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21 19:22:55
據天相投顧統計數據顯示,二季度公募基金整體盈利超8700億元。從納入統計的七大類基金來看,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賺錢效應最為顯著,季內分別創造利潤4937.94億元、2489.01億元。其他類型基金中,債券型、貨幣型、QDII、FOF以及商品型基金等,總體上均實現季內盈利。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葉峰
公募基金二季報公布進入收尾階段,據天相投顧統計數據顯示,二季度公募基金整體盈利超8700億元。從納入統計的七大類基金來看,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賺錢效應最為顯著,季內分別創造利潤4937.94億元、2489.01億元。其他類型基金中,債券型、貨幣型、QDII、FOF以及商品型基金等,總體上均實現季內盈利。
從單只基金盈利水平看,蔡嵩松管理的諾安成長及侯昊的招商中證白酒A季內分別盈利98.02億元、92.17億元居首。與今年一季度相比,多數權益類基金的凈值虧損在二季度予以彌補,權益類基金再成市場最賺錢投資工具。
混合型、股票型基金整體扭虧為盈
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交出的“成績單”不可謂佳,各主要權益類基金整體上呈現虧損態勢,但在二季度,相關權益類產品整體上已實現扭虧為盈。
據天相投顧統計數據顯示,二季度公募基金整體盈利超8700億元。從納入統計的七大類基金來看,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賺錢效應最為顯著,其他類型基金中,債券型、貨幣型、QDII、FOF以及商品型基金等,總體上均實現季內盈利。
具體來看,盡管A股在報告期內分化相對較大,但電氣設備、電子、汽車、綜合等行業板塊漲幅相對較高,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等權益類產品獲益頗豐。前者季內實現盈利4937.94億元,后者為2489.01億元;此外,備受關注的債券型基金季內也實現盈利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相較于一季度的299.84億利潤,二季度實現盈利超618億元;貨幣型基金保持穩中有進的盈利水平,季內創下542.32億元利潤,與一季度530.42億元季內利潤增幅不大。
此外,美股、港股及其他境外市場投資價值凸顯,二季度內,標普500指數上漲8.17%,納斯達克指數上漲9.49%;恒生指數上漲1.58%。受益于全球經濟復蘇和盈利驅動,疊加整體的貨幣寬松環境,以及季內外匯管理局再度向各大基金公司分配新QDII額度,QDII基金的投資在季內收獲頗豐,統計顯示,市場中224只QDII基金在二季度共計創造利潤57.31億元,較今年一季度3.41億元利潤有明顯增長。
另外,FOF基金和商品型基金曾在一季度利潤均告負,不過二季度均已轉正,季內分別實現盈利41.15億元和14.11億元。與今年一季度相比,多數權益類基金的凈值虧損在二季度予以彌補,權益類基金再成市場最賺錢投資工具。
股票倉位提升明顯,蔡嵩松、侯昊領銜掘金
權益投資價值再現,季內各類基金的股票倉位占比不低,據天相投顧統計數據顯示,股票倉位平均占凈值比例73.59%,較一季度69.83%提升明顯;且股票型開放式及混合型開放式基金的股票持倉占比也分別達到87.96%、70.42%,環比均有提高。
在此基礎上,延續此前基金公司和產品的“頭部效應”,目前盈利水平排位靠前的機構和產品均在管理規模及單只產品規模上見長,據天相投顧統計數據顯示,易方達基金季內實現656.80億居首,蔡嵩松、侯昊分別管理的諾安成長、招商中證白酒A季內盈利均超90億元。
具體來看,諾安成長季內實現利潤98.02億元,緊隨其后的招商中證白酒A盈利92.17億元,兩只基金在規模上均超200億,前者統計期末基金資產凈值281.77億元,后者為658.45億元。從各只基金季內凈值增長率表現看,諾安成長更勝一籌,季內凈值增長39.49%。招商中證白酒A為17.45%。
招商中證白酒A基金經理侯昊則在季內對權重股加倉,前十大重倉股中,除山西汾酒部分減持,并將順鑫農業移除前十大重倉股序列外,其余八只重倉股均有不同程度加倉,五糧液環比加倉幅度最大,達39.27%。
諾安成長基金經理蔡嵩松在二季度內繼續堅守半導體行業,圣邦股份在二季度末被增持為該基金第一大重倉股,持股數量增至1164.74萬股,同時還增持了卓勝微、中微公司、滬硅產業;被減持的則有兆易創新、韋爾股份、北方華創、中芯國際、三安光電、長電科技。
蔡嵩松在季報中表示,半導體芯片的景氣度,從時間維度看很可能超預期。“根源在于5G帶來的創新周期,創新需求側的提升是線性向上的,而產能資本開支的擴張是非線性的,這就導致了供給側和需求側的矛盾。而新冠疫情等因素又使之加劇,短期之內這一矛盾無法緩解,只能在新增產能陸續達產之后再動態觀察供需關系。”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