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熱評

每經網首頁 > 每經熱評 > 正文

每經熱評|趨同報價破壞有效性 市場化詢價也要硬約束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15 09:18:02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近日,上交所公布了網下詢價合規情況專項現場檢查結果。檢查發現,一些機構存在詢價決策流程不規范、報價結果缺少研究支持與合理解釋、內控制度和業務操作流程不完善等違規行為。根據檢查結果,6家來自上海的私募機構收到了書面警示的監管措施,這也是上交所首次對IPO網下報價中出現的違規行為采取監管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選取檢查對象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都集中在“報價一致性較高”這一點上。為何這點如此重要?

科創板新股定價基于網下投資者報價來確定,機構報價是否獨立、理性、嚴謹,直接關系新股市場化定價的有效性。為借重各類機構的市場化報價能力,激勵各類機構參與網下詢價,科創板網下配售部分新股根據有效報價的投資者的申購數量進行同比例配售,只要報價有效即可獲配新股。有效報價的范圍為“剔除最高報價部分后(不低于申購總量的10%)的剩余報價中,申購價格不低于發行價格的部分”。也就是說,網下報價部分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而是越接近最終發行價越好。

由于打新幾乎等同于無風險的高額回報,“中簽”而非“合理定價”才是網下投資者最關心的事情,打聽并跟隨他人報價成為最低成本的最優選擇,詢價價格趨同也就難以避免。最極端的案例是去年9月上市的上緯新材,總計有415家網下投資者管理的6954個配售對象符合詢價條件,其中399家投資者管理的6903個配售對象報價統一為2.49元,占比超過90%。

詢價趨同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覷。一方面上市企業的發行價可能被人為壓低,導致募資額不及預期,影響企業的正常投資計劃;另一方面,新股總是大漲進一步強化了新股不敗的神話,本應是有較高風險的投資行為成了人人爭相參與的財富盛宴,不利于投資者形成必要的風險意識。

據筆者統計,在已上市的302只科創板新股當中,有186只股票最終的募集資金低于其募集意愿,是這些股票不受市場歡迎嗎?答案是否定的:這些股票上市首日無一下跌,這意味著其本有機會募集到更多資金。其中,最極端的案例為龍騰光電,其首發價格僅1.22元,實際募集資金(4.07億元)僅相當于預計募資額(15.52億元)的約26%,但在上市首日,公司股價大漲了707%。

在上交所此次檢查之前,無論是中證協發布的網下投資者管理細則,還是在上市公司的公告中,都明確要求詢價機構不得有以下行為:比如“投資者之間協商報價”“故意壓低或抬高價格”“無定價依據、未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理性報價”等。因為報價中的違規行為,也有一些機構被“關小黑屋”,即在一定時間內不得參與新股網下詢價,但這些被處罰的機構多是因為“報價有效但未繳款”這類可清晰界定的原因,而“合理定價”的相關規定要執行到位,需要每家機構“自覺”,這樣的軟性約束顯然不夠。只有當軟約束變成監管硬約束,報價機構只重自身利益、忽視市場整體效率的“負外部”行為才能得到扭轉,新股的市場化定價才會真正有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評論員杜恒峰 近日,上交所公布了網下詢價合規情況專項現場檢查結果。檢查發現,一些機構存在詢價決策流程不規范、報價結果缺少研究支持與合理解釋、內控制度和業務操作流程不完善等違規行為。根據檢查結果,6家來自上海的私募機構收到了書面警示的監管措施,這也是上交所首次對IPO網下報價中出現的違規行為采取監管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選取檢查對象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都集中在“報價一致性較高”這一點上。為何這點如此重要? 科創板新股定價基于網下投資者報價來確定,機構報價是否獨立、理性、嚴謹,直接關系新股市場化定價的有效性。為借重各類機構的市場化報價能力,激勵各類機構參與網下詢價,科創板網下配售部分新股根據有效報價的投資者的申購數量進行同比例配售,只要報價有效即可獲配新股。有效報價的范圍為“剔除最高報價部分后(不低于申購總量的10%)的剩余報價中,申購價格不低于發行價格的部分”。也就是說,網下報價部分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而是越接近最終發行價越好。 由于打新幾乎等同于無風險的高額回報,“中簽”而非“合理定價”才是網下投資者最關心的事情,打聽并跟隨他人報價成為最低成本的最優選擇,詢價價格趨同也就難以避免。最極端的案例是去年9月上市的上緯新材,總計有415家網下投資者管理的6954個配售對象符合詢價條件,其中399家投資者管理的6903個配售對象報價統一為2.49元,占比超過90%。 詢價趨同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覷。一方面上市企業的發行價可能被人為壓低,導致募資額不及預期,影響企業的正常投資計劃;另一方面,新股總是大漲進一步強化了新股不敗的神話,本應是有較高風險的投資行為成了人人爭相參與的財富盛宴,不利于投資者形成必要的風險意識。 據筆者統計,在已上市的302只科創板新股當中,有186只股票最終的募集資金低于其募集意愿,是這些股票不受市場歡迎嗎?答案是否定的:這些股票上市首日無一下跌,這意味著其本有機會募集到更多資金。其中,最極端的案例為龍騰光電,其首發價格僅1.22元,實際募集資金(4.07億元)僅相當于預計募資額(15.52億元)的約26%,但在上市首日,公司股價大漲了707%。 在上交所此次檢查之前,無論是中證協發布的網下投資者管理細則,還是在上市公司的公告中,都明確要求詢價機構不得有以下行為:比如“投資者之間協商報價”“故意壓低或抬高價格”“無定價依據、未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理性報價”等。因為報價中的違規行為,也有一些機構被“關小黑屋”,即在一定時間內不得參與新股網下詢價,但這些被處罰的機構多是因為“報價有效但未繳款”這類可清晰界定的原因,而“合理定價”的相關規定要執行到位,需要每家機構“自覺”,這樣的軟性約束顯然不夠。只有當軟約束變成監管硬約束,報價機構只重自身利益、忽視市場整體效率的“負外部”行為才能得到扭轉,新股的市場化定價才會真正有效。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