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02 15:44:51
每經記者 賀娟娟 每經編輯 賀娟娟
圖片來源:西安發布
8月28日下午,西安市召開推進閻良區航空基地加快發展座談會。會上傳遞出一個重要信息——率先在閻良區和航空基地探索實行“區政合一”管理體制。
西安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明遠出席并講話,他指出,市委、市政府率先在閻良區和航空基地探索實行“區政合一”管理體制,是為全市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蹚出一條新路,也是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促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
他還強調,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實施“區政合一”改革的重大意義,聚焦航空產業突出優勢,加強資源整合,實現優勢互補,堅持一盤棋謀劃、一體化發展、一股勁干事,扎實推動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圖片來源:閻良市政府官網
巷評: 這是公開消息中,官方首次確認閻良和航空基地將實施“區政合一”。同時,也是西安首次探索“區政合一”。
不過,“區政合一”并非新鮮事物,早在2011年,烏魯木齊高新區和新市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頭屯河區就開始實行“區政合一”,此后蘇州姑蘇區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溫州高新區與龍灣區、成都經開區與龍泉驛區等也都經歷過“區政合一”。
西安探索閻良和航空基地“區政合一”,亦有深意。
閻良經濟體量較小,2021年上半年GDP129.8億元,排西安各區縣第10位,與排位第一的雁塔區相差近1200億,經濟實力略好于臨潼、鄠邑、藍田、周至。
脫胎于閻良的航空基地,2021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12.4%,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8%,發展勢頭顯然不弱。但與閻良類似,航空基地也存在經濟總量不大,在開發區中存在感較弱的現狀。
一個是行政區,一個是開發區,兩種不同的體制,兩種不同的文化。前者以社會事務為主,后者以經濟建設為主,各有優勢和短板,如何向著高質量發展,破局、整合、做大,優勢疊加,凸顯互補效應,西安已有推進跡象。
2016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到:“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厘清開發區與行政區的管理權責,推動開發區優化整合,啟動部分行政區區劃調整前期工作。”
2017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到:“優化7個開發區域、西咸新區5個板塊生產力布局,促進錯位發展,優勢互補。”
2017年陜西省兩會上,也有省政協委員提案建議,應按照“一盤棋”理念,重新考慮大西安區域的產業布局,進一步厘清開發區與行政區的管理權責,優化整合西安“五區一港兩基地”……
而西安的開發區管理體制優化調整也一直在進行中。如,2016年,西安國際港務區全面托管灞橋區新筑及新合兩街道;2018年,高新區托管來自雁塔區、長安區、鄠邑區、周至縣的12個街鎮。
此次探索“區政合一”,官方明確要“為全市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蹚出一條新路”,是一種全新探索。目前雖尚未明確實施具體路徑,但隨著“區政合一”逐步推進,閻良與航空基地或可實現經濟大幅躍升,乃至,經驗復制,進而助力西安各開發區的蝶變發展。
8月30日,商務部官網公示,全國30個城市(區)入選首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陜西西安及渭南成功入選。
據了解,“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服務半徑為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為目標,以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
巷評:“15分鐘生活圈”在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城市規劃都有實施。作為新一線城市的西安,自2019年就已發力便民生活圈,在老舊小區改造、新社區建設與管理、商業網點的規劃布局中,關照到社區居民日常瑣碎卻現實的需求。目前,大部分社區已經可以做到一刻鐘內(步行、騎行或開車)滿足教育、商業、醫療、公共交通、娛樂、文化、體育等諸多方面的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一定程度上也支撐著城市消費力。以社區周邊最常見的便利店為例,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0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西安便利店以24.59%的增長率位居36個城市榜首。
今年8月的西安樓市,有些“特殊”。
單月新建商品住宅供應量15219套,這一數據在刷新年度單月新高的同時,較去年同期7480套同比大幅增長103.46%,較今年7月份8396套環比大幅增長81.26%。
和之前幾個月相比,西安8月十幾個盤扎堆登記,浐灞生態區、港務區和高新區輪流放量,集體上新,樓市放量明顯。據百度房產西安站統計,供應量大區依然是國際港務區(4709套)、高新區(3265套),浐灞生態區以2240套緊隨其后。此外,雁塔區、未央區、蓮湖區、新城區、長安區等都有房源供應。
圖片來源〡百度房產西安站(下同)
15129套房源共計吸引了75761組家庭進行意向登記。截至到8月31號,除了5個項目結果未公布外,現已有64089組家庭核驗通過,其中剛需家庭有16740組,和7、6月份相比,降溫明顯。
