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18 11:31:38
◎標準預防措施包括:嚴格執行手衛生、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設備、正確實施呼吸衛生和咳嗽禮儀(所有進入醫療機構的人員均應當佩戴合格的醫用口罩,不應佩戴有呼氣閥的口罩,患者接受診療時非必要不摘除口罩。在不影響正常診療工作前提下,應保持至少1米的社交距離。在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肘窩遮掩口鼻,手部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即刻實施手衛生)、加強清潔消毒管理、合理安置患者、規范使用醫用織物和醫療廢物管理。
每經記者 宋思艱 每經編輯 梁梟
7月底,由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院感引起的鄭州本輪新冠肺炎疫情引發關注,8月15日,又傳出揚州大學附屬醫院3位醫生已確診感染新冠肺炎一事。這些事件讓社會再度聚焦醫療機構感染防控。
院感防控有哪些重點部門?哪些是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如何加強對工勤人員的管理和保護?今日(8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管理培訓基地)主任黃勛教授。
NBD:對于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醫療機構,其院感防控的重點部門和重點事項有哪些?
黃勛:根據國家衛健委辦公廳2021年4月6日印發的《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二版)》(以下簡稱《新冠病毒感控指南》(第二版)的要求,對于廣大醫療機構,院感防控的重點部門包括:發熱門診;急診;接受診療措施時需患者可能產生氣溶膠的科室/部門(如鼻/咽拭子采集、口腔診療、支氣管鏡或上消化道內鏡診療等);血液透析中心;普通病區;收治新冠感染疑似或確診患者的定點醫療機構及病區;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等。
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8月6日發布的相關通知,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院感防控的重點事項包括了十二方面的內容,其中一些原則非常重要:將境外輸入和本土散發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及無癥狀感染者集中收治于定點醫院獨立區域的獨立病房樓,不得與其他疾病患者同時收治于同一區域或同一病房樓。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樓及其所在區域要與醫院內其他區域人流、物流、空氣流嚴格物理隔離形成隔離病區,新冠肺炎患者不得與其他疾病患者共用相同的醫療區域和醫療設備等。又如加強隔離病區管理,進一步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加強人員管控,確保實現閉環管理等。這些都是在實踐中得出的、針對性很強的原則性指導。
2021年8月14日,國務院應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醫療救治組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機構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機制的通知》,通知要求建立醫療機構感控工作“四項機制”,即:建立健全專業團隊年度評估機制,建立健全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每月抽查檢查機制,建立健全醫療機構一把手負責制和每月研究機制,建立健全追責問責機制。這份《通知》對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其他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醫療機構、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落實責任,細化對“四項機制”的部署落實。
NBD:在對新冠肺炎的院感防控中,有哪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
黃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很多,在《新冠病毒感控指南》(第二版)里都有講述,集中體現在防控策略所關心的問題上,即內外同防、醫患同防、人物同防、“三防”融合。
內外同防主要是指把好醫療機構的人員、車輛和物資“入口關”,對進入醫療機構人員要查驗健康碼、檢測體溫,檢查口罩佩戴,詢問相關十大癥狀,有無流行病學史等情況,對住院患者做好健康監測等工作。
醫患同防主要是指醫療機構全體工作人員、患者及其陪同人員均應當做好個人防護,在嚴格落實標準預防措施的基礎上,根據疾病傳播途徑做好額外預防措施,避免發生交叉感染。
標準預防措施包括:嚴格執行手衛生、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設備、正確實施呼吸衛生和咳嗽禮儀(所有進入醫療機構的人員均應當佩戴合格的醫用口罩,不應佩戴有呼氣閥的口罩,患者接受診療時非必要不摘除口罩。在不影響正常診療工作前提下,應保持至少1米的社交距離。在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肘窩遮掩口鼻,手部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即刻實施手衛生)、加強清潔消毒管理、合理安置患者、規范使用醫用織物和醫療廢物管理。
人物同防主要是指要做好醫患雙方人員防護和感染風險預警,對醫療機構內的環境、物品、外來物資等,也要加強風險防控。落實好環境和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措施,加強重點部門環境及重點人群接觸后環境的清潔消毒。
“三防”融合是指規范工作人員行為、強化行為管控的“人防”,提升感控技能、優化診療流程的“技防”和科學使用消毒滅菌劑、相關設施設備的“器防”相融合。
此外,在《新冠病毒感控指南》(第二版)里附件所提醒的事項,也都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比如:醫護人員進出隔離病區流線布局、醫務人員防護用品選用原則及穿脫流程、常態化疫情防控醫療器械及環境物體表面消毒等。
NBD:為避免院內交叉感染,預檢分診制度被高度重視。預檢分診制度有哪些風險點?
黃勛: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2020年6月30日發布的《關于做好當前醫療服務中幾項重點工作的通知》中提到,要以標準預防為基礎減少交叉感染。所有進入醫療機構的患者及陪同人員均應當正確佩戴口罩,測量體溫,并經預檢分診后進入相應診療區域。醫療機構全員落實標準預防措施,加強佩戴口罩、手衛生、環境通風和物表消毒管理,不斷優化就診流程,減少人員現場聚集。這些環節也就是預檢分診制度的風險點。
2005年2月28日,原衛生部發布了《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目前,新的管理辦法還在征求意見中。
NBD:如何加強新冠肺炎醫院感染監測與評估?
黃勛:新冠肺炎潛伏期1~14天,多為3~7天。十大早期癥狀包括發熱、干咳、咽痛、鼻塞、流鼻涕、眼部結膜炎、肌肉酸痛、味覺改變、嗅覺改變、腹瀉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輕型患者可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嗅覺及味覺障礙等,無肺炎表現。少數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可無明顯臨床癥狀。要加強新冠肺炎醫院感染監測與評估,就要加強對十大早期癥狀的監測評估以及對流行病學史的問診。
NBD:作為職業暴露高危人群之一,如何加強對醫院工勤人員的管理?
黃勛: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的相關通知,加強對醫院工勤人員的管理有幾個重點。
一是培訓。相關人員進入隔離病區前,應當經過感控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其中,工作人員首次上崗應當由有經驗的人員帶教。
二是疫苗接種與閉環管理。對在隔離病區工作的,包括醫務人員、管理人員、安保、后勤(含餐飲、醫療廢物收集轉運等人員)、保潔以及通勤車輛司機等在內的所有人員,在首次進入隔離病區前均應當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種,并由當地政府安排駐地,實施統一閉環管理。不得將隔離病區作為駐地。要固定通勤車輛和駐地,并實現隔離病區和駐地之間點對點閉環。所有人員在駐地應當單人單間(帶獨立衛生間),不得混住,不相互交流走訪,并做好日常防護。隔離病區工作結束后返回其他病區工作前,應當按照規定做好隔離觀察和核酸檢測等工作。
三是保障和監測。應當保障每一崗位均有2人同時在崗,做到互相幫助、互相監督,不得僅安排1人單獨開展工作。定點醫院應當合理調配人力資源和安排班次,保障工作人員充分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做好人員輪換,不得安排同一班次超期或連續在隔離病區工作。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