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奔馳向出行體驗轉型近在眼前康林松:要全面深入中國市場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08 23:24:35

每經記者 李 碩    每經編輯 裴健如    

“全面電動”戰略發布后,在2021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IAA,即慕尼黑車展)上,奔馳又以4款首發純電動新車向外界展示了其邁向智能電氣新時代的決心。

“我們相信,推動‘全面電動’戰略是為企業、客戶和這個世界創造更美好未來的正確選擇。最重要的是,我們正在深化對行業的承諾:致力于向可持續的出行體驗進行轉型。這并非遙不可及,而是近在眼前。”在本屆IAA期間,戴姆勒股份公司及梅賽德斯-奔馳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說。

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本屆慕尼黑車展中,梅賽德斯-奔馳(以下簡稱奔馳)攜旗下全新純電車型EQE、全新梅賽德斯-AMG EQS 53 4MATIC+、梅賽德斯-邁巴赫EQS概念車、EQG概念車亮相。

就在1個多月前,奔馳發布全新電動化戰略,從此前的“電動為先”向“全面電動”轉型。奔馳方面表示,在2030年前,將在條件允許的市場做好全面純電動的充分準備。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奔馳插電式混動車型及純電汽車交付量同比增長300%,在其總銷量中的占比超過10%。

創新提升電力驅動系統成本效益

在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定》等為基礎的國際氣候治理體系下,全球多國都在積極展開行動,加速邁向“碳中和”目標。

其中,中國雙積分、歐盟碳排放和美國清潔能源法案均對新能源汽車發展做出明確規劃。具體而言,雙積分約定了中國新能源汽車2025年滲透率至少達到20%;歐盟碳排放要求車企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值在2025年下降15%(81克/千米);美國清潔能源法案則計劃提供316億美元電動車消費稅收抵免,同時簽署法令,要求2030年零排放汽車比例達到50%。

“全球很多國家制定了邁向碳中和未來的時間表。戴姆勒集團和奔馳決心要在這一領域發揮引領作用。我們‘2039愿景’的時間表比巴黎氣候變化協議中的目標還要早十年。要想實現碳中和,唯一的途徑就是創新,包括產品層面的創新,對綠色能源的利用,同時也涉及供應鏈層面的創新。”康林松表示。

不過,短期內電動車技術發展仍面臨較大成本投入。奔馳方面此前表示,從2025年開始,所有新整車架構平臺都將是純電平臺,這也意味著屆時幾乎大部分投資都會轉向純電技術,而不再投向燃油車領域。

對于品牌的此次資金重置,康林松的態度很是樂觀。“奔馳在技術上屬于樂觀派,我們堅信未來十年到二十年中,仍然有著非常好的機會,通過創新進一步大幅提升電力驅動系統的效率和成本效益。同時,電動車的可變成本比燃油車高一些。我們堅信,今后五到十年,通過創新和大規模量產,這部分成本能夠有效降下來。”康林松說。

奔馳方面預計,2026年內燃機及插電混動技術方面的投資將較2019年下降80%,純電動時代的公司利潤率將與內燃機時代相近。

將在華投產多款全新純電車型

在本屆IAA中,奔馳全系子品牌均帶來純電車型,向外界展示了其各個細分市場車型走向全面電動化的最新進程。

其中,本屆車展首發的全新EQE為品牌旗下第二款基于奔馳大型純電汽車架構EVA平臺打造的車型。新車WLTP工況下續航里程為660公里、CLTC工況下續航里程超過700公里。值得注意的是,全新EQE將成為梅賽德斯-EQ首款基于EVA平臺在華生產的車型。

“奔馳希望全面深入地參與到中國市場的發展中。例如,在過去多年間,我們持續擴大本土生產規模,這幾年也會在華投產多款全新純電車型。”康林松表示。

據康林松透露,當前中國的研發團隊已成為奔馳全球研發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明的新技術不僅應用在中國,也將更多地用于全球市場。同時,奔馳也在不斷深化和擴大同中國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關系,以使電動汽車的成本更具競爭力。

不僅如此,奔馳方面表示,全新EQE將為中國客戶提供更多符合本土化需求的功能和服務。“中國豪華車市場客戶的要求非常高。在研發和推出新產品的同時,我們同樣也在開展大量的市場調研。我們注意到,針對豪華電動車,用戶的關注點聚焦在安全、質量、材質、設計。當然,用戶同樣關注先進的電力驅動系統,強大的智能互聯功能,以及可靠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等。”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電動車時代,不少行業“新玩家”——造車新勢力和宣布入場的科技互聯網企業躍躍欲試,力圖在新賽道中搶得一片天地。對此,奔馳的策略是補強自身。

“我們在中國的研發工作,除了電動化,還包括智能互聯、車聯網等領域。奔馳正在數字化領域擴大布局,例如我們正在開發操作系統MB.OS,并不斷增強軟件方面的實力,為用戶帶來更多更豐富的數字體驗。”唐仕凱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