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6-29 20:40:27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這兩個險種的保障水平最高均可達相應品種種植收入的80%,大大超過了傳統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險最高40%的保障水平。
◎本次《通知》的實施范圍為河北等13個糧食主產省份的產糧大縣。2021年覆蓋500個產糧大縣,約占糧食主產省份產糧大縣的60%。2022年實現13個糧食主產省份產糧大縣全覆蓋。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6月29日,據財政部官網消息,財政部聯合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近日發布通知,要求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進一步提升農業保險保障水平,推動農業保險轉型升級,更好地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根據這份《關于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實施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的地區以及有關農戶、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承保機構均應堅持自主自愿原則。
對納入政策實施范圍的產糧大縣,有關農戶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2021年可在直接物化成本保險、農業大災保險、完全成本保險或種植收入保險中自主選擇投保產品,2022年起可在直接物化成本保險、完全成本保險或種植收入保險中自主選擇投保產品,但不得重復投保。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與過去相比,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最大的差別是,它是綜合性保險,不僅能抵御自然災害風險,還可抵御包括價格波動等風險,如果出現糧食收成低于成本的情況,完全成本保險可以保證農民不會虧本,而收入保險可以保證農民不僅不會虧本,還能有一定的收益,賠付標準比較高。
圖片來源:新華社
《通知》指出,本次涉及的保險標的為關系國計民生和糧食安全的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保險品種為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
其中,完全成本保險為保險金額覆蓋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農業生產總成本的農業保險;種植收入保險為保險金額體現農產品價格和產量,覆蓋農業種植收入的農業保險。保險保障對象為全體農戶,包括適度規模經營農戶和小農戶。
談及完全成本保險、種植收入保險的特點,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首先是保險保障水平高。完全成本保險的保險金額覆蓋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農業生產總成本,種植收入保險的保險金額覆蓋農業種植收入,這兩個險種的保障水平最高均可達相應品種種植收入的80%,大大超過了傳統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險最高40%的保障水平。
其次,保險責任范圍廣。該負責人解釋,完全成本保險的保險責任涵蓋當地主要的自然災害、重大病蟲害和意外事故等;種植收入保險的保險責任涵蓋農產品價格、產量波動導致的收入損失,保險責任范圍設置相當廣泛,基本解決了農民種糧的后顧之憂。
“三是惠及全體農戶。本次擴大政策實施范圍,契合了新型經營主體的風險保障需求,將適度規模經營農戶和小農戶都納入了保障范圍,通過支持政策實施范圍內全體農戶自主自愿投保,全面提高農戶種糧積極性,切實提升了這項惠民政策的普惠性。”該負責人說。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庹國柱認為,不同于一般的商業保險,農業保險必須有政府部門的支持,其中財政政策的支持最為重要。此次《通知》的發布,將促進農業保險從“低保障、廣覆蓋”向“高保障、廣覆蓋”過渡,對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于廣大農民特別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收入的穩定提高,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通知》明確,本次方案實施的地區為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個糧食主產省份的產糧大縣。2021年納入補貼范圍的實施縣數不超過省內產糧大縣總數的60%,2022年實現實施地區產糧大縣全覆蓋。糧食主產省份產糧大縣范圍根據上一年度中央財政獎勵的產糧大縣名單確定。
《通知》指出,原則上,完全成本保險或種植收入保險的保障水平不高于相應品種種植收入的80%。農業生產總成本、單產和價格(地頭價)數據,以發展改革委最新發布的《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或相關部門認可的數據為準。
根據《通知》,補貼比例為在省級財政補貼不低于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及東北地區補貼45%,對東部地區補貼3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財政部獲悉,在2020年,中央財政撥付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285.39億元,為1.89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4.13萬億元,中央財政補貼資金使用效果放大145倍。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在解讀時指出,財政支持是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本次實施范圍為河北等13個糧食主產省份的產糧大縣。2021年覆蓋500個產糧大縣,約占糧食主產省份產糧大縣的60%。2022年實現13個糧食主產省份產糧大縣全覆蓋。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風險研究中心主任張峭表示,總的來看,本次擴大政策實施范圍,保障水平更高了,對提高農民收入、防止規模性返貧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利于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現代化農業發展,促進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對于健全農村支持保障體系以及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將發揮重要作用。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