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中國銀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宗良:成長路上要避開幾個“坑”,先打好基礎再想著展宏圖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6-24 23:38:51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易啟江    

“驚鴻一般短暫,像夏花一樣絢爛……”當樸樹的音樂響起,那就是每年的高考季,就像這個6月,這片大地的夏天。

上午9點多,地鐵很繁忙,里面人擠人,都帶著口罩,看不到表情。此時正是上班高峰期,參加完高考的學生應該在享受難得的輕松時光。

窗外蟬鳴聲越來越響。宗良在辦公室通過座機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聲音洋溢著熱情。

今年高考季,每日經濟新聞每經商學院推出重磅策劃——致未來“經”英。這次采訪宗良的話題就是高考后即將邁入大學校門的學生如何把握大學學習機會、如何把握成長方向。

宗良是中國銀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金融、銀行,他還在北京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高校兼任教授、研究生導師。上世紀90年代讀博期間,他就開始參與重要的部委課題,比較早的有《我國高科技創(chuàng)業(yè)投融資體制研究》等。目前已主持重大課題20余項,發(fā)表相關論文200余篇。

“我想說的是什么,因為剛剛進大學,容易產生一些宏大的想法。我特別想提的是,一定要在踏實做好自己相關工作的基礎上,再想著去展宏圖。”宗良叮囑,一定要重視專業(yè)學習,不管選的是哪個專業(yè)。這是第一位的。

宗良 受訪者供圖

親身經歷 貫穿不同思維模式訓練

宗良對未來大學生的忠告,是結合自身長期學術經驗而提出的。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20世紀80年代,這個口號如雷貫耳。帶著夢想和憧憬,宗良在高中時代特別希望將來成為一名科學家,偶像陣營里是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華羅庚等,這堅定了他走求學之路的決心。

宗良高考后報的就是武漢大學物理系。“在武大物理系,是一段美好和快樂的學習時光。”畢業(yè)后,他去西安當了大學老師。

隨后,他又報考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碩士,從這里開始,他的專業(yè)從物理學轉向了新的領域——經濟金融。

當時,在中國人民大學和復旦大學有一個福特班(中美經濟學培訓班),他作為人大學生,在復旦大學參加了福特班學習。

碩士畢業(yè)后,宗良進入中國銀行,期間又考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現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讀博士。

“每一個學校都給自己留下了特別的記憶。”多年后的今天,宗良說起校園時光,仍別有一番感觸和留戀。

他的求學經歷,貫穿著東西方不同思維模式的訓練。20世紀80年代,他在武漢大學讀本科時,李政道和楊振寧發(fā)起的CUSPEA風靡一時,宗良接受了訓練、參加了考試。“雖未能考取,但當時那種訓練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宗良體會到,中西方教學風格明顯不同。

以普通物理學為例,中國出的題目、條件都是解答中需要用的,不多不少,而CUSPEA題目中,給出的條件不一定全部用上,也可能不夠,需要結合常識判斷。此外,CUSPEA題目可能打破常規(guī),提出假設基礎條件發(fā)生了變化,會出現怎樣的結果?

宗良舉例,比如對于氫原子模型,公式和邏輯都有了,那么假如原子核和外面的電子所帶電荷分別是原來的多少倍,結果會是怎樣?估算一下,如果將海洋中的核聚變原料全部轉換成能源,可供全球使用多少年?他體會到這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普通物理真是太不普通了!”他感嘆。

在復旦大學讀福特班期間,宗良體會到,東西方經濟金融教育的結合非常有意義。福特班既有大量外教承擔經濟金融專業(yè)課,也有東方著名教授如高鴻業(yè)、張培剛等舉辦講座。

宗良印象最深的外教是來自杜克大學的教授華萊士先生,他講授計量經濟學,其中用到大量數學。時至今日,宗良依然受益于這段時期的學術訓練。

回顧一路求學,宗良深感到,家長應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信息全面的決策環(huán)境,尊重孩子的選擇,而不是局限于以父母的思路去規(guī)劃孩子的未來,因為時代已經變了。這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經驗之談,宗良從事經濟金融研究,而他的孩子選擇的是計算機專業(yè)。

