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觀察

每經網首頁 > 商業觀察 > 正文

積極“補血”,長安銀行30億元永續債首發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11 22:00:19

每經記者 賀娟娟    每經編輯 楊歡

長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銀行)永續債首發,這也是今年首單陜西城商行永續債。

根據中國貨幣網披露的申購提示性說明文件,2021年8月11日-13日,長安銀行發行3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也即永續債),用于補充該行其他一級資本。

國投資本股權管理部投資經理吳婉瑩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永續債成功發行后,短期內資本緊張將得到一定緩解,但隨著規模逐步擴大,長安銀行未來仍面將臨一定資本補充壓力。

事實上,近兩年,以城商行、農商行為代表的中小型銀行,在資本充足指標逐年下降的風險壓力下,開啟積極“補血”,借力永續債進行外源性資本補充。

對此,吳婉瑩指出,隨著不良率上升,銀行資本消耗明顯加快,非標回表和新增業務發展等多重壓力,銀行通過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優化結構的需求更加迫切。

經濟學家宋清輝則指明,相比優先股等其他資本補充方式,永續債發行限制少、期限長,未來有望成為中小型銀行融資的有力手段。

長安銀行即日起發行30億元永續債

8月6日中國貨幣網披露的《長安銀行2021年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公告》顯示,長安銀行將采用簿記建檔、集中配售的方式,擬發行不超過30億元的永續債,由招商證券擔任牽頭主承銷商,中銀證券、西部證券、開源證券為聯席主承銷商,債券發行時間為8月11日-13日。

本期債券的存續期與網商銀行持續經營存續期一致,每年付息一次。長安銀行自發行之日起5年后,有權于每年付息日全部或部分贖回本次永續債。本期債券采用實名制記賬式,申購固定利率區間為4.3%-5.3%。最小認購金額為1000萬元。

另據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綜合評定,本期永續債長安銀行主體評級為AA+,債券評級為AA。

吳婉瑩告訴記者,長安銀行發行30億永續債,這在過往銀行發行的永續債范圍中不算體量很大,但是在目前發行永續債的城商行中,屬于較大規模,也是陜西城商行發行的首單永續債。

記者注意到,近三年長安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呈逐步下降的趨勢。2018年-2020年長安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08%、9.13%、8.84%,尤其2020年,已接近監管8.5%的下限。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近三年分別為10.08%、9.13%、8.81%。綜合來看,長安銀行面臨著一定的資本補充壓力。

對此,長安銀行在公告中指出,其制定了資本補充規劃,主要通過內源性和外源性相結合的方式,內源性資本補充包括提升盈利能力,合理計提撥備,確定合理的分紅比例等;外源性資本補充包括發行永續債,定向增資擴股,力爭在其“三五”規劃期間實現A股主板上市,以及合理選擇其他創新融資方式等進行資本補充。

不過,吳婉瑩也提醒到,該永續債成功發行后,短期內長安銀行由于規模擴大導致的資本緊張將得到一定緩解,但隨著規模逐步擴大,未來仍面將臨一定資本補充壓力。

積極“補血”,中小型銀行發行永續債加速

作為陜西地區省級城商行,長安銀行于2009年7月31日開業,注冊資本金56.41億元。是在陜西省委、省政府主導下,經銀監會批準,引入延長集團等11家戰略投資者組建的法人股份制商業銀行。截至2020年末,長安銀行資產總計3164.06 億元,實現營業收入79.11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自2019年1月中國銀行400億元永續債率先試水成功發行,永續債逐步成為銀行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的重要渠道,發行主體多為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

而近兩年的明顯趨勢是,越來越多類似長安銀行這樣的中小型銀行,開啟積極“補血”,借力永續債進行外源性資本補充,正逐步成為永續債發行的主力軍。

根據Wind數據統計,2019年發行的16只永續債中,僅有2只發行主體為中小型銀行;2020年發行的52只銀行永續債中,中小型銀行發行數量達40只;今年以來,截至7月底,發行34只永續債,中小型銀行發行數量達22只。

對此,吳婉瑩表示,隨著不良率上升,銀行資本消耗明顯加快,且很多銀行還面臨非標回表和新增業務發展的多重壓力,補充資本需求較強,加之疫情影響,通過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優化結構的需求更加迫切。不過,吳婉瑩稱,“部分中小銀行受自身運營情況影響,主體評級或債項評級較弱,發行永續債時可能會面臨票面利率較高的問題。”

宋清輝也告訴記者,相比優先股等其他資本補充方式,永續債發行限制少、期限長,可有效解決中小型銀行長期資金來源問題。未來,永續債有望成為中小型銀行融資的有力手段。但她也提示到,永續債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例如永續債的投資風險介于股權型投資工具和債券之間,這使得其信用風險要高于普通債券。

“目前永續債市場發展還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未來要想使永續債得以健康發展,政府和監管部門還需要持續支持和市場各方通力協作。”宋清輝補充道。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