僅有26個樓盤登記量大于房源,需要搖號才能買到,搖號樓盤占比對比上月有所下降,流搖樓盤增加。
從價格分布來看,價格區間在1.0-1.5萬/㎡之間的樓盤有21個,占比達到40.38%。
從住宅結構來看,建筑面積90-144(含144)㎡依然是主流,供應量多達10626套,占比在70.24%;144㎡以上的商品住宅供應量有4342套,占比在28.70%。
從8月整個西安樓市表現來看,房源供應穩定,購房者預期有所下降,西安樓市開始趨于理智更穩定。
值得關注的是,8月30日,西安限購政策再次升級,核心內容在于,將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納入限購、限售范圍;對購房資格的要求繼續提高,要求“落戶3年”,方可在限購區域購買第2套商品住房;再次強調“嚴格審核購房人首付資金來源,防范消費貸、經營貸、信用貸等”,同時要求金融機構合理發放住房貸款等。
分析人士稱,西安830新政更加關注細節,同時對于購房者身份的審查加大力度,整體目的性較強,對于平抑樓市、保護剛需將會發生明顯作用。
今年小米汽車落戶爭奪戰中,西安赫然在列。彼時多位業內人士認為,西安在政策層面將會提供大幅支持,依靠小米打造西部新能源汽車重鎮。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西安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在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但劣勢在于西北地區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較差。”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有70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31個城市超200萬輛,13個城市超300萬輛,其中西安以373.6萬輛居全國第七。與此同時西安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10.49萬輛,相比2019年底的8.68萬輛,增加了1.81萬輛。
乘聯會數據顯示,2018年-2021年7月,西安新能源汽車銷量(含商用車和專用車)分別為21271輛、25791輛、18027輛、20179輛。
圖片來源〡21世紀經濟報道(下同)
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西安出臺一系列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使用。僅2018年就出臺了《西安市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西安市汽車產業鏈發展推進方案(2018-2025年)》和《關于推進汽車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等,明確提出“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去年10月《西安市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指出,到2022年底,全市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宜、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確保滿足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服務需求。
此外,按照西安市“十四五”規劃,“十四五”期間,西安預計新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15000個,重點推進秦漢新城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生產應用基地和空港新城新能源充電樁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西安汽車產業已擁有涵蓋重卡、轎車、中輕卡、大客車、微型車和專用車整車制造,以及發動機、變速箱、車橋等關鍵零部件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截至2020年底西安擁有規模以上汽車生產企業86家,從業人員約8.5萬人,總資產達1000億元。
在招商引資方面,新能源汽車作為未來最具市場想象空間的產業,近年來是西安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的重點,不少新能源整車項目相繼在西安建立生產基地。
除了整車項目外,西安也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下游鏈條發力。如,北汽投資103億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園和動力電池產業園,法士特年產20萬臺S變速器智能工廠等。
在智能網聯與電動化領域,西安也具備了一定的產業積累。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注冊地在西安的智能網聯相關企業已有89家。
與此同時,西安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20年西安人工智能企業150余家,年產值約120億元,主要集中在集成電路、大數據、機器人整機和關鍵核心部件產業等。
