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23 16:07:49
詐騙方式層出不窮,那么投資者如何保證自己的資金和財產安全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總結出了四個要點。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假冒證券公司詐騙令投資者防不勝防,令正規券商不勝其煩。近期,隨著打擊互聯網詐騙升級,騙子又開始玩出新花招,連天津證監局都敢假冒。
9月23日,天津證監局在官網發文,近期天津證監局發現有人冒用其名義,通過微信群等網絡途徑發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天津監管局文件關于《XXX參與IBS機器人項目內幕交易》通知(證件頒發[2021/09/08][79號])”等文件實施欺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搜索后發現,目前無法通過搜狗、百度搜索功能搜索到上述假冒文件。而如果是正規的天津證監局文件,其文件號索引按照分類有“津證監措施〔2021〕XX號”等。一些文件或通知則可以從其官網上查到。
天津證監局因此鄭重提醒:請廣大公眾提高警惕,切勿上當受騙,如遇疑似詐騙行為請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無獨有偶,中國證券業協會也曾打假。
2020年12月,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聲明,關注到網絡上有機構和人員假冒中國證券業協會名義舉辦所謂“中國首屆股民培訓中心成立新聞發布會”,并通過多家網站平臺和自媒體公眾號進行虛假宣傳。
針對上述情形,證券業協會發布聲明,“從未成立過任何股民培訓中心,也未舉辦過相關新聞發布會。”中國證券業協會相關培訓信息以中國證券業協會官方網站“www.sac.net.cn”發布為準。此外,協會稱,已向相關部門舉報,并保留通過法律手段進行追責的權利。
至于各大券商,更是被假冒偽劣搞得不勝其煩。不法分子通過微信、QQ、電話等方式打著“優惠”“免費”“獲利”噱頭為客戶定制交易軟件、股票操作等騙局。盡管證券公司在官方網站發布通知、營業部現場張貼公告等方式提示詐騙活動,仍有相關案例發生。
如“深圳投資者服務”其公眾號曾發布過一個案例。投資者王某接到冒充某證券公司工作人員的不法分子通過微信加好友后向客戶發送該證券公司最新的交易軟件,向客戶介紹最新的軟件支持免費十檔行情,申購基金費率享有一折優惠等。王某被免費、優惠的功能所吸引,于是下載該軟件進行注冊。在進行銀行卡綁定時,王某以充值的形式轉入資金5000元,隨后該“工作人員”引導進行銀證轉賬,經操作后賬戶資金余額變為230元,資金不知去向。王某立刻跟“工作人員”聯系,此時已被刪除微信好友。王某意識到被騙后立馬與該證券公司營業部聯系。經查證,該交易軟件APP為不法分子假冒證券公司APP,通過使用與證券公司官方軟件的標識一致的APP進行詐騙。
此外,2018年重慶證監局根據舉報線索,調查發現某網絡科技公司以某證券公司名義擅自設立證券經營機構,試圖非法從事證券業務。經查,該網絡科技公司作為上海某商品交易場所會員單位,還涉嫌非法經營期貨業務、非法經營外匯業務、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及詐騙等多項違法犯罪。
重慶相關部門快速啟動聯合打非機制,出動警力近百人,控制涉非人員88名,查封營業場所1600余平米,迅速取締了該機構。
2017年,國金證券也曾發布聲明,稱近期公司發現市場上有冒用國金證券的名義開展非法證券活動,“請廣大投資者收到以國金證券的名義發送的短信、微信后,仔細甄別相關信息是否是國金證券官方發布,提高警惕以保證您資產及投資活動的安全。”
詐騙方式層出不窮,那么投資者如何保證自己的資金和財產安全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總結出了以下要點:
第一,投資者進行證券期貨交易,一定要通過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的合法機構進行。這些機構的名單可以到中國證監會、中國證券業協會和中國期貨業協會網站查詢。
第二,投資者在使用證券公司交易軟件時,應認準證券公司官網的交易軟件,通過證券公司的官網等正規渠道進行交易或業務辦理,切勿使用其他軟件,避免信息泄露造成損失。
第三,提高警惕、抵制誘惑,拒絕與無證券期貨業務資格的機構合作,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發現假冒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從事非法活動線索的,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或到當地證監局舉報。
第四,高度警惕“非法薦股”“場外配資”“股市黑嘴”等微信、微博、QQ等群聊,切實保護自身利益。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