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07 16:28:52
◎楊偉民表示,當前重要的是推動國內國際循環的相互促進。一方面,中國要繼續當好世界工廠;另一方面,還要當好世界市場。這里的重點就是雙循環的相互促進,是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的相互促進。
每經記者 張懷水 北京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陳旭
7月6日,第二屆中國流通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由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指導,東北財經大學(北京)流通研究院主辦,上海鋼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承辦。
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致辭中指出,“十四五”期間,商務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流通現代化”為主題,構建現代流通體系為目標,圍繞著流通主體、流通設施、流通網絡、流通方式、供應鏈、內外貿一體化等六方面,用制度創新及技術賦能雙輪驅動,大力推進硬件與軟件雙提升,推動流通規模與現代化水平雙雙提高,努力實現從流通大國到流通強國的質的飛躍。
在主旨演講環節,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楊偉民表示,當前重要的是推動國內國際循環的相互促進。一方面,中國要繼續當好世界工廠;另一方面,還要當好世界市場。這里的重點就是雙循環的相互促進,是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的相互促進。
談及“十四五”時期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點任務,楊偉民總結為七個方面,分別是:
培育完整的內需體系,提高供需體系的韌性;
擴大居民消費,提高居民消費的比重;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
加強科技自立自強,提高自主可控技術的比重;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供給體系對需求結構的適配性;
提高城市和城市群的要素集聚能力,提高城市化地區集聚經濟和人口的比重;
堅持擴大開放,提高內外循環的暢通性。
商務部原黨組成員、部長助理,東北財經大學流通研究院名譽院長黃海發表了題為“新發展格局下流通的地位和作用”的主旨演講。黃海表示,流通產業是建設強大國內市場的主要載體,是社會再生產的血脈和神經,是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支柱產業。
黃海認為,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消費通過流通決定生產已經成為常態。隨著信息化、數字化的發展,流通對經濟發展的引導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在論壇演講時表示,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更多依賴于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國內大循環的地位日益提升。從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來看,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原動力主要來自國內需求,我國對外依賴逐漸在降低。與此同時,強大國內市場成為擴內需、吸引外資、對外合作的重要基礎,也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由投資和出口驅動為主的導向,向投資、出口和消費協同驅動轉變的底氣所在。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懷水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