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21 12:15:29
◎此次便利蜂發力咖啡與新茶飲,被認為是其劍指擴大盈利、亦是提高估值的必要一步棋。此前,今年5月,便利蜂宣布其北京地區500多家門店已實現了整體盈利。
◎押注新茶飲與咖啡是否是幫助便利蜂擴大盈利打開更大想象空間?數字化+店中店模式加持下快速擴張的不眠海,是否會成為攪動咖啡及新茶飲“水域”的新“鯰魚”?
每經記者 王紫薇 每經編輯 劉雪梅
早上一杯咖啡,中午一杯奶茶,這是你可以get到的雙份快樂。
咖啡及奶茶陪伴,已經成為上班族和年輕人的日常,也成為了近年資本眼中的香餑餑。當這把火燒至2021年,隱退式創業的斑馬資本創始合伙人、便利蜂創始人、原去哪兒CEO莊辰超,也坐不住了。
背后同時擁有高瓴、騰訊等投資背景的連鎖便利店“便利蜂”繼早先在店內設置自助現磨咖啡機后,于今年5月進一步開啟了店中店“不眠海”飲品站,主打手沖咖啡、精品咖啡及新茶飲這三類現制飲品。
短短兩個月時間,截至7月12日,它已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和杭州五大城市的163家便利蜂門店中落地。而在7月初,還只是102家——一天新開5~6家的節奏。
據便利蜂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眠海被定位為“門店標配”,在“快速推進”中。
不同于711、羅森、全家等便利店的咖啡服務,記者注意到,不眠海菜單上共33個品類,茶飲占比多于咖啡,占去57.6%比例。
根據公開數據,到2024年,咖啡市場規模將超過3300億元;到2021年,新茶飲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102億元。雖然只是低調的店中店形式,不眠海同時瞄準的卻是咖啡與新茶飲這兩大賽道的進場機會。
賽道背后的新消費群體更誘人。這一群體恰與便利店消費客群高度重疊。據公開數據,Z世代已成為便利店增長最快的用戶群體。
今年以來,便利蜂頻傳即將IPO的消息。便利店賽道盈利不易,業內通常認為7年能盈利就算是“高效模式”。
此次便利蜂發力咖啡與新茶飲,被認為是其劍指擴大盈利、亦是提高估值的必要一步棋。此前,今年5月,便利蜂宣布其北京地區500多家門店已實現了整體盈利。
押注新茶飲與咖啡是否是幫助便利蜂擴大盈利打開更大想象空間?數字化+店中店模式加持下快速擴張的不眠海,是否會成為攪動咖啡及新茶飲“水域”的新“鯰魚”?
在開店速度上,不眠海打出了一套“快拳”。
5月,便利蜂宣推出店中店“不眠海Sober Hi”;7月1日,媒體報道不眠海數量已經超102家;7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再次與便利蜂確認時,其數據已更新至163家(截至7月12日)。
半個月開店60余家,秘訣之一在于不眠海依托于便利蜂門店,以“店中店”的形式存在。
“店中店”的模式當然并不新鮮。全家與湃客咖啡、羅森與小小質館,都是便利店與外部咖啡品牌合作,推出自己的咖啡“店中店”的先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北京三里屯探訪不眠海所在的兩家便利蜂門店,其中一家開在寫字樓一層,另一家開在了人流量更大的下沉商業街上。這兩家門店的不眠海飲品站所占面積,均不超過6平米。
建外soho附近的不眠海店,工作臺面積在6平方左右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紫薇 攝
便利蜂店員告訴記者,目前不眠海都是以店中店形式存在,是便利蜂的標配,后續將在2000多家門店推廣開。
一位零售行業專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店中店的方式,首先可以利用便利蜂客流為其導流,提升其知名度,也方便線上用戶在使用便利蜂小程序購買其他零售產品時“打包”一起下單。此外,“店中店”的形式也省去了一大筆成本——店面租金。因此,便利蜂目前沒有必要將飲品站獨立出來開店。
與日系便利店玩家引入外部咖啡品牌不同,不眠海是便利蜂的自有品牌。若只為節省成本,為何便利蜂不選擇引進精品咖啡商家,而是選擇自研精品咖啡呢?
