺等極端事件。不能影響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以及人民群眾正常生活。
廣東上市公司數量居全國第一
總市值逼近25萬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注冊在廣東省的上市公司數量已突破1000家大關,是內地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上市公司數量突破四位數的省級行政區,總市值則逼近25萬億元大關,僅次于央企云集的北京,位居全國第二。
注:納入統計的股票,包括A股、B股、港股、美股上市的公司,其中A股、B股及港股相關數據統計截至5月28日,美股相關數據統計截至5月27日。
統計顯示,廣東省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1002家,北京市上市公司數量位居全國第二,達到683家。浙江省位居全國第三位,上市公司數量653家。此外,江蘇省有616家上市公司位居第四,上海533家位居第五。
上市公司數量的多寡,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地區經濟的繁榮度。而除了數量這一指標外,總市值則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地區經濟的強弱。
統計顯示,廣東省上市公司最新總市值逼近了25萬億元大關,略低于北京的28.8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浙江省以12.75萬億元位居第三位,上海市12.47萬億元位居第四位;江蘇省7.59萬億元位居第五位。
安徽宣城市委書記、市長同時調整
5月31日上午,宣城市召開全市領導干部大會,宣布安徽省委關于宣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職的決定。
安徽省委決定:孔曉宏同志任宣城市委書記,免去其宣城市人民政府市長職務;何淳寬同志任宣城市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提名為宣城市人民政府市長候選人,免去陶方啟同志的宣城市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