宗良提出了一條當代青年走向成功的典型路徑:這是一個特殊的時代,會給你帶來重大機遇,如果你有一定的聰明才智,對某方面感興趣、有熱情,再加上持之以恒,未來很大程度上將取得較大成功。

學術感悟 堅持問題導向

宗良從事經濟金融研究已達30年之久,學術感悟良多。他提出:

第一,要做時代需要的課題。

當前我們身處第4次工業(yè)革命時代,科技的重要性在提升,但經濟金融仍然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好的專業(yè)。

經過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功,背后一定有深刻的經濟或金融邏輯,若把這一成功實踐升華為理論,將是中國對經濟金融理論的重大貢獻。這是一個巨大的理論研究寶庫,目前這方面仍較為欠缺,這方面的重大成果無疑應成為未來產生諾貝爾獎的重要源泉。

宗良衷心期待:未來的青年才俊們能夠在這一領域做出重大成果,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第二,堅持問題導向。

假如對一個領域尚無法找到清晰的目標和路徑,那么就堅持問題導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把握問題的實質,走在全面解決問題的道路上。

像這次應對疫情過程中,我們一開始并不清楚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但是,堅持問題導向,比如看有哪些癥狀,包括發(fā)燒、呼吸困難等等,針對這些,我們找到相應的中藥來控制和緩解,在控制癥狀的過程中,對病毒及其流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就把問題的解決推進了一步。盡管仍不能把這個問題完全解決掉,但是一次次堅持問題導向,就愈加接近目標。

對于中國經濟金融發(fā)展中一些重大課題,比如綠色金融、“一帶一路”、數字經濟、金融科技等等,這些實踐中的課題,其實都是在堅持問題導向中一步步推進。當然,如果有些問題能夠做到頂層設計,目標引領,那是非常理想的。

第三,創(chuàng)造條件,尋求突破與升華,不可始終按部就班。

一些聲音指出,中國和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經濟研究水平差距仍大,特別是諾貝爾經濟學獎主要集中在西方發(fā)達國家。這確實是現實,畢竟過去一二百年間,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快速崛起,各項規(guī)則、理論,都是基于西方發(fā)達經濟發(fā)展衍生出來,一系列成果及其評價標準也是以此為基礎。

中國經濟學家的主要基調是跟隨,自然而然地,西方經濟學家走在前面。但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獨具特色的中國經濟取得了成功,中國的扶貧實踐也舉世矚目,這本身就孕育著理論的重大突破。

中國經濟學家對這些過程最為熟悉,因此要主動尋求突破。如果把這一規(guī)律探索清楚,經濟學理論將出現重大進展,相應的評價標準也隨之發(fā)生變化,未來成果值得期待。

第四,重視團隊與共贏。

即便是學術研究,也要承認個人能力有限,不管是在大集體還是小分隊,甚至日常生活,都要把自己放在整體和團隊中來面對。不同的人發(fā)揮不同的作用,最終事情才容易成功。在團隊中,只有共贏才有可能長久。“只想著自己得利,長久不了。”宗良說,在國際上,中國和諧共贏的理念也正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支持。

最后,他特別提到,從事學術要有一種境界,即不能受各種利益干擾,否則,受制于各種因素,研究就無法保證公正、客觀,個人也無法在學術道路上走遠。

良言忠告 先學好專業(yè)再想著展宏圖

想到高考學子即將邁入大學校門,宗良不免對青年學子的成長過程提出忠告。

第一,腳踏實地。

剛入大學,容易產生種種宏大想法,宗良特別想說,一定要腳踏實地,要在做好自己手頭工作的基礎上,再想著展宏圖。因此,一定要重視專業(yè)課程學習,把專業(yè)學好了。將來不管是就業(yè),還是繼續(xù)讀書,做何種選擇都會和成績相關。