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目前西安已形成了相對完備的汽車產業鏈條,但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地或發放政策先行區道路測試牌照,或開放自動駕駛測試區域相比,如何加速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以及加大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切入汽車工業智能化升級,成為西安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新課題。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3萬個。根據住建部最新披露,經匯總各地統計、上報情況,2021年1-7月,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22萬個,占年度目標任務的78.2%。較6月末增加了10.7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〡城市進化論
其中,開工進展較快的地區:上海(107.0%)、安徽(103.7%)、河北(100.0%)、遼寧(99.6%)、黑龍江(99.0%)。
陜西(55.1%)、湖南(50.2%)、山西(48.2%)、海南(45.1%)、西藏(25.0%),屬于開工進展較慢的地區。其中,陜西計劃任務數3622個,1-7月開工數1994個。
隨著上半年財政收入數據陸續出爐,各大城市財力狀況逐漸清晰。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政府財力最直接的體現,它支撐著行政運行與民生支出,事關經濟社會的穩定。
2021上半年,上海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達到4732億元,堪稱中國財力最雄厚的城市。同期,中國城市財力TOP30的入圍門檻已提升至400億元,石家莊以405億元的收入體量,“壓哨”入選TOP30俱樂部。
西安2021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450億元,位居全國第21位,與GDP排名接近,2021年上半年西安GDP5100億元,位居全國第22位。
另據最新的2021年1-7月數據,西安一般公共預算556.30億元,位次前進1位,居全國第20位。
圖片來源〡搜狐城市
從省份歸屬看,在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福建都不止一市入圍TOP30,陜西僅有西安市入圍。同期,吉林、黑龍江、江西、云南、貴州、廣西、海南、山西、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藏14個省份無一城入圍。
或受去年受疫情沖擊,基數較低,以及經濟恢復性增長等諸多影響,今年上半年,多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速達到兩位數。從同比增速來看,武漢在TOP30城市中以絕對優勢排名第一,但若從兩年平均增速來看,武漢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兩年平均增速為3.37%,在TOP30中的表現并不算突出,僅排在第25位。
圖片來源〡搜狐城市
兩年平均增速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是廈門(14.95%)、長沙(14.43%)、東莞(11.97%)、杭州(11.37%)和溫州(11.05%)。相比前五的亮眼表現,四大直轄市——天津(2.98%)、上海(2.76%)、北京(1.31%)、重慶(1.22%)兩年平均增速排名墊底。
西安同比去年增速18.5%,兩年平均增速5.91%,均排在全國第19。
教育評價機構軟科發布的“2021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展示了全球領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學,其中,中國內地共有157所大學上榜,上榜學校數較去年增加13所,其中72所高校入圍全球500強。
中國內地上榜高校中,64所高校排名名次或排名區間有所上升,74所高校排名區間保持穩定,體現了中國大學穩定提升的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清華大學在中國內地排名最高,位列全球第28名。北京大學排名上升4名,位列全球第45。
入圍全球500強的中國內地高校中,“雙一流”高校占據絕對優勢,72所中59所為“雙一流”高校,其中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同濟大學首次躋身全球200強。
具體到陜西,有9所高校上榜,總數居全國第六、西部地區第一。
陜西8所“雙一流”高校此次全部上榜,西安交通大學穩住了全球前150名的位置。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北大學、空軍軍醫大學、長安大學等高校也維持住了往年的優勢。西北工業大學和陜西師范大學的排名均上升了一個檔次,分別躍居全球前200名和前600名。西安理工大學是陜西省上榜高校中唯一一所“雙非”院校,在2021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處于全球前700名。
8月30日,西安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投控股)發布《關于董事長發生變更的公告》,根據西安市政府的任免文件,免去鞏寶生的董事長職務,任命杜巖岫為董事長。
西投控股成立于2009年,經西安市財政局十余次注資,其注冊資本從初始的10.68億元,增加到目前的142.30億元,目前是長安信托的第一大股東,亦西安銀行、中郵證券、長安期貨的第三大股東。2017年,西投控股提出構建“全牌照、多層次、多功能”金融產業布局的目標,次年,謀劃許久的大西安產業基金落地。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此舉也為西投控股轉型西安市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做了鋪墊。2019年,西安市發改委簽署了向西投控股移交6家市屬經營性國有企業的協議。
另據公開資料,西投控股原董事長鞏寶生,因違法違紀被有關部門調查而落馬。
封面圖片來源:閻良市政府官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