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13 20:41:37
◎今日(7月13日)中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揚子江大禮堂外看到,不少泰州當地市民或乘公交車、或騎電動車,自發前來吊唁徐鏡人,其中不乏顯得頗為激動和感慨的白發蒼蒼的老人。
每經記者 黃鑫磊 每經編輯 宋思艱
7月12日晚間,揚子江藥業在官方微信發布訃告稱,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徐鏡人在工作期間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于當日20時39分逝世,享年77歲。訃告顯示,揚子江藥業已成立徐鏡人同志治喪委員會,由徐鏡人之子徐浩宇擔任主任委員,其靈堂設在揚子江大禮堂,定于2021年7月17日上午8:30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根據訃告,靈堂將設于揚子江大禮堂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鑫磊 攝
今日(7月13日)中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揚子江大禮堂外看到,不少泰州當地市民或乘公交車、或騎電動車,自發前來吊唁徐鏡人,其中不乏顯得頗為激動和感慨的白發蒼蒼的老人。徐鏡人之子徐浩宇披麻戴孝,多次來往靈堂門口,接待吊唁者。
“可以說,在高港區,每一戶家庭都有人或親戚在揚子江藥業工作,他們對徐鏡人很有感情。”一名了解當地情況的人士說。
據澎湃新聞報道,7月12日晚上10:25許,在金色考斯特中巴車、黑色商務車的護送下,徐鏡人的遺體由一輛陜西救護車送抵位于江蘇泰州的揚子江大禮堂門口,車輛停定一會兒后,遺體被迎入揚子江大禮堂內。
當時,有不少市民自發前來迎接,面對市民想要通過海燕大酒店大門進入揚子江大禮堂的請求,門口保安均未應允。他們說,揚子江大禮堂上午就開始布置靈堂了,按照要求,不在相關名單內的外部人士暫不允許入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一名在當地經營酒店的企業家已經和其他幾名企業家商量,各自準備價值千元的花圈,將在追悼會上敬獻。
7月13日,據揚子江大禮堂附近的花店商家介紹,從7月12日下午起,吊唁用花圈就被訂購一空,不少花店商家緊急從外地采購了大批鮮花、花圈,但還是杯水車薪。
行進在揚子江北路上運送花圈的車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鑫磊 攝
記者發現,在揚子江北路上,時有運載花圈的車輛駛過。在靈堂外,敬獻花圈、挽聯的不僅有政府部門人士,還有部分醫藥行業協會及揚子江藥業在各地銷售團隊等。
靈堂外的花圈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鑫磊 攝
7月12日,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也發出唁函稱,徐鏡人曾經擔任該會副會長,對我國醫藥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并把揚子江藥業打造成了集科、工、貿一體化的醫藥企業“巨頭”,徐鏡人的逝世不僅使揚子江藥業失去了開創者,也是中國醫藥界的重大損失。
7月13日中午,即使夏日炎炎,依舊有不少市民頂著酷暑前來吊唁徐鏡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跟隨市民一起進入靈堂后,在工作人員的要求下,大家將手機靜音、摘下口罩、獻上鮮花,并瞻仰徐鏡人遺容。期間,不少員工雙眼紅腫,面容悲切,與前來悼念的市民交流幾句后便掩面失聲,匆匆回避。
下午1時許,有十幾隊、數百名揚子江藥業員工開始進場吊唁,他們隊列整齊,面容肅穆。
列隊整齊,正入場悼念的揚子江藥業員工 圖片來源:黃鑫磊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徐鏡人之子徐浩宇披麻戴孝,始終在靈堂內外忙碌。他被認為是揚子江藥業的接班人,但他與其父在公司經營上存在不同看法。徐鏡人堅持公司不上市,而徐浩宇在2015年將自己創辦的愛源股份送上了新三板,他曾說,雖然企業不上市也有不上市的好處,但未來上市是必須的、兼并收購也是必須的,現在藥企間的競爭,比的是實力、思維、資本。
在徐浩宇治喪間隙,記者向其致哀后,他表示感謝,并稱目前企業處于治喪階段,暫不便回應媒體關切的情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