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A股動態

每經網首頁 > A股動態 > 正文

大航天時代,九天微星用低軌微小衛星打造萬物互聯“基站”!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6-26 13:32:29

◎企業介紹:九天微星成立于2015年,是國內的微小衛星全產業鏈服務商,為政企客戶提供商業衛星定制、星座核心服務、行業終端應用和航天科教系統。2018年,九天微星兩次發射共計8顆衛星,全部成功在軌運營,率先實現百公斤級衛星的設計研制和在軌驗證。2020年,脈動式衛星工廠在唐山市啟動建設,將批量化生產的方式引入衛星制造領域,預計2021年中建成并具備年產100顆衛星的能力,是一個由國家發改委核準建設的民營衛星工廠。

融資進展:累計融資7輪。

每經記者 唐如鈺    每經編輯 何劍嶺    

____500703421_banner____________.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6月17日,神州十二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人延續千年的飛天夢又前進了一步。與此同時,隨著近年來商業航天的發展,老百姓借助航天資源探索太空的夢想也不再遙遙無期。2014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60號),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商業航天,拉開了本土商業航天的序幕。該賽道作為戰略新興產業,憑借硬核的技術和廣闊前景也引得創業者和資本爭相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商業航天鏈條長且細分賽道多,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承載著不同的任務;其中衛星則扮演著萬物互聯太空“基站”的角色。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將衛星互聯網劃定為“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之一,也將衛星應用這一賽道推到了太空經濟的新風口。

事實上,即便已進入5G時代,地球上仍有80%以上的陸地區域和95%以上的海洋區域沒有被移動網絡信號所覆蓋,人類離真正的萬物互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距離成千上萬顆衛星升空也比較遙遠。2020年9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科技委秘書長潘軍在中國航天大會第三屆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上表示,保守估計,未來5年至10年國內商業小衛星發射需求量將超過4000顆,制造的需求也將隨之大幅增長。此外,有數據顯示,2030年,中國衛星互聯網總體市場規模將是千億級。

成立于2015年的九天微星即是一家聚焦低軌微小衛星全產業鏈的服務商。2018年,該公司成功將8顆低軌衛星送入太空,并實現在軌運營,率先完成了百公斤級衛星的設計研制和在軌驗證。一年后,該公司又代表民營企業參與國家衛星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從“承上啟下”切入萬物互聯

談及創業初期為何選擇從低軌衛星領域切入賽道時,九天微星創始人謝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商業航天產業鏈中衛星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衛星上游是各類零部件和單機供應商,也包括火箭,下游則是行業客戶和各類應用場景,要實現整個產業鏈聯動就必須夯實承上啟下的環節”。

而近年來,國家的支持與投資機構的熱情也讓這家在成立初期曾屢吃資本“閉門羹”的初創企業體驗到了政策的紅利。2015年至今,該公司已完成7輪融資,背后資本包括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遠洋資本、三峽金石、中科創星等機構。今年2月,該公司獲得了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億級人民幣的加持,這也是該基金在民營航天領域的首次出手。

此外,謝濤告訴記者,過去兩年里他明顯感受到市場熱度的上升和政策利好的加速兌現,“政策的每一次變化最后都會反映在市場上,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之后,則反映為我們公司衛星訂單的迅速增長——今年上半年在手訂單就超過了去年的5倍,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上升趨勢”。

政策利好僅是行業加速發展的“助燃劑”,但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我國航天領域的客戶仍以政府、軍方以及央企居多,存量客戶與市場需求仍待進一步挖掘。謝濤就認為,衛星運營和應用創新是給產業帶來“活水”的關鍵所在,作為民營航天企業,九天微星更愿意將目光聚焦在增量商用領域,通過新的服務模式覆蓋新興領域的客戶。

他以公司首顆發射的立方星舉例——在升空前就被設定為中國第一顆教育共享衛星,并在入軌后服務了全國多所中小學,“通常首星都用于做技術驗證,基本上是燒錢,而且我們的第一顆星是立方星,功能比較弱,讓它完全去做商業化服務并不現實,所以我們把它的測控、數據共享給了學校,這也有助于我們收回衛星成本,通過這樣的創新設計也奠定了我們‘衛星上天、產業落地’的基因”。

據悉,該公司客戶主要來自環境保護、國土資源、智慧農業、交通物流、智慧政務、科研教育等領域,目前已有多顆定制衛星在研。

批量打造、降衛星成本

除了應用創新和增量市場亟待進一步挖掘,困擾衛星互聯網的還有產業鏈各環節高企的成本和稀缺的產能。商業航天的普及需要產業鏈各個配套環節技術的突破與產能提升的同步進行。

國家航天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余琦在前述論壇上就強調稱,近年來,全球范圍內商業航天迅速崛起,中國眾多民營企業參與商業航天發展,商業航天事業“前景可觀,大有可為”。 商業航天快速增長的太空經濟也對衛星制造、火箭發射、衛星應用提出了迫切需求。

謝濤介紹,技術層面上,九天微星在2018年就已實現了100公斤級衛星的自主總體設計研制,并掌握高精度姿態控制、星務總體設計技術、通信系統設計和星座組網核心技術。2020年,公司衛星工廠在唐山動工,預計近期建成并實現年產100顆衛星的產能。此外,公司位于四川宜賓的衛星載荷工廠也即將動工。

隨著技術的突破和產能升級,九天自研產品的成本也有望進一步降低,“對于同等技術要求和類型的衛星,我們希望成本在未來三年以每年30%的速度下降,隨之客戶的成本則有望減半”,謝濤說道。

談及公司下一階段的發展規劃,他坦言,首先要“活下去”;其次則是把“一縱一橫”產業布局做實(“一縱”就是衛星互聯網的端到端產品與服務能力,“一橫”就是SAR衛星的載荷、數據應用和行業應用)。再者,公司還將圍繞應急救援、環境保護、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多個應用領域提供基于衛星“通導遙一體化”設計理念的定制化解決方案。

長按識別二維碼,前往“場景匯”APP

免責聲明:每經路演·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商業航天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