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30 22:38:39
每經特約評論員 熊錦秋
8月30日,證監(jiān)會主席易會滿表示,公募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問題時有發(fā)生,反映的是規(guī)模情結濃厚,重營銷輕持續(xù)服務,有的代理銷售機構和從業(yè)人員背離客戶利益,誘導“贖舊買新”。
對此,筆者認為,應完善基金管理費收取模式,推動基金公司與基民利益一致。
基金公司賺錢、基民不賺錢,根源或來自基金管理費收取模式。目前公募基金管理費主要采取固定費率模式,管理費每日計算,逐日累計,以股票型基金為例,管理費按照基金規(guī)模的1.5%提取。這種旱澇保收的管理費收取模式,管理費與基金業(yè)績的關聯度不高,基金規(guī)模做得越大,管理費收得往往就越多,這讓基金公司更愿意花精力在基金份額的增長上,或者說將重點放在基金營銷上。
但其實,公募基金管理費收取還有浮動費率模式,目前這方面已有試點,2019年12月有6只浮動費率公募基金先后成立;而早在2017年6月監(jiān)管層就下發(fā)《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收取浮動管理費指引(初稿)》公開征求意見(尚未見全文公開),對相關操作有所規(guī)定。
從相關報道來看,上述指引中的浮動費率基金分為兩類,一是“支點式”上下浮動管理費基金,當基金業(yè)績表現高于業(yè)績比較基準時、管理費向上浮動,反之則向下浮動。二是提取業(yè)績報酬浮動管理費基金,在基金管理人收取固定管理費的基礎上,當基金的業(yè)績超越預先設定的基準時,按照超額收益的一定比例收取業(yè)績報酬,首批試點的6只浮動費率基金均屬于該類型。
根據某浮動費率基金的招募說明書,管理費分為基礎管理費和業(yè)績報酬兩部分,基礎管理費按基金資產凈值的0.8%(年費率)計提,業(yè)績報酬則是按持有人每筆基金份額年化收益率超過8%的部分計提20%的比例。假若該基金年收益率為70%,投資者投資一年后贖回,僅業(yè)績報酬部分為(70%-8%)×20%=12.4%,總共支付的基金管理費用,相比固定費率基金確實是高得多。
在筆者看來,投資者的這種付出是非常有價值的,其所換來的是對基金管理人強有力的激勵機制,基金收益越高,管理人收取的管理費也就越多。且指引對提取業(yè)績報酬基金規(guī)定了“跟投機制”,基金管理人在募集基金時,需跟投不少于1000萬元,其中管理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出資比例不低于10%。這些都使得基金持有人與基金經理、基金公司三者的利益高度綁定,利益方向高度趨同。
此前,浮動管理費率收費模式在私募基金和公募專戶中運用較多,現在也有公募基金試點運用這個機制,這將有效改變公募基金管理費固定收取模式的弊端,若公募基金實施利益輸送或者基金業(yè)績上不去,管理人收取的管理費就會減少,跟投份額也會吃虧。
公募基金只有建立投資者與管理人的利益趨同機制,才可能走得更遠,基金公司自身的收益也才更有保障,即便股市行情總體表現平淡,在重賞機制下浮動費率基金也可能取得超額收益。
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正式出臺浮動管理費公募基金的收費指引。應總結首批試點的6只浮動費率公募基金運作的成功經驗,同時針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完善指引。比如,浮動費率公募基金的管理人應進一步加大跟投比例,跟投金額應不低于2000萬元且不低于基金總規(guī)模的10%,由此各方利益方向才能更為一致。在完善制度的基礎上,向更多的公募基金推廣,包括對存量公募基金從固定收費模式向浮動費率收取模式的改造。
其次,強化對基金銷售的監(jiān)管。監(jiān)管部門應按照基金法以及《公募基金銷售機構管理辦法》等要求,強化對基金銷售的監(jiān)管約束,引導基金銷售機構向投資人充分揭示投資風險,并根據投資人的風險承擔能力銷售不同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全力構建以投資者利益為核心、促進長期理性投資的考核體系。要防止基金銷售的誤導行為,一旦發(fā)現就嚴肅依法處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