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27 23:33:41
8月底最后幾天,也進入到了半年報的密集披露期,從今日披露的半年報中,記者注意到其中就有多家基金公司的身影,而且大多都是去年底營收和利潤排名行業前十的基金公司。這些頭部基金公司的營收和利潤水平,基本上也構成了基金行業最強的賺錢榜。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葉峰
今天,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的披露,多家頭部基金公司的上半年營收情況也浮出水面。
記者注意到,多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的凈利潤均有大幅提升,比如易方達基金上半年營收67.73億元,同比增長93.3%,凈利潤為18.4億元,同比增長75.56%;交銀施羅德基金上半年實現凈利潤9.77億元,同比增長96%;興證全球基金實現營業收入39.16億元,凈利潤13.7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7.81%。
頭部基金公司上半年利潤大增
8月底最后幾天,也進入到了半年報的密集披露期,從今日披露的半年報中,記者注意到其中就有多家基金公司的身影,而且大多都是去年底營收和利潤排名行業前十的基金公司。這些頭部基金公司的營收和利潤水平,基本上也構成了基金行業最強的賺錢榜。
先從廣發證券的半年報來看,截至2021年6月末,易方達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合計15598.64億元,較2020年末上升27.32%;營收方面,易方達基金上半年營收67.73億元,同比增長93.3%,凈利潤為18.4億元,同比增長75.56%。
同時披露的還有廣發基金,截至2021年6月末,廣發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合計10650.80億元,較2020年末上升39.51%;營收方面,廣發基金上半年營收44.75億元,凈利潤為12.72億元,同比增加39.78%,主要是基金管理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增加。
相比于這兩家基金公司,匯添富基金、交銀施羅德、興證全球基金的增幅更為明顯,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匯添富基金總資產115.53億元,凈資產78.99億元;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46.07億元,同比增長92.4%,主營業務利潤20.53億元,凈利潤15.70億元,同比增長140.8%。
另截至2021年6月底,交銀施羅德基金總資產62.85億元,凈資產49.15億元,管理公募基金規模429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6%;實現凈利潤9.77億元,同比增長96%。
而截至2021年6月30日,興證全球基金總資產84.62億元,凈資產49.05億元,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9.16億元,凈利潤13.76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7.81%。
此外,南方基金的上半年營收數據今日也出爐,上半年南方基金實現營收34.6億元,同比增長61.68%,實現凈利潤8.76億元,同比增長48%。
與頭部基金公司差距拉大
而在今日之前,其實陸陸續續已有多家基金公司披露了上半年的營收,整體來看,多家頭部基金公司的營收和利潤也都跨入到“10億俱樂部”,比如中信證券的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底,華夏基金實現營收36.52億元,利潤總額13.66億元,凈利潤10.49億元。
海通證券的半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富國基金總資產為95.91億元,凈資產57.32億元;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9.98億元,凈利潤12.42億元。從管理規模來看,富國基金資產管理總規模超1.2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逾790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超34%。
相比較而言,其它基金公司的營收雖然在上半年也獲得了增長,但是相比于頭部基金公司來說,有的整體增幅較小,從而使得看上去差距進一步拉大。
具體來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華安基金總資產為55.67億元,凈資產為35.94億元;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26億元,同比增長49.3%,凈利潤4.50億元,同比增長60.7%。
海通證券半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海富通基金總資產為30.06億元,凈資產16.88億元;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37億元,凈利潤1.72億元,分別高于去年同期的4.98億元和1.38億元。
此外, 浦發銀行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底,浦銀安盛基金管理資產規模5800億元,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48億元,凈利潤1.69億元,分別高于去年同期的4.71億元和1.63億元。
而與南方基金一同披露數據的華泰柏瑞基金,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約7.08億元,實現凈利潤約2.03億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4.63億元和1.27億元,也均有增長。
長江證券半年報則顯示,截至6月底,長信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收約4.12億元,實現凈利潤約1.03億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01億元和8587萬元。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