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07 09:18:06
每經特約評論員 龍海波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布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愿景,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這是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當前,我國正在全面邁向數字經濟時代,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涌現,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能夠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總體上有利于減少碳排放,盡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數字轉型 驅動生產生活方式變革
首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于9月7日在成都舉行,本屆論壇以“數字助力 綠色發展”為主題。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向縱深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蓬勃發展。發揮數字經濟新優勢,全方位推動數字化轉型,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的應有之義。
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變革,客觀上要求企業走綠色發展之路。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最根本的是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一方面,通過智能協同改進生產工藝流程、提高設備運轉效率、提升生產過程管理的精準性,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節能減排。另一方面,通過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加速布局,能夠進一步完善產業數字生態。
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活方式變革,推動城市運轉更加高效低碳環保。隨著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深化,環保、交通、工業、能源、城市治理等多個場景已有豐富實踐應用。智慧城市在帶來生活便捷的同時,也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各種生活場景的節能減排。
數字賦能 更好助力實現碳中和
數字經濟的關鍵就在于改變生產者、消費者、投資者的習慣和動機,促使各方行為更好聚焦碳中和這一目標。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對于數字經濟企業自身實現減排降耗,以及為非數字部門減排提供技術支撐都有重要意義。
發揮數字經濟企業示范引領。數字經濟是建立在電力能源基礎上的,5G網絡、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基座,如何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將影響碳中和進程。要強化數字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導向,進一步優化自身能源使用結構,完善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市場機制。
推動能源資源利用數字化升級。我國在綠色碳數據標準、碳數據安全、產品體系等領域已取得積極進展,但與碳中和目標要求相比還面臨巨大挑戰。要在碳數據要素全面深度應用、碳數據驅動全流程應用,以及碳數據要素市場資源體系等方面深化數字賦能,關鍵是要提升采集、計算和評估碳排放和碳足跡可信數字化的能力。
提升綠色金融供需端精準匹配。要通過深化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在綠色金融領域應用,全面了解綠色企業的真實需求,不斷提高金融的有效性和精準性,同時也極大促進綠色金融產品發展,進一步提升綠色金融助推綠色復蘇質效。
政企協同 高質量推進碳減排任務
2020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發布的最新《指數氣候行動路線圖》指出,數字技術在能源、制造業、農業、土地、建筑、服務、交通和交通管理等領域的解決方案,已經可以幫助全球減少15%的碳排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碳中和路線圖非常明確,并將數字經濟、新能源、創新等要素作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支柱。各級政府和相關行業逐步意識到,數字化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最佳工具。
深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必須強化政企協同、上下聯動。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形成政策合力,充分考慮城市作為減排單元與產業鏈之間的關系,引導社會資源從傳統技術向數字技術轉移。另一方面,產業鏈內企業之間要形成行動共同體,從能源供給端和產業需求端著手加快數字化轉型,在保持經濟發展貢獻的前提下,以數字技術為依托、政策調控為引導,積極推動產業技術升級,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研究組織處處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