零售行業資深人士向記者表示,便利蜂選擇自研好處很多,其中之一是可以掌握飲品站的銷售數據,并應用到研發中,為其產品及服務的不斷迭代提供保障。
“這可以讓便利蜂打通飲品購買人群與便利蜂原有客群的數據,讓其更了解消費需求,了解消費者偏好。”該人士說。
記者嘗試了門店所售的兩款咖啡,生椰斑斕拿鐵與生椰拿鐵,標價分別為22元與20元。作為新客,可以享受最低1.9折優惠,折后分別為4.18元和7.8元。這個價格與折扣,讓人很難不想到早期的瑞幸咖啡。
據官方宣傳,便利蜂所用咖啡豆均來自美國一產區,瑞幸的咖啡豆則來自埃塞俄比亞西達摩,711的咖啡豆與瑞幸相同。
為了配合快速開店的節奏,不眠海的招聘也很急,甚至不惜給新手也開出行業高薪。
早在今年6月,記者在一款招聘APP上搜索“咖啡師”看到,便利蜂招聘咖啡師的消息被標注了“加急”。而且,其招聘咖啡師掛出的底薪,比業界公認薪資水平較高的Manner還高出1000元——不眠海招聘咖啡師薪資區間的底數為7000元。
走訪三家不眠海飲品站,記者發現其員工均為95后,且多是首次從事咖啡師的新手。其中一位98年生人的“組長”告訴記者,她剛上班不久,自己管理的兩家不眠海也才開業兩三個月。
記者問她,新人如何調制咖啡及奶茶,她表示,入職之后都接受了培訓。此外,不眠海所有品類的制作均有標準的配比表,“按照步驟來基本不會出差錯,我們需要把這些步驟記熟,這樣動作會更快一點。”她說。
據她透露,目前不眠海一天的銷售大概在90-120杯之間,早上上班之前,買咖啡的人較多,常常會出現排隊的情況;午飯時間及下午下班之后,買茶飲的人較多,“多肉”系列賣得最好。記者下午3點左右在三里屯的不眠海發現,當時店內的楊枝甘露、多肉莓莓已售罄。
“一天算下來,茶飲的銷售要比咖啡多。”她告訴記者。
正因推進太快以及多為新手,不眠海有不少細節問題亟待解決。比如,碎冰造成的噪音,以及較長時間的排隊、等單等問題。但它野心勃勃。
便利蜂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補充了精品咖啡之后,不眠海的體量將會是精品咖啡賽道“不可忽視的存在”。
便利店在咖啡上發力,早在瑞幸擴張時期就是常態。
711、羅森、全家等日系連鎖便利店,現磨自助咖啡機已是其門店“標配”,后續也相繼推出了精品咖啡。
在不眠海這個品牌誕生之前,現磨自助咖啡機就是每個便利蜂門店的必備,并被擺在顯眼位置。便利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磨自助咖啡一直是便利蜂熱銷品之一,其定位是服務于大眾消費者。
便利蜂門店的自助現磨咖啡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紫薇 攝
隨著新消費群體購買力的崛起,消費者對精品咖啡、手沖咖啡的需求顯著增加。基于此,便利店開始投入到精品咖啡業務的搭建。
在發布不眠海飲品站之前,便利蜂先在精品咖啡賽道進行試水。2021年初,便利蜂推出精品咖啡Beelicafe。《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發現,作為不眠海的“前身”,Beelicafe就已采取了店中店模式,使用的牛奶也是唯品牌。
便利蜂曾表示,不眠海是Beelicafe的二次迭代。相比初代,不眠海的菜單重點突出了咖啡的手沖與精品咖啡的區別,并擴充了水果茶飲的占比。店面外觀也從Beelicafe的半包式結構,簡化為僅有吧臺,這使不眠海與便利蜂的“內嵌”更為自然。
便利蜂能在咖啡領域疊加新茶飲,或得益于它的本土化基因。這兩年,中國本土的新茶飲市場方興未艾,頭部品牌跑馬圈地,并紛紛向咖啡賽道橫擴品類作為補充;而另一家本土咖啡品牌、以數字化能力著稱的瑞幸,早就將新茶飲品類補充進自己的產品線了。
便利蜂是以數字化能力起家的互聯網新型便利店,鮮果也是其零售場景中的一部分——這意味著其水果供應鏈早已配齊。左手數字化,右手供應鏈,便利蜂看上了咖啡與新茶飲這兩個備受新消費群體喜愛的飲品品類,搶占現制飲品市場,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與711、羅森、全家等便利店只做現磨或精品咖啡不同,不眠海一開始就沒給自己只貼“咖啡站”的標簽,而是一個籠統的叫法“飲品站”,留出了足夠的產品延展空間。
在不眠海的菜單上,茶飲的占比多于咖啡,達57.6%,“青檸”“斑斕”等是今年的果茶新品類,“芒果”“生椰”經典款也赫然在列。
為了滿足茶飲的購買需求,不眠海員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其工作時長是從早上8點到晚上7點,累計11個小時,因為早上8點就要開始收貨,動手制作茶飲的原材料,比如新鮮檸檬、白柚果肉粒等新鮮食材。
