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1 15:09:52
7月20日,十二省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帶量采購結果出爐。當天,由河南、山西、江西、湖北、重慶、貴州、云南、廣西、寧夏、青海、湖南、河北等十二個省(市、區)組成的創傷聯盟采購召開了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帶量采購申報大會,并公布了擬中選結果。
從目前已公布的鎖定板、髓內釘、普通板三類產品的中標結果來看,最低降幅達到82.45%,最高降幅更是達到94.85%,競爭十分激烈。
而在此次集采中,威高、大博等頭部企業表現較為亮眼,顯示出行業頭部企業競爭力及抵抗風險能力更強。尤其是威高骨科,多年采用多品牌戰略,除威高骨科品牌外,旗下健力邦德、威高海星創傷是其另兩個創傷品牌,在此次集采中也成功中標,成為此次集采的贏家之一。
目前公布的集采結果來看,頭部企業中標數量明顯更多。可以看出,隨著集采的推動,頭部企業的表現更為穩定,尤其是有多元化、多品類產品布局的企業,中標結果也更為理想,馬太效應或逐漸顯現,未來帶量采購有可能進一步往頭部企業集中,或將呈現出強者恒強的局面。
作為頭部企業之一,威高骨科實力有目共睹,在此次集采中表現依舊搶眼。多年來,威高骨科采用多品牌戰略,擁有成熟的價格體系和完整的產品結構,在此次集采的多個品類中均有產品成功中標。
在國內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背景之下,威高骨科重視品牌建設工作,并前瞻性搭建了不同層級的品牌梯隊,建立起客戶層面的品牌信賴,確保品牌優勢。
據了解,威高骨科產業集團目前擁有五大品牌,除去脊柱、創傷領域的威高骨科高端品牌外,還擁有國內關節高端品牌、創傷中端品牌的威高海星,關節中高端品牌威高亞華,創傷中端品牌健力邦德,以及致力于發展成為骨科材料及其制品高科技企業的明德生物。可以看出,威高骨科的品牌梯隊建設完備、齊整,形成了鞏固的“護城河”。
從此次已公布的集采中標結果看,威高骨科A組、B組均有產品中標,可以看出威高骨科此前布局的多品牌優勢在此次集采中“開花結果”,是此次集采的贏家之一。
對于威高骨科此次中標結果,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其多年前已經布局多品牌戰略,在此次投標時就更為主動、游刃有余,在A組和B組之間的中標價格和中標數量之間尋求平衡,形成定位于不同市場、不同價位的不同品牌。
該人士指出,威高骨科旗下的健力邦德、海星創傷品牌是此次集采所有企業中最高價中標的,彌補了A組產品殺價嚴重的劣勢,威高骨科通過多品牌組合拳的策略,此次中標整體效果良好。
此次集采實現多項中標,也是基于威高骨科突出的競爭優勢,研發水平和產業化能力俱佳。多年以來,威高骨科以技術和產品為導向,專注于骨科植入醫療器械的創新與研發,成為了國內首批進入高端植入骨科醫療器械領域的廠商之一。
經過多年研發,威高骨科技術處于行業內領先水平,已掌握倒鉤偏梯形螺紋技術、新型嵌入式馬鞍形壓環技術、半開口彈性臂經皮微創技術、組織特異性牽拉技術等多項核心技術。尤其威高骨科還參與4項行業標準的起草制定,專業性得到權威機構認可。
另一方面,威高骨科產業化能力出眾,并把握了國產高端產品進口替代的歷史機遇。目前,威高骨科各類產品組合已應用于各類骨科疾病的治療,滿足多樣化臨床需求,公司產品主要以中高端骨科植入物為主,同時充分覆蓋了經濟型產品市場,是國內產品線較完善的骨科植入醫療器械廠商之一,產品在全國范圍內超過1,500家醫院廣泛應用。
威高骨科全面的骨科醫療器械產品組合解決各種骨科疾病,以適應不同體格及不同年齡群體的患者需求。據招股書,公司及子公司擁有第I類產品備案憑證191項,第Ⅱ類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10項,第Ⅲ類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81項,全面覆蓋脊柱、創傷、關節及運動醫學等骨科植入類醫療器械主要細分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威高骨科在6月30日成功登陸科創板,在未來發展中可以獲得資本市場的助力。一方面,募集資金到賬后,可以幫助威高骨科募投項目的建設;另一方面,也打開了威高骨科的融資渠道,為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資本層面的支持。
此前,產能不足成為限制威高骨科未來規模擴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次募投項目中的骨科植入產品擴產項目,將明顯提高脊柱類、創傷類和關節類產品的產能,預計募投項目投產后產能將逐步釋放,盈利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整體來看,帶量采購已經顯現了一定的馬太效應。頭部企業由于更強的品牌影響力、更先進的技術研發、更高的產品質量以及更大的市場規模,產品品質想多來說更加有保障,同時又能對成本進行很好的控制,競爭優勢更為突出。
而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有利于政府對醫藥行業的管理,符合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同時作為各地政府大力推行的醫療政策,帶量采購仍然是骨科創傷行業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
未來,帶量采購無疑仍是醫療企業關注的焦點,而中標結果也是醫療企業競爭力的體現,而像威高這樣競爭優勢明顯的頭部企業,以及在多品牌戰略加持之下,競爭優勢或將更加突出。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