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23 09:12:28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9月17日晚間,北交所發布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并表示,自規則發布之日起,投資者即可預約開通北交所交易權限。據媒體報道,當晚就有券商部署系統,上線了相關功能。至9月21日,已經有近50家券商宣稱上線了相關功能。上線不久,就有不少投資者預約成功了北交所的交易權限開通功能。有券商分析師測算,在降低門檻之后,符合北交所開戶條件的投資者數量有近800萬。
筆者也在第一時間在券商APP上完成了北交所的開戶操作。在滿足投資年限等三項硬性要求后,便是10道題目的測試,涉及30%的漲跌幅、“專精特新”定位、新股定價方式等內容,只要看過相關新聞的投資者都能順利答對(80分),即便沒答對,也可以重新做題直至答對為止。隨后是券商針對投資者的風險提示書,筆者所用券商的提示包括:北交所服務的是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新股采用定價、詢價和競價三種方式,上市后股價有波動風險;北交所允許表決權差異,上市公司控制權可能相對集中等總計十三條。
整體來看,券商的風險提示已經較為全面,但作為一個新的交易所,風險提示更為詳盡、更貼合實際情況,是券商的應盡職責。筆者留意到,上述風險提示更多是基于北交所現有的制度設計而作出的,卻忽略了北交所(即精選層)實際運行的情況,風險提示仍存在不足。
比如,現有的風險提示沒有介紹清楚北交所上市公司和滬深上市公司之間的本質區別。雖然風險提示有說北交所個股“專精特新”的特點,也說了規模小、應對風險能力弱的情況,但類似情況同樣在創業板、科創板公司中存在。實際上,從企業成長周期和新三板之前的定位看,北交所公司處于企業發展更早期的階段,即便是精選層公司,目前也只有少數公司符合滬深交易所的轉板要求,更早期的企業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投資風險,需要更長期的投資思維,純博弈的心態很可能遭受損失,這對投資者的專業性要求要高于滬深交易所。
又比如,券商沒有完整揭示交易環節的風險。雖然30%的漲跌幅已足夠讓投資者對風險有直觀認識,但這并非交易風險的全部,相比滬深交易所,北交所上市公司整體體量較小,精選層66只股票當中,僅有3只市值過百億,市值超過30億元的也只有14只,這還是最近這些股票大漲后的結果。一直以來,很多人認為,北交所及新三板最大的制約因素是流動性不足,但在最近的政策紅利釋放、精選層個股大漲后,這種說法其實已經被證偽。在門檻降低后,北交所的上市公司供應短期內不會大幅擴容,大量涌入的流動性可能會對北交所個股產生什么影響?券商應當提前給投資者打好預防針,防止追漲殺跌的非理性投資帶來的損失。
此外,在新股定價方面,北交所和滬深交易所也有不同,滬深交易所的新股申購在較長時間內已近乎于零成本(市值配售)、零風險的投資,這與其新股發行市盈率要求或詢價剔除有關,但北交所沒有這方面的限制,而北交所現金申購、平均分配的特點,意味著打新的風險增加,但券商的風險提示也并未體現這一點。
對券商來說,北交所是一個增量市場,誰先爭取到客戶開戶就可能獲得更多的增量份額,開戶環節風險提示在短期內做不到細致且面面俱到。但北交所尚未開市,在這之前,券商有義務以文章、視頻、線下講解等形式,向投資者補充傳達參與北交所交易不同于滬深交易所的各種風險,引導其理性投資、長期投資,這不僅有利于券商自身業務的穩定性,也有利于北交所活水長流、平穩健康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