按照茶飲品牌的“套路”,不眠海的首單茶飲也有5.9折的優惠,下單完成后,顧客還會收到多張優惠券,比如一杯“青檸”的到手價格為8.82元。
不眠海的一款檸檬茶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紫薇 攝
這意味著,消費者可以在自己工作的寫字樓附近,以布局四五環為主的蜜雪冰城的價格,買到喜茶、奈雪主打的芒果、草莓、青檸等鮮果茶飲。便利蜂目前已開了2000家門店。根據其戰略,將在開在住宅區、寫字樓附近的所有便利蜂中均配備“不眠海”飲品站。如此,便利蜂在北上杭等城市的飲品網點,將比奈雪、喜茶們更加密集。
與頭部咖啡品牌相比,目前不眠海的咖啡或許不能與之一戰,但是購買早餐和午餐時順便來一杯咖啡或新茶飲,已經是極為普遍的場景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便利蜂并不是一個沒有威脅的“小白兔”,其利用白領早午高峰購買熱餐的機會,以低價飲品拉動銷售的策略,對那些密集開在寫字樓附近的咖啡茶飲店,終將帶來沖擊。畢竟,便利店的sku遠高于后者,盈利點也更多。
便利蜂上馬不眠海,不只是為了給白領們加一杯“喝的”。2020年底,便利蜂執行董事薛恩遠在2021供應商大會上表示,便利蜂將于2021年開啟“高速擴張模式”。這距離便利蜂完成C輪15億美元融資僅過去不到半年。
便利蜂的融資不算頻繁。2018年,便利蜂獲得高瓴與騰訊投資的大額B輪融資之后,其估值達16億美元。
C輪融資之后,2021年5月,便利蜂負責人向外界表示,其北京地區超500家門店已實現整體盈利,并預計今年年內在全國范圍內實現門店營運層面的季度盈利。
2021年3月,不眠海試點,7月中旬,門店達到163家。
不管是時間點,還是項目內容,不眠海都恰到好處地和便利蜂實現“全國范圍內實現門店營運層面的季度盈利”的計劃聯系起來。
而便利蜂急謀盈利,或在于其“上市將近”。事實上,今年6月以來,便利蜂已幾度傳出上市的消息。如果真要上市,盈利點自然是越多越好,盈利表現自然是越高越好。不眠海,或許是其盈利布局中的關鍵“加分項”。
傳統的便利店,單店盈利周期較長,其盈利點主要在于速食、快餐和門店的加盟。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比如7-11,它進入我國臺灣地區10多年才盈利,這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前期熱食研發投入成本較高。”因此,目前便利蜂通過不眠海,增加新的盈利點是必然之舉。
目前的便利店,毛利最多的貢獻來自于鮮食與自有品牌。公開數據顯示,羅森、7-11等便利店的鮮食毛利在40%左右,而全家的2019年營收中,六成毛利來自于鮮食。
做鮮食的先決條件之一,是店鋪的數字化程度要高,否則鮮食的廢棄損耗與機會損耗將非常大;此外,鮮食與自有品牌,都離不開高效的供應鏈管理。
數字化是便利蜂的強項,在“管貨”和“管人”兩項上,便利蜂的數字化系統都對其貢獻頗大。供應鏈方面,便利蜂于2017年開始投資鮮食工廠,自建鮮食基地。依托于供應鏈,2019年11月,自有品牌“蜂質選”上線。
目前的便利店賽道,隨著“社區零售”概念的興起,便利店面臨的是來自美團、拼多多等社區團購、每日優鮮等算法玩家的蠶食,也面臨著京東、阿里等巨頭改造的夫妻老婆店、連鎖藥店、連鎖火鍋食材店等連鎖實體玩家的合圍。
便利店亟需打開盈利的第二曲線。
便利蜂小程序顯示“現制茶飲”一欄,為“不眠海”引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紫薇 攝
畢馬威企業咨詢合伙人毛健曾表示,便利店可以從重塑結構連鎖化、關注C端需求和打造品牌個性化兩方向入手。
目前來看,不眠海或是便利蜂更多地滿足C端需求、擺脫圍困之局的重要嘗試。賴陽認為,不眠海的“店中店”模式,幾乎不提供線下休閑場景的低成本運營,可以保證其一定的毛利率與盈利空間。“飲品可以帶動到店需求的增長,繼而觸發連帶消費,增加便利蜂其商品的復購,并帶動整體消費頻率和客單價的提升。”賴陽說。
但是切入茶飲與咖啡賽道仍有風險。一是目前鮮果茶飲的成本相對較高,咖啡的較高毛利率可能被反噬;二是引入了咖啡茶飲,使便利蜂整體人工成本上升,這讓它原本領先于日系便利店的人工成本較低的優勢變得不明顯。
而在新茶飲與咖啡賽道上,先入局的玩家已占盡優勢,便利蜂要突圍,需要防范“畫虎不成反類貓”的局面。資深便利店專家林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茶飲、咖啡制作的簡單化會影響便利蜂的服務與口味,“不眠海把產品制作簡單化以保證員工快速上崗,但新手難免影響產品輸出的穩定性。”
左手咖啡,右手奶茶,雙份快樂,不眠海能不能實現便利蜂的雙份野心,尚需等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