第二,加強交流。

這非常重要。小到同桌之間交流,大到校際交流、國際交流,都會對自身帶來大的提升。一定要抓住各種各樣的機會,通過交流,通過做事,不斷提高和發(fā)展自己。

第三,培養(yǎng)興趣愛好。

如果學有余力,可以學習國學、歷史等等,有助于更好地看清東西方之間文明,以及思維的差異,避免盲目遵循。 第四,慎重轉向。

填報志愿時,在專業(yè)上既然已做了選擇,再要轉向,一定要非常慎重,不可輕易決定。如果打算重新選擇,也要在學習了解的基礎上,看究竟是否與自己初想一致,若確實發(fā)現了喜歡的方向,而現在的專業(yè)確實不適合,也可以調整一下專業(yè)。

最后,要志當存高遠。

青年人在腳踏實地打好基礎之上,根據自己的興趣,可以有一些大膽的想法,去大膽嘗試。這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時代,青年人一定要不辜負這個時代。

人生成長,難免走偏。針對學術成長,宗良特別提醒要避免兩個誤區(qū):

第一、戒急。

年輕人容易想做大事,而且想要快速出成果,對眼前的事不屑一顧。特別希望年輕人要敢于做小事,把各種事情甚至體力活都當做錘煉自己的機會。也要不怕吃虧,在和他人合作過程中,不要干了一點事就惦記利益、想要成果,而要有不怕吃虧的精神和格局,才能不斷發(fā)展。多年之后你會發(fā)現其實是真的“賺了”。

第二、戒循。

西方的很多理論,都是基于西方經濟發(fā)展的邏輯而提出的。大家在學習中要敢于質疑。比如之前他們不斷宣揚自由貿易理論,現在卻開始實行保護主義,保護自己的市場,甚至集國家之力打壓別國,打壓一些企業(yè)。因此我們不能只是遵循,而是要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和突破。宗良提到,一個理論,如果不能很好地解釋現實,那一定是理論有局限性,甚至是錯的,而不能說現象不對。

創(chuàng)新思維在大家持相同看法時找到質疑點

宗良特別強調,學術研究要基本功扎實。

第一,要做經濟金融學術研究,就要有扎實的基本功,比如在馬克思主義原理、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以及數理統(tǒng)計等課程上,都要打下深厚的基礎。“一定要利用好大學這段時光,把自己的基礎打得扎實一點。”他反復說。

第二,抓課題。課題實戰(zhàn),是很好的一個學習過程,也是很好的積累過程。可以先從小課題做起,逐漸過渡到大課題,完成了這些,在知識的運用和方法上,會有大幅度的提升。這方面,西方一些名校做得很好。宗良認為,中國高校可以借鑒經驗,對大學生的學術課題研究更加重視,并完善相應的機制,效果會更好。

第三,依照長遠目標做足準備和積累。做事情首先要選定方向,然后堅持下去。在宗良看來,青年們若有志于長期從事經濟金融研究,比如長遠目標就是要成為大專家,就要根據這一方向確定所需要的條件,對照條件系統(tǒng)地準備,從寫論文,到發(fā)表學術演講,甚至出席財經評論節(jié)目,都需要不斷積累經驗,逐步提升水平。

第四,一個特殊的功力就是創(chuàng)新性思維。要有一種意識,即在大家都持相同看法時,我能否在某些方面找到質疑點。找到了,往往意味著發(fā)現了有價值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機會突破。進入大學后,可能參加一些學術論壇,期間要能提出問題。“能發(fā)現他人未發(fā)現的問題,才比較容易找到創(chuàng)新和突破點。”宗良說。

他舉例,西方國家常用所謂市場經濟標準認定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好像他們自身經濟沒有什么干預。但實際上,西方經濟運轉過程中,政府該有的干預一樣不少,當前的干預甚至說很大。并且,西方經濟理論本身既有市場的理論,也有政府的理論。亞當斯密的理論強調市場,凱恩斯的理論強調政府干預。

宗良認為,其實這只是理論的兩種特殊情形,而中國給出的是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結合起來的邏輯,這就是理論的一般情況。

市場經濟說和政府干預理論,都屬于一般關系中的特殊情形,就像0~1這個連續(xù)譜上的兩個極端水平。如此就把兩個具體的理論升華到一般關系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維創(chuàng)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