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25 22:27:17
◎記者在現場看到,有不少網友帶著直播設備,還有多個網友以“一二三”的形式齊聲吶喊:“支持國貨!河南加油!”
◎對于捐贈,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目前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救災物資的調配上,日常運營也是需要時間。
每經記者 趙李南 每經編輯 文多
鴻星爾克連續多日“霸榜”熱搜榜,7月25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了公司總部。雖然有相關網友質疑鴻星爾克在去年疫情期間所捐款項與壹基金披露金額矛盾,但在鴻星爾克總部樓下,記者看到有數十位網友頂著烈日在大喊“支持國貨”、“河南加油”等。
壹基金、鄭州慈善總會和鴻星爾克總裁吳榮照都對此次鴻星爾克的捐款做出了回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就相關事項試圖采訪鴻星爾克,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目前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救災物資的調配上,日常運營也是需要時間,所以近期恐怕沒辦法接受采訪。”
此外,吳榮照還呼吁網友理性消費,同時懇請大家避免對別的同行造成困擾。
鴻星爾克承諾捐贈價值5000萬元的物資馳援河南一事,在近日的微博上多次引發熱搜。
記者也前往了坐落于廈門觀音山片區的鴻星爾克大廈。公司總部大樓異常雄偉,廈門寫字樓網顯示,鴻星爾克大廈為帆船型樓體建筑,營造出可三面觀海的獨特視角。大廈由鴻星爾克(廈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承建,是一棟高檔甲級寫字樓,總計29層。
鴻星爾克大廈 每經記者 趙李南 攝
7月25日,臺風“煙花”過境,廈門處于臺風南側,雖然沒有風雨,但氣溫陡升。在毒辣的太陽下,記者卻看到有不少網友聚集在鴻星爾克總部大樓樓下。
據鴻星爾克大廈的物業保安介紹,由于是周日,鴻星爾克工作人員并未上班,同時保安也婉拒了記者上樓采訪的請求。
記者在現場看到,有不少網友帶著直播設備,還有多個網友以“一二三”的形式齊聲吶喊:“支持國貨!河南加油!”
鴻星爾克辦公大樓下的網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趙李南 攝
伴隨著一次又一次沖上熱搜,近日有網友也對鴻星爾克過往的捐贈情況提出了質疑。
該網友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名為《鴻星爾克說抗疫捐的1000萬,消失在壹基金的審計報告上》的文章。在上述文章中,作者指出2020年2月,鴻星爾克表示其通過壹基金捐贈了價值1000萬元的物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鴻星爾克云商城”公眾號發現,其在2020年2月12日,的確發布過名為《硬核操作!鴻星爾克緊急開辟醫用口罩生產線》的文章,其中有這樣的描述:鴻星爾克集團積極響應,攜手壹基金迅速捐贈了價值1000萬元的物資。
圖片來源:鴻星爾克云商城公眾號截圖
上述作者繼續指出,其查閱壹基金的《壹基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捐贈收入與支出》、《抗擊新冠疫情的專項審計報告》和《壹基金2020年審計報告》后發現,鴻星爾克的1000萬元物資捐贈并未出現在其中。
圖片來源:壹基金2020年審計報告截圖
在壹基金《關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行動階段性捐贈收入和支出的專項審計報告》中,壹基金披露了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間捐贈收入的前十名,其中也未見鴻星爾克的身影。
圖片來源:壹基金《關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行動階段性捐贈收入和支出的專項審計報告》截圖
此外,上述網友還對鴻星爾克此次價值5000萬元的捐贈表示:“建議他們做好后續捐贈規劃。”
7月25日,壹基金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2021年7月21日,鴻星爾克公司(簽約主體:鴻榮(漳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簽訂捐贈框架協議,約定:擬于7月20日起向壹基金捐贈現金和物資,其總價值不超過人民幣貳仟萬元整。其中,包括人民幣200萬現金捐贈和1800萬元物資捐贈。
圖片來源:壹基金微博截圖
“上述200萬應急款項鴻星爾克公司已撥付,將于未來幾日到賬,其他相關物資將由壹基金根據物資到達情況和災區需求分批次接收和發放。截至24日22點,首批物資超20萬支瓶裝水全部送達災區。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將根據實際接受捐贈物資數量及捐贈時間對外公示。”壹基金稱。
鄭州慈善總會也在今日發布了《關于鴻星爾克捐贈善款和物資的情況說明》。鄭州慈善總會表示,2021年7月21日,鴻星爾克公司(簽約主體:廈門展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與鄭州慈善總會初步簽訂捐贈框架協議,約定:協議簽訂后5日內捐贈100萬人民幣到鄭州慈善總會指定賬戶;捐贈2900萬元物資。
圖片來源:鄭州慈善總會微博截圖
“100萬善款已經到賬,上述其他相關物資鴻星爾克將分批次捐贈。鄭州慈善總會將根據實際接受捐贈物資數量及捐贈時間對外公示。”鄭州慈善總會稱。
在抖音平臺上,鴻星爾克總裁吳榮照針對質疑回應稱:“我們向鄭州慈善總會及壹基金做出捐贈5000萬物資的承諾并擬定了捐贈協議,目前已經發出部分的物資,我們將根據兩個慈善機構的需求,陸續履行我們的捐贈承諾。”
吳榮照還表示:“我和我的企業,只是中國千千萬萬個埋頭創業的企業之一,我們只是憑著初心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請不要神化鴻星爾克。我們只是新時代下普普通通的創業者之一,我希望能夠更加專注的,能夠本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做好一名創業者的本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