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26 13:05:29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8月25日,在經歷連續兩天的“一字跌停”后,中國電信A股終于“開板”,當天收盤跌幅2.42%,盤中最低價4.77元,并沒有如市場之前所擔憂那樣破發。考慮到25日當天高達36%的換手率,這意味著中國電信A股最重的拋壓得到了集中釋放,破發風險以及作為托底手段的綠鞋機制短期內被觸發的概率大大降低。
未來中國電信股價走勢如何是未知數,公司業績、A股市場整體表現、產業政策、投資者情緒都可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在A+ H的上市公司當中,A/H溢價指數是一個最常被拿來使用的指標,中國電信也不例外。8月6日凌晨,中國電信確定的A股發行價為4.53元,而當時港股價格為2.93港元,A/H股價之比達到了1.8倍。同樣的資產,還有滬港通這樣的連接機制,如此大的價差按一般市場規律來說難以長期存在。基于此,市場對中國電信A股上市后的走勢并不樂觀,雖然上市首日股價大漲,但中國電信的連續兩個跌停,也印證了市場的這種擔憂。
但A/H指數真的是衡量A股股價太高或港股股價太低的黃金標準嗎?答案是否定的。以25日的收盤價計算,中國電信A/H股價之比攀升到了2倍;直接競爭對手中國聯通這一數值為1.15;截至8月25日,在所有A+H上市公司當中,A/H股價之比超過中國電信的有55家公司,占比40.7%,其中最高的國聯證券這一比值為4.64;大于1(即A股比港股貴)的有133家,占比98.5%。A股比H股便宜的僅招商銀行和中國平安,且A股折價比例也不高,兩家公司分別只有2%和9%。
為何A/H溢價會一直存在,A股和港股的互聯互通機制為何無法消除這種價差?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港股和A股仍然是兩個差異很大的市場,港股高度國際化,以機構投資者為主,而A股尚在趨于成熟的過程中,散戶居主導地位,互聯互通機制50萬元的門檻也決定了大部分投資者仍然只能在A股交易,同時兩個市場在衍生產品(可用于風險對沖)供應、流動性上也存在本質區別,而這會直接影響個股估值。
第二,無論是港股還是A股,個股走勢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整體市場走勢的影響,而整體市場又和宏觀經濟、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直接相關,只要投資者對港股和A股整體的預期走勢存在差別,那么同一只股票A/H股的價格也就可能產生偏差。事實上,在中國電信A股網下機構詢價環節,總計7564個詢價對象當中僅221個報價低于發行價,占比不到3%,表明機構對中國電信A股的估值實際上也獨立于港股。
第三,同一家上市公司,即便H股比A股更便宜,但選擇H股也未必理性,因為這家上市公司與港股同行相比在估值上不見得有優勢。以一拖股份為例,有學者統計,2020年11月3日其H股相較A股折價78.8%,但其港股同行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2.16倍,遠低于一拖股份港股39.5倍的市盈率。
A股相比H股有明顯溢價一直存在,表明A/H溢價指標并無實際指導意義,用A股定價相比港股太貴作為衡量中國電信A股有破發風險的邏輯也就無法成立。中國電信A股未來的股價走勢,只能用A股市場的邏輯去理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