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風起云涌的千億隱私計算市場中,華控清交的三大護城河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15 14:17:59

公司名稱:華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18年9月

所屬賽道:隱私計算

融資經歷:2018年由中關村海淀園創業投資和高榕資本投資Pre-A輪投資,2020年獲得港交所和聯想創投A輪投資。

公司簡介:華控清交由清華大學發起設立,專注于研究、開發和建設基于現代密碼學的數據流通和融合計算技術、標準和基礎設施的企業。已經自主開發并推出了一系列隱私計算技術,可以使多個非互信數據庫在數據相互保密的前提下進行高效數據融合計算,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用途可控可計量”;為保障數據流通與融合使用安全,為數據開放共享、交易流通和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奠定技術基礎。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編輯|吳永久    

如果要說今年最火的幾個賽道,隱私計算一定榜上有名。

2020年4月,《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正式發布,為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今年3月,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正式成立,深圳等城市也相繼發文規劃設立交易場所進行大數據交易;今年9月,《數據安全法》將正式實施,為保護數據資源安全提供法律依據。而隱私計算技術,正是解決數據開放和流通安全問題的重要突破口。

事實上,無論是政策文件的密集發布,還是資本的扎堆入場,都在傳遞著同樣一個信號,那就是隱私計算這個細分領域已經迎來了風口。國際研究機構高德納(Gartner)發布的報告顯示,到2024年隱私驅動的數據保護和合規技術支出將在全球突破150億美元,也就是說將成為一個千億級市場。

那么隱私計算行業目前處于怎樣的發展階段?未來又有哪些主要趨勢?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數據安全觀來看待這個前沿行業?針對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近日專訪了國內隱私計算企業華控清交CEO張旭東。

數據大規模流通時代的新數據安全觀

作為新晉生產要素,數據蘊含的巨大價值正在逐步釋放。如何看待數據和數據安全,也就是在數據大規模流通時代的新數據觀和新數據安全觀,至關重要。張旭東向每經記者介紹,華控清交的新數據觀主要包含三層內容。

第一,明文數據的流通理論上是個偽命題。“明文數據一旦被看見就暴露信息,就可以被無限復制和傳播,就無法限制其用途和用量,就可能會被濫用,就無法厘清‘責權利’。”

第二,隨著大數據和AI技術的成熟,數據的主要使用對象已經由人變為計算機。數據流通的主體可以不再明文數據本身,而是數據的特定使用價值,也就是特定的使用權。

第三,數據的流通需要基礎設施。張旭東指出,支撐數據流通的“可用不可見、可控可計量”技術的開發要求較高,在使用時需要消耗較大的計算和通訊資源,建設數據流通的基礎設施才能大幅降低數據流通的技術門檻和使用成本,實現規模經濟。

數據要素不僅可以提高生產力,更重要的社會意義還在于它也同時可以改變生產關系。只有當數據使用價值流通起來時,才能真正遏制數據壟斷和數據寡頭的形成,避免形成新的數據階層鴻溝。“數據流通是數據平權的一個重要基礎”。

數據流通時代需要建立新的數據安全觀念。“大規模的數據流通與融合使用如同開設‘數據化工廠’,多種原料(數據)在一定的條件下(算法)產生化合反應(融合計算)的結果,有可能對他人、社會和國家造成危害或產生重大風險。”因此,亟需建立對數據“化合反應”的監管機制。

大廠紛紛入局,創新企業不斷涌入

就在上個月,隱私計算領域的兩家公司接連獲得了數億元融資,瞬間引爆行業。

根據每經記者的不完全統計,從去年以來這個細分領域獲得融資的企業已經超過了15家,金額都在千萬元以上,足見資本的青睞。而除了這些創新企業,還有不少傳統大廠、金融機構乃至此前從事區塊鏈或大數據業務的公司也都紛紛加入隱私計算領域,一時之間還顯得有些擁擠。

不過細看之下,每種類型的玩家乃至每一家公司切入隱私計算這個賽道的邏輯都不一樣。

以華控清交為例,正是因為秉持著張旭東介紹的新數據觀和新數據安全觀,這家公司的技術架構和產品設計都是以支持對數據流通的監測和管控為基本出發點,融合了多種技術和模式,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用途可控可計量”,讓數據流通與融合使用在陽光下運行。

具體來看,華控清交的技術架構具有以下特色:首先,支持監管的代理計算模式;其次,嚴謹的安全性假設,不信任硬件、不信任軟件、不信任人;第三,高通用性和強可擴展性;第四,綜合運用了多方計算(MPC) 、可信執行環境(TEE)、聯邦學習(FL)、區塊鏈等多種數據融合計算安全保障技術。

華控清交的三大核心競爭力

在張旭東看來,相比不斷涌入的隱私計算從業者,華控清交有三個突出的核心競爭力與護城河。

首先是“出身”。2018年6月,華控清交由清華大學發起成立,創始團隊主要來自清華。公司首席科學家是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長聘副教授、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兼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徐葳,核心技術骨干則來自清華大名鼎鼎的“姚班”,“包括我自己在內,團隊成員都有很重的身份感、使命感和責任感”。

其次是“定位”。張旭東坦言,華控清交一直定位于做國家數據流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者。正因如此,這家公司近年來一直在推動數據流通生態的建設:“這個行業里的大部分同業公司對我們來說都不是競爭對手,大家的定位不同,甚至是互補的。隱私計算的生態不可能是一家獨大,雖然有的公司偏底層技術、有的偏重應用,但大家都在為國家建設和貢獻自主可控的數據流通能力。”

“我們還要建設開源生態。一家企業要想走得更遠,一定要結伴同行。”他強調。

最后,來自清華等高校的人才,也是華控清交最寶貴的財富與最核心的技術競爭力來源。

雖然今年以來行業相當火熱,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隱私計算這個細分賽道才剛剛發軔,還處于非常初期的階段。張旭東對此也表示了認同,并進一步指出隱私計算目前在技術上剛剛邁過實用階段的門檻,“再過兩三年可能會基于不同公司的特點、定位、優勢和執行能力,形成初步的行業格局”。

也正因如此,華控清交下一步將繼續加強研發,同時在商業拓展上建立起自身特色,“所以未來這一年還是很有挑戰的,風格一定要更加鮮明”。

長按識別二維碼,前往“場景匯”APP

免責聲明:每經路演·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隱私計算 大數據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