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03 14:21:23
每經記者 程曉玲 每經編輯 程鵬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21年9月2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橫空出世。
證監會負責人就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答記者問時表示,將統籌協調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布局,推動健全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全鏈條制度體系,著力打造符合中國國情、有效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專業化發展平臺。
這意味著,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將迎來資本支持新平臺。
實際上,在7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就釋放出“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磅信號。
按照官方說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補鏈強鏈的重要力量,對解決“卡脖子”難題意義重大。
“專精特新”并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2011年就已提出。不過可以明顯看到,近年從部委重金支持獎補、到高層會議密集部署再到資本市場重磅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尤其是具備技術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尤為受到關注。近日,工信部公布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共2930家企業上榜。自2019年以來,全國已累計公布三批、共4762家中小企業入選。
在我國超過3000萬家中小企業中,這些優中選優的“小巨人”,主要分布在哪些省份、城市和行業?從這份“小巨人”生長圖譜,也可一窺潛在的區域資本市場版圖。
100億重金支持,瞄準1萬家“小目標”
近50%的稅收、60%的GDP、70%的技術創新、80%的就業、90%的企業總數……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對國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國際上不乏通過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在全球競爭中占據獨有優勢的案例。
比如德國。這個全球“隱形冠軍”數量最多的國家,擁有以專、精著稱的中小企業1400多家,它們均在所屬細分領域和行業擁有絕對的技術和市場優勢,成為世界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專精特新“小巨人”正是被賦予這樣的期待。“十四五”規劃綱要在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部分就明確提到:
實施領航企業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推動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優勢,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實際上,今年以來,這一概念在重要文件和會議中頻繁出現——
今年2月,財政部、工信部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在2021-2025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分三批重點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帶動1萬家左右中小企業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7月初,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培育發展制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引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為國內市場領先的“小巨人”企業等。
7月27日,高層領導在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峰論壇上表示:“我國經濟發展到當前這個階段,科技創新既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我們強調‘專精特新’,就是要鼓勵創新,做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
7月30日,“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首次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出現,進一步釋放國家層面的支持信號。
官方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加碼同時,對中小企業的培育覆蓋面也在持續擴大。
自2019年以來,工信部已先后公布三批共47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名單,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中高端產業領域。同時帶動全國范圍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入庫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1萬多家。
值得注意的是,從三年公布的三批“小巨人”名單中,也可看出相關行業側重的變化。例如,工信部此前公布的《關于開展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的通知》,就在此前基礎上更突出強調“應優先聚焦制造業短板弱項”。
浙江領跑全國,前十東部占7席
統計顯示,當前約九成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集中在“四基”領域——即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指出,這些中小企業具有專業程度高、創新能力強等特點,在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不可或缺。
以工信部評定的前兩批183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例,其平均擁有專利數49.6項,其中發明專利11.8項,產品填補國內空白的企業達160多家。
另據華西證券研究所統計,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有311家在A股上市,且呈現盈利能力強、成長空間大、研發投入高等特點。
從行業分布看,這些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先進制造領域,其中機械設備、化工、醫藥生物、電子、電氣設備企業數量居前五位,分別達到82家、48家、37家、32家、23家,共計222家,占總數比重約71%。
同時,300多家上市公司市值均值為98.36億元,百億以下規模的公司占主導地位,整體市值規模較??;2021Q1整體毛利率為45.40%,整體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為5.74%,均處于較高水平。
除行業特征外,這些企業的地域分布亦值得關注。
城叔根據工信部公開數據,梳理出47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最新地域版圖。
按照工信部統計口徑,若將5個計劃單列市單獨列出不計入本省數據,則上榜數量排名前六位省份依次為浙江、江蘇、山東、廣東、上海、北京,均超過250家。
其中,前兩名浙江、江蘇上榜企業數量僅相差3家,十分接近。其余4個省份均在250-270家之間,并與后續地區拉開一定差距。
若加上計劃單列市數據,各省份排名則有明顯變化——“浙江+寧波”總數一騎絕塵,比第二名多出41家;“廣東+深圳”總數超過江蘇、山東,居全國第二;“山東+青島”總數超過江蘇,居全國第三;而江蘇以285家企業數位列第四,比上一名少了近80家。
以此計算,上榜企業數量前十位省份中,東部地區占據7席,并包攬前六位次;中部地區有2個(湖南、安徽),分別排名第七、第八;東北地區僅遼寧一省入圍,排名第十;西部地區無省份入圍。
寧波超過深圳,蘇州未進前十
一個普遍規律是,中小企業發展得好的地方,經濟都很好。于城市而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榜數量是城市實力的直接體現,也關系著未來的發展前景。所以可以看到,最近各大城市都爭相曬出“成績單”,比拼趕超氛圍濃烈。
具體來看,4762家“小巨人”企業,哪座城市收獲最豐?
根據啟信寶提供的數據,按照企業注冊地統計,除四座直轄市外,寧波、深圳、成都3座城市上榜企業數量均超過100家,位列前三;青島排名第四,共有97家企業上榜;緊隨其后的廈門、東莞、西安、長沙上榜企業數量都在70+級別;廣州、鄭州也上榜前十位。
總體而言,各城市企業數量排名與經濟實力大體相當,但也有一些“意料之外”。
比如,GDP排名在全國前十名開外的寧波,上榜企業數僅次于上海、北京,居全國城市第三位,非直轄市第一位。
不僅如此,在工信部另外一項“制造業單項冠軍”遴選中,自2016年啟動至今的五批榜單中,寧波以總共45家位列全國之首,且已連續3年保持全國第一。
實際上,近年來,引導中小企業加快向專、精、特、新轉型,是寧波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去年7月,《寧波市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行動計劃(2020-2025)》發布,進一步吹響“沖鋒號”。根據寧波設定的目標——
力爭到2025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000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達130家,形成10條細分領域的標志性產業鏈,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對制造業增長貢獻度超過40%,成為“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
讓人略感意外的是,作為江蘇兩大核心城市,有“最強地級市”之稱的蘇州和省會南京,上榜企業數量僅排在前20名靠后位置,明顯低于GDP排名。
此外,還有廈門、大連、溫州、沈陽等GDP未達萬億城市,躋身前二十名,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中小企業的發展活力與前景。
未來一段時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發展還將備受關注。激烈角逐下,要打造更多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需要各地真正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水溫合適,魚就會游過來”;越來越多的“魚”游過來,則是助推城市提升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記者|程曉玲
編輯|程鵬 劉艷美 王嘉琦
校對|盧祥勇
封面圖來源:攝圖網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
德爾塔毒株全球大流行,點擊下方圖片或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最新疫情數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