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熱評

每經網首頁 > 每經熱評 > 正文

每經熱評|發展體育產業 關鍵要解決“消費意愿”難題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05 09:19:44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8月3日,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提出,到202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帶動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已達到2.9萬億元,以此計算,未來5年體育產業的年復合增速將達到8.8%左右,遠遠超過現有GDP的增長中樞。樂觀的增長前景迅速反映在股市上,政策公布后首個交易日(8月4日),體育概念股全線暴漲。

股市反映的是預期,要達成預期還需要艱苦的努力才能完成。體育產業如何實現5萬億元的發展目標?這有賴于全民健身計劃的完成,消費者有真實需求,供給方才有市場;反過來,體育產業的發展,也可以為全民健身計劃提供良好的氛圍和條件。

目前,無論是在產業結構中還是資本市場,體育產業的規模并不大,存在感也并不強。除了港股李寧、安踏等少數幾只個股,中國體育產業仍缺乏與自身體量相匹配的大型企業。新的全民健身計劃可以為體育企業創造出更多的增量市場,培育出新的增長點;同時,《計劃》也明確提及,“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閑和競賽表演為龍頭、高端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體育產業體系”,“在健身設施供給、賽事活動組織、健身器材研發制造等領域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瞪羚’和‘隱形冠軍’企業,在這些支持政策落地后,體育產業也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 

不過,任何計劃、任何產業政策都只是外部因素,起到的是“推一把”的作用,體育產業要做大做強,關鍵還是要回到市場邏輯,用好市場的力量,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制造業、農業等產業不同,體育產業得以發展的關鍵不在于資本、技術等供給側要素的推動,而在于消費需求能夠被調動起來,消費者愿意支付,且支付得起,才能形成真實的需求。

從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看,消費者已經有較強的支付能力,但支付意愿并不強。消費意愿被抑制的原因是多樣的,比如賽事水平不高、觀賞性不強;健身房等預付費產業長期缺乏監管,導致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多發;消費觀念仍較為傳統,人們更愿意為保健品這樣的有形商品付費,但不愿為無形的體育服務掏錢,等等。

面對體育產業發展的障礙,沒有一勞永逸之策,只能一個個解決,但解決的主要思路仍然是市場化。比如賽事水平不高,就有賽事行政化的阻礙,這方面需要花大力氣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將選擇權交給觀眾和市場;對于預付款侵權的問題,則需要行政部門出臺規范,加強監管;對于消費觀念問題,則可以通過鼓勵保險機構根據客戶鍛煉情況制定差別化費率等手段,讓消費者明白鍛煉是一項有實際經濟回報的事情;而體育設施、場地不足的問題,同樣也可以嘗試政府向社會公開購買相關服務,這可能比政府直接運營效率要更高一些。

當然,體育產業發展更需要的是耐心,崇尚體育、崇尚健康的社會氛圍需要在日積月累中才能形成,體育類企業和從業者們,只有保持長期思維,放棄賺快錢的想法,才真正收獲體育產業發展的紅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