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12 09:30:30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7月9日17時,央行官網公告,決定于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9%,將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全面降準而非定向降準,且在國務院釋放降準信號、6月CPI數據披露后就迅速發布,無論是力度還是速度,此次降準都是超出市場預期的。對于此次降準,央行表達的兩個要點值得特別關注:1.這是為了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更好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2.雖然是全面降準,但這不是大水漫灌,央行仍將堅持正常的貨幣政策。對于這兩點更深入地理解,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未來貨幣政策可能的方向。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紓困小微企業一直是貨幣政策的重點。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從去年4月份開始,宏觀經濟逐步復蘇,但這種復蘇是不均衡的,突出體現為上游行業、線上服務業景氣度極高,而民間投資、中小微企業、居民消費等領域仍未恢復到既有的增長軌道上來。當下,小微企業面臨的難點較多,比如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匯率上升帶來的匯兌損失,國外經濟重啟帶來的競爭壓力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因素都不是短期的擾動,更可能帶來長期的影響——比如大宗商品價格近期雖然有所回落,但仍處于歷史高位,無論是“碳中和”背景下對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投資減少所造成的供給壓力,還是新能源對于銅、鋁、鎳等金屬需求的爆發,對大宗商品都將構成長期支撐。PPI維持高位但CPI維持低位,表明企業向下游漲價轉移成本壓力的空間有限,尤其是小微企業將面臨經營和財務上的困難,仍需要貨幣政策在較長時間內給予支持。
市場環境的變化,為全面降準打開了空間。降準釋放出的資金由金融機構根據自身經營情況支配,并不等于直接用于支持中小微企業。但和以往相比,房地產和金融市場已經基本斬斷了不合規信貸資金流入的通路。在房地產市場,從開發商“三道紅線”,到清理經營貸違規進入樓市,再到嚴查購房者首付資金來源,信貸資金用于炒房已沒有空間。而在金融市場,治理非法配資、股價操縱,打擊大宗商品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行為,讓純粹的投機炒作變得風險極高。
筆者認為,避免“大水漫灌”的機制已經成型,在此時全面降準釋放出來的資金,更多地只能流向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即便沒有全部流入,也可以降低銀行體系的利率水平,讓小微企業間接受益。如此,貨幣政策也將更加精準有效。
小微企業在較長時間內仍需要貨幣政策支持的現實,疊加傳導機制更加有效的金融體系,如果后續央行繼續全面降準也并不會讓人意外——畢竟大部分金融機構8.9%的存款準備金率仍遠高于5%的最低水平,而在一個存款保險已經得到全面覆蓋的銀行體系當中,存款準備金“應急”的重要性本就在下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