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18 21:18:21
每經記者 金喆 實習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魏官紅
業績向上,股價向下,這是發生在CXO(醫藥外包公司)身上的“怪象”。
8月17日,A股三大股指下跌,CXO板塊也很快下挫。其中,無論是生產外包巨頭凱萊英(002821,SZ;昨日收盤價 346.00 元)、藥明康德(603259,SH;昨日收盤價128.62元),還是研發外包巨頭康龍化成(300759,SZ;昨日收盤價184.50元)、昭衍新藥(603127,SH;昨日收盤價137.58元),都沒能逃過股價下跌的命運。8月18日,CXO板塊中的多數個股仍出現下跌。
視覺中國圖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目前已經發布2021年半年報的CXO公司業績大多非常亮眼,其中,康龍化成預告上半年營業收入31.14億~33.34億元,增速在42%~52%,但最終股價慘遭跌停。8月16日,凱萊英在發布半年報后跌停。
實際上,自創新藥替代仿制藥成為藥企追逐目標,市場對CXO公司的期望逐日累積,但當越來越多的資本涌入創新藥賽道,不僅創新藥企,CXO公司的發展邏輯也受到更多審視。
半年報捷報頻傳 股價卻漲跌不一
過去幾年,創新藥板塊爆發“淘金”熱,“賣鏟人”CXO公司的日子也過得很滋潤。其中,幫藥企進行臨床前或臨床試驗研發的CRO(研發外包)公司、進行生產定制的CMO公司或定制生產的CDMO公司,被投資機構視為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企業估值也日益攀升。
但進入2021年半年報披露季,業績高歌猛進、股價接連下挫的“怪象”在行業內連日上演,CDMO龍頭凱萊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根據半年報,凱萊英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17.6億元,同比增加39.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4.29億元,同比增加36.03%。不僅營收和凈利潤保持了同比增長態勢,在手訂單也相當充裕,截至2022年底,未完成訂單為6.72億美元。
但是,市場并不買賬。8月16日,凱萊英放量跌停,收于375.30元/股;8月17日,股價繼續下挫6.74%;8月18日,股價再度下跌1.14%,收于346.00元/股。這或許與機構頻繁減持公司股票有關。其中,單第二季度,高瓴資本就對凱萊英斬倉高達50%,對市場造成一定影響。
此外,受匯率影響,凱萊英的毛利率同比下降;商業化階段CDMO產品營收7.87億元,同比增長僅6.88%,被認為不及市場預期。
但是,不及預期并不能解釋所有的股價下跌——同為CDMO巨頭的藥明康德的業績延續了一季度的強勢增長勁頭,同樣遭遇股價滑鐵盧。根據2021年半年報,藥明康德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05.37億元,同比增長45.70%;歸屬凈利潤約26.75億元,同比增長55.79%。業績延續一季度的強勁增長勢頭,但股價卻一路下挫,同樣遭到機構拋售。
不過,也有例外。作為專注生物醫藥臨床前綜合研發服務的CRO公司,美迪西(688202,SH;昨日收盤價620.00元)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85億元,凈利潤1.13億元。雖然和凱萊英、藥明康德這樣的巨頭相比存在差距,但營收、凈利潤分別為86.26%和142.29%的同比增速,以及高速增長的新簽訂單都助推其股價在年報發出后攀升至666元/股的高點,成為CXO公司中的“新貴”,可它也沒能逃過8月17日的板塊下跌。
目前,已經披露或預披露半年報成績的CXO頭部公司還有康龍化成、昭衍新藥、藥石科技(300725,SZ)、博騰股份(300363,SZ),透過半年報不難發現,它們的業績都保持了同步上升,但8月17日股價均出現一定跌幅。
而泰格醫藥(300347,SZ)、皓元醫藥(688131,SH)、成都先導(688222,SH)等公司的半年報雖未公布,股價也一路下行。
對此,昭衍新藥內部人士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板塊股價下行可能受市場情緒影響:“他們可能覺得之前漲得太高了。”凱萊英方面則表示,CXO板塊股價下跌也受到了大盤影響,短期股價漲跌并不能說明行業或公司有問題。
大藥企嘗試擺脫依賴 CXO未來還香嗎?
