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未來15年內,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有望突破8億人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6-02 23:46:20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起步之年。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奇跡,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中國經濟總量躍居全球第二,未來前景更加光明。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壯大,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步伐也進一步加快。當前,消費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的第一動力。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盡管受到疫情沖擊,但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仍達到54.3%,高于資本形成總額11.2個百分點,為近年來的最高水平,消費依然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未來中國消費將呈現出怎樣的變化趨勢?在新發展格局下,如何培育新型消費并挖掘國內超大規模市場潛力?帶著上述問題,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對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原司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進行了專訪。

談我國消費現狀:已成拉動經濟增長第一動力

NBD:在黨的領導之下,中國從“一窮二白”走進全面小康。從居民消費視角來看,您認為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陳文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經濟可謂“一窮二白”。

從經濟規模來看,1952年我國GDP為679億元,人均GDP僅119元。1978年,改革開放大門開啟,1982年GDP突破5000億元,達到5373億元。2000年,GDP突破10萬億元,中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到了2020年,中國GDP已經突破了100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從經濟結構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即通過投資重大工業項目拉動經濟增長,帶動就業,這貫穿于整個計劃經濟時代。

從改革開放之初一直到2000年左右,出口的作用逐步凸顯,出口和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2008年以后,我國消費出現了爆發式增長。黨的十八大以來,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持續提升,消費逐漸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NBD:中國經濟規模持續擴大,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從消費需求層面來看,這體現出一種什么樣的變化?

陳文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居民消費需求其實是比較單一化的,主要是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于30%為最富裕。

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我國的恩格爾系數超過60%,其中城鎮為57.5%,農村則高達67.7%。40多年來,我國的恩格爾系數已下降了一半多。

2020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0.2%,2019年的時候甚至低于30%。這說明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品質顯著改善,食品消費支出占比持續下降,精神消費需求也在不斷提升。

談中等收入群體:2035年或增至8億至9億人

NBD:今年一季度,我國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3.4%,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水平?

陳文玲:去年的情況比較特殊,在疫情影響下,餐飲、旅游、電影等諸多消費項目都受到了巨大影響。但即使在這樣的背景下,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達到54.3%,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今年,伴隨著消費的復蘇,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會有顯著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與購買力相關的,中國有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比美國人口總量還要多。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今后10~15年,也就是到2035年,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有望從目前的4億人口增加到8億至9億人口。由此推斷,中國消費增長的空間是非常巨大的。

NBD:伴隨消費轉型升級,當前供需矛盾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陳文玲:隨著中等收入群體的不斷擴大,購買力的不斷提升,消費的供需矛盾也會發生變化。

從主要矛盾來看,過去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生產力的矛盾。如今變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對物質文化的需求有什么不同呢?我認為,物質需求基本上處于滿足人的生存需要的消費階段,而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是沒有邊界的、永無止境的,所以我們要持續地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構性矛盾,解決供給側與需求側不匹配的問題。

中國未來的目標,短期目標是要完成“十四五”規劃部署的各項任務,要打好這五年的基礎,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從更長期的目標來看,再經過15年的努力,要實現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一個更長周期的目標。

談未來消費潛力:重點挖掘三類人群彈性需求

NBD:“十四五”時期,您認為要如何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滿足國內需求?

陳文玲:中國有巨大的市場規模優勢,這個優勢首先就體現在有強勁的消費需求,有滿足消費需求的日益增長的收入和現實的購買力。

當前,消費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未來,需要釋放的是潛在的消費需求。也就是說,挖掘消費潛力的重心不在于剛性的消費需求,而是通過激活需求側,滿足即期消費需求、挖掘潛在消費需求、創造嶄新消費需求。

我預計,未來彈性消費需求在消費中的占比會持續提升。所謂彈性消費需求,第一類是被壓抑的消費需求,比如旅游、娛樂等,這些在去年受疫情影響基本陷入停滯,但這種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后面應該會釋放出來。

第二類是回歸性的消費需求。比如中國平均每年有1.5億人次出境旅游,購物總額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現在受全球疫情影響大家雖然還難以出境游,但原來溢出的消費需求會回流到國內。

第三是供給創造的新的消費需求,包括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商業業態比如直播帶貨等,會創造新消費需求。

最后一類是購買力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會帶來增量的消費需求,也就是所謂的精神消費、品質消費等。

NBD:彈性消費要基于購買力的提升,未來哪些群體的消費能力比較強,符合彈性消費的特征?

陳文玲:第一類是老年群體,也就是“銀發經濟”。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國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8.8億人;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億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億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3.50%。這部分群體不僅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而且在健康養老方面有較強的消費需求。

其次是單身群體。根據民政部的數據,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人,大約等于英國、法國和德國三個國家的人口總和。2.4億單身群體中,超過7700萬人處于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將上升到9200萬人。這部分群體不僅有收入來源,而且注重精神層面的消費。

第三類是“Z世代”,也就是中國“90后”“00后”“10后”等人群,未來他們也將成為中等收入群體的主體,是具有強勁需求和新消費觀的群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