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08 18:42:10
盡管今年市場對ST股的熱捧不乏一定“邏輯”,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輪“炒差熱”背后浮現出的三大異象。對于今年ST板塊行情出現的陡然升溫,上海金輿資產基金經理趙彤分析認為主要有三大原因。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接受記者采訪表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垃圾股(ST股)仍然會回歸一元退市通道,暫時的爆炒我相信不可能持久。
每經記者 王海慜 每經編輯 吳永久
隨著A股逐步推行注冊制,ST股的殼資源價值便大幅縮水,比如ST股指數(861019)從2017年到2020年連續下跌了4年,明顯跑輸其他板塊指數。不過今年以來,ST板塊卻似乎迎來了“咸魚翻身”的機會。
據統計,截至今日(7月8日)收盤,ST股指數今年來累計上漲38%,就連最強的創業板指數也甘拜下風。今年來已經有18只ST股的累計漲幅超過了100%;其中漲幅排名前兩位的*ST眾泰、*ST天成今年來的累計漲幅已經超過了300%。部分ST公司近階段甚至還上演了連續20多個交易日漲停的“好戲”。
盡管今年市場對ST股的熱捧不乏一定“邏輯”,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輪“炒差熱”背后浮現出的幾大異象仍然值得關注,例如有的ST公司雖然已多次澄清了所謂的重組、借殼的傳聞,但公司的股價卻依然持續上漲。
不過,一批今年來被首次戴上*ST帽子、且明年有較大退市風險的ST公司今年來仍然整體呈現出被市場拋棄的態勢。
ST股指數年K線
截圖自:Choice數據
隨著A股逐步推行注冊制,ST股的殼資源價值在這些年總體呈現大幅縮水的趨勢,比如ST股指數從2017年到2020年連續下跌了4年,明顯跑輸其他板塊指數。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去年末,在ST板塊中有近50只個股淪為一元股,還有多只ST個股掙扎在一元退市線的邊緣。
不過今年以來,ST板塊卻迎來了“咸魚翻身”的機會。截至今日收盤,ST股指數今年來累計上漲38%,不僅大幅跑贏了A股的主要指數,就連最強的創業板指數也甘拜下風(今年來創業板指數累計上漲15.7%)。
而從個股層面上,今年來已經有18只ST股的累計漲幅超過了100%;其中漲幅排名前兩位的*ST眾泰、*ST天成今年來的累計漲幅已經超過了300%。
截圖自:Choice數據
有些ST公司近期甚至還上演了連續漲停的表演,例如自今年4月中旬以來,ST八菱經歷了三波連續漲停,尤其是今年6月以來,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經歷了將近20個漲停,
*ST天成最近的漲停表演則更為驚人,從5月24日以來公司股價已經實現連續25個交易日漲停。
而相比之下,過去多年始終受市場追捧的一批白馬股今年來卻明顯跑輸了ST股。比如萬科A、海螺水泥、華域汽車今年來的累計跌幅都超過了10%,而格力電器、中國平安、美的集團、順豐控股、恒瑞醫藥、三一重工今年來的累計跌幅都超過了20%。
對于今年ST板塊行情出現的陡然升溫,上海金輿資產基金經理趙彤分析認為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過去幾年ST板塊明顯跑輸市場整體;其次今年個別ST公司股價暴漲,比如*ST眾泰、ST舍得(今年5月19日“ST舍得”變更為“舍得酒業”)等,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ST板塊的人氣;今年整體上對小盤股的炒作熱度高于往年。
此外,根據退市新規新老劃斷的有關規定,財務類退市風險警示情形、退市指標及新增重大違法退市指標均以2020年為首個起算年度。所以這也就讓一些根據原來規則今年應該暫停上市的原*ST公司今年得以繼續在市場“茍延殘喘”。
雖然今年市場對ST股的熱捧不乏一定“邏輯”,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輪“炒差熱”背后浮現出的幾大異象仍然值得關注:
異象一:重整還充滿變數,股價已先大漲
一些ST公司今年來的大幅上漲主要是受益于所謂的重組預期。比如今年ST板塊中漲幅居前的*ST眾泰、*ST天成等個股背后都有各自的重組傳聞。不過從公開信息來看,這些所謂的重組傳聞距離落地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例如,此輪*ST天成的連續漲停始終伴隨著公司或將被“酒企借殼”的傳聞。然而對此傳聞,*ST天成自今年6月以來發布的多份公告中都予以澄清。
今年6月4日,*ST天成發布公告稱:經公司書面函證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回函明確表示,沒有與任何酒企存在相關的“借殼”、“重組”的洽談或談判等相關行為。而在7月7日公司發布的公告中,再次聲明,公司并不涉及與酒企的“借殼”、“重組”。
不過即便如此,在最近一個月的時間內,*ST天成的股價仍然不管不顧地走出了連續漲停的行情。
*ST眾泰目前則面臨著破產重整。去年年底,*ST眾泰曾分別與上海智陽、湖南致博簽署《保密協議》,不過到目前為止,上海智陽和湖南致博已相繼宣布暫緩推進及終止投資事宜。這無疑給*ST眾泰的重整進程增添了很大的變數。
此外坊間還曾傳聞,特斯拉、小米、蔚來和寶能中的一家可能最終接盤*ST眾泰。不過對此,公司方面已于2021年4月7日在公告中提及“經向公司預重整管理人浙江京衡律師事務所核實,特斯拉、小米、蔚來和寶能均不是《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公開招募投資人進展的公告》中提到的有關協議的相對方。公司亦不存在與其進行過有關商談或者簽訂合作協議的情形。”
截圖自:雪球
然而即便如此,一些投資者仍然在一些流量較高的網絡平臺上發帖堅持認為,公司的這些澄清都是“澄而不清”,公司的重整最終一定能夠成功。也就在這樣的朦朧預期下,今年來*ST眾泰股價已經大幅上漲了超300%。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若此次重整失敗,將存在被宣告破產的風險。如果公司被宣告破產,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第14.4.17條第(六)項的規定,公司股票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異象二:一邊被風險警示,一邊股價大漲
今年來風光無限的*ST天成,目前其實正面臨證監會立案調查的風險。2020年7月8日,公司及相關當事人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收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截至目前,調查尚在進行中。