其實,在此輪板塊下跌前,已經有大藥企開始自建研發團隊,甚至把外包的項目逐漸拿回來。
7月31日,百濟神州(06160,HK)全球研發負責人汪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發現在國際多中心做臨床試驗的時候,自建團隊比外包更有優勢,所以過去一年,百濟神州把很多啟動時間不久的試驗都拿回來自己做。
“現在CRO的人員流動太厲害了。經常有醫生和我抱怨說,從(臨床)試驗初到試驗結束換了好幾撥人,因為這個行業太火了。”汪來說,對于CRO行業里的員工來說,就業機會很多,但對于CRO公司來說,比較難留住人才,很多人最后都愿意去主人翁感覺更為強烈的藥廠,而如果人員流動厲害,質量一定會下來。
汪來還提到,自建團隊的員工更有主人翁意識,臨床試驗推進的速度也會快;在公司內部建團隊,費用也可能會下降。
而另一家創新藥巨頭恒瑞醫藥(600276,SH)也開始從外包轉向自建團隊。根據2020年年報,恒瑞醫藥表示要“加快推進海外臨床,加快打造專業化、屬地化的研發團隊,同時推進國際國內市場的研發進程,推動更多產品進行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
根據一份恒瑞醫藥2021股東大會投資者交流紀要,恒瑞醫藥“之前的國際化由海外CRO來做,總結過去10年經驗覺得還是太慢,目前在海外建立自己的臨床和商業化運營團隊,已經轉變為自建CRO(海外已經有了100多人的臨床團隊)和聘用外國人來做商務運營”。
此外,恒瑞醫藥2020年度股東大會的資料顯示,其今年在瑞士巴塞爾建立歐洲臨床中心,進一步完善全球創新體系,加快推進包括癌癥治療在內的創新藥物開發。
不過,森瑞投資研究總監何山認為,這并不會是一種長久趨勢。“中國的大型藥企,特別是傳統仿藥企轉型而成的創新藥企,還帶有經營仿藥的思維,(他們)對成本敏感并傾向于把控經營的各個環節,所以可能不喜歡使用CXO。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隨著創新深化,me-too藥(派生藥)減少而me-better,甚至first-in-class藥(同類第一藥)越來越多,大型藥企未來也會面臨如今的跨國大藥企面臨的問題,如研發投入回報比下降、全球化臨床與申報等,到時他們就會更多地使用CXO,這也將是CXO企業的未來增量。”
此外,昭衍新藥的內部人士認為,自建團隊的前期,設備人員和配備投入會相當大,外包的情況下投入可以少一點。而凱萊英的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雖然有一些新藥公司有自己的產能,但他們的研發生產也需要外包,而輝瑞、默沙東和阿斯利康這樣的跨國藥企反而更傾向于外包。
創新藥泡沫牽動CXO 需要冷靜看待熱行業
湘財證券認為,由于藥品研發周期長、投資成本高、研發成功率低,藥企會將部分醫藥研發及生產工作交由CXO產業,行業存在剛需;而中國醫藥外包服務行業發展相比國外較晚,在承接境外產業轉移及內需不斷增長下,發展增速顯著高于國外,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根據頭豹研究院數據,2013~2017年,中國醫藥CXO行業年復合增長率為10.3%,2017年市場規模1041億美元。2018年至2025年,年復合增長率11.3%,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2440億美元。
正是這樣的高預期,讓CXO公司估值日益攀升,根據Choice數據,2020年A股、港股和美股三大資本市場的CXO企業中,市值前十名中有5家來自中國,分別是藥明康德、藥明生物、泰格醫藥、康龍化成和凱萊英。
不過,從前幾年的仿制藥、me-too藥泛濫,再到研發靶點扎堆,我國創新藥的成長難免受到創新含量不足的質疑,CXO的高估值也時常遭到審視。例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免疫學家朱迅曾表示,CRO公司在創新藥的創制中有很大的貢獻,但也是整個創新藥泡沫中最大的贏家。
這決定了CXO對創新政策的高敏感度。今年7月,CDE發布4份征求意見稿,對新藥上市申請藥學相關的關鍵技術問題、抗腫瘤藥物的研發理念和導向進行說明,引發了CXO板塊股價大跳水,也是距離本輪CXO板塊調整最近的一次跌價。
那么,本次出現股價與業績的反向變動是出于什么原因?
何山表示,從整個醫藥板塊看,CXO是最后崩的板塊,與新藥、疫苗、消費醫藥品、連鎖專科等相比,整體還算堅挺。而從中報業績、邏輯、全年漲幅來看,CXO公司表現不錯,本質上還是之前漲多了正常回調,和基本面關系不大。
“除了看到國內CXO公司股價回調,投資者也要注意到,三星生物、愛昆緯等海外CXO公司的股價正持續創出新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當前全球CXO行業均處于景氣狀態。”何山認為,全球產能轉移與中國新藥爆發的邏輯未變,中國CXO行業具備的優勢仍在,未來該領域還值得被看好。
不過,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未來國內CXO市場的高景氣能持續多久?空間容量能否如預期般增長?產能擴張是合理的還是激進的?這些問題還需要時間解答,而當熱市場突然冷下來的時候,投資者也需要冷靜一下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