另外,自今年5月以來,公司曾經連續10余次在公告中稱,如公司因立案調查事項被證監會予以行政處罰,且依據行政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觸及《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的,公司股票將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風險等。但這樣的頻繁警示風險,仍然無礙*ST天成的股價自今年5月下旬以來連續拉出漲停。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還因為2020年會計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自5月6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如果*ST天成的相關經營指標在2021年仍然不達標,那么明年公司或將面臨直接退市。
*ST環球由于信息披露質量不佳等因素,今年來公司多次收到上交所的問詢函、監管工作函。不過對于這些監管文件,公司卻屢屢延期回復。據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公司已經14次公告將延期回復上交所的各類問詢函、監管工作函。
今年6月1日*ST環球公告,收到上交所《關于對商贏環球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年度報告的信息披露監管問詢函》,上交所要求*ST環球在5個交易日內予以回復。不過公司對于該問詢函的回復卻一拖再拖,截至目前,*ST環球已經發布了5份延期回復公告。
然而盡管如此,*ST環球卻出現了一邊延期回復上交所問詢函,一邊股價持續上漲的奇觀,今年6月以來,*ST環球股價累計上漲52.5%;今年以來公司股價則累計上漲137%。
異象三:ST股大熱背后頻現游資推手
據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僅半年左右的時間里,所有ST公司的龍虎榜上榜次數總和為973次,而去年全年的這一數字僅為1193次。
由此可見,在公募基金等主流機構大多在股票池中屏蔽ST公司的背景下,今年來的這輪“炒差熱”少不了各路營業部游資的推動。
而從一些今年來漲幅居前的ST公司來看,各路游資更是頻繁現身。例如,*ST眾泰今年以來龍虎榜上榜次數合計達24次,而去年全年只有7次;*ST天成今年以來龍虎榜上榜次數合計達8次,而去年全年只有2次;*ST節能今年以來龍虎榜上榜次數合計達20次,而去年全年只有7次;*ST赫美今年以來龍虎榜上榜次數合計達15次,而去年全年只有8次。
對于今年部分ST公司被市場爆炒的現象,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接受記者采訪表示,注冊制改革之后,垃圾股的殼資源會越來越不值錢,這是大勢所趨,所以目前市場對ST股的炒作只是暫時的,不可能長期存在下去。最近證監會表示,要嚴防利用資本市場違法違規"造富",像此類爆炒垃圾股、利用內幕消息進行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的現象都將會成為嚴查嚴打證券違法犯罪行為的對象。
“因此,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垃圾股(ST股)仍然會回歸一元退市通道,暫時的爆炒我相信不可能持久,最終的結果很快就會水落石出。”董登新指出。
截圖自:上交所發布
而就在今日下午5點左右,上交所發布關于“*ST天成”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情況的通報。上交所表示,針對*ST天成股票近期交易情況,公司已多次發布交易異常波動公告,提示風險。個別投資者在交易該股過程中存在拉抬開盤價、維持漲幅限制價格等影響市場正常交易秩序、誤導中小投資者交易決策的異常交易行為,上交所依規對相關投資者采取了暫停賬戶交易等自律監管措施。
對此有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ST天成近期股價之所以如此瘋狂,估計和一些投資者聯手坐莊有關,上交所在發現后采取了監管措施,預計今后監管機構對于這類非理性炒作的打擊力度將有所加強。
去年12月當退市新規征求意見稿發布之際,興業證券策略團隊曾發布評論稱,監管層通過多個維度對財務違規、業績長期虧損的企業執行嚴格退市,退市制度完善不僅有助于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而且有助于規范投資者行為,防止“劣幣驅逐良幣”,將炒差、炒小、惡炒ST的等扭曲資源配置的行為扼殺在搖籃。
根據今年開始實施的退市新規,財務類退市時間從原來的三年縮減為兩年,即1年觸及退市指標即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連續2年觸及退市指標直接予以終止上市,退市速度和效率較此前大幅提升。此外退市新規還取消了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的環節。
對于今年不少被第1次掛上*ST的公司而言,如果明年仍然觸及退市指標,那么等待它們的將是直接退市。
據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來被首次戴上*ST帽子的 A股公司有40家。而這些公司大多在所發布的關于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告中明確對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進行了提示。
例如,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0年修訂)》,上市公司因股票上市規則(2020年修訂)規定的情形其股票交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后,首個會計年度出現以下情形之一的,交易所將決定終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一)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
(二)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期末凈資產為負值;
(三)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四)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過半數董事保證真實、準確、完整的年度報告;
(五)雖符合第14.3.7條規定的條件,但未在規定期限內向本所申請撤銷退市風險警示;
(六)因不符合第14.3.7條規定的條件,其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申請未被本所審核同意。若公司2021年度出現前述六個情形之一的,深交所將決定公司股票終止上市。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而據Choice數據統計,上述40家今年來首次被戴上*ST帽子、且明年有較大退市風險的 A股公司今年來的整體表現明顯要弱于ST股指數,截至今日收盤,其中有33家公司今年來出現下跌,累計跌幅超過30%的公司有16家。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