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23 19:29:52
◎崔書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基礎,與人類福祉關系極其密切,具有直接、間接和潛在使用價值。
每經記者 張懷水 北京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陳星
9月23日,生態環境部召開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據悉,《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以下簡稱COP15)將于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兩階段在云南昆明召開。
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人類福祉之間有怎樣的聯系?如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如何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當中來?針對上述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向生態環境部提問。
COP15執委辦主任、生態環境部生態司司長崔書紅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生物多樣性在國際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像大熊貓、麋鹿、絲綢、茶葉、香料等,還有最近大家比較關注的15頭云南大象都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崔書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基礎,與人類福祉關系極其密切,具有直接、間接和潛在使用價值。“首先,生物多樣性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衣物、生產生活原料。據統計,全球有超過30億人的生計依賴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樣性,超過16億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產品謀生。物種是多種藥物的來源,世界上50%以上的藥物成分來源于天然動植物。這是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其次,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這是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崔書紅指出,它們共同維系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清潔的水和空氣,保護人類免受自然災害和疾病的痛苦,為人類提供優質的生態產品。
“生物多樣性還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野生生物種類繁多,人類已經充分了解的只是極少一部分。大量野生生物我們還不了解其潛在價值,同樣應當珍惜和保護。”崔書紅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我國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推行一系列保護措施,取得顯著成效。
我國自2015年起,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持續加大對破壞及危害生物多樣性等違法活動的監督檢查力度,不斷跟蹤評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執行進展。
據統計,我國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已得到有效保護。長時間、大規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護修復濕地,生物遺傳資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
對于普通公眾而言,如何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當中?崔書紅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生物多樣性離人類的日常生活越來越近,關系越來越密切,公眾參與十分重要。“公眾可以通過科普活動獲取生物多樣性相關知識,南京的紅山森林動物園通過沉浸式的體驗設計和多樣的科普活動,成為游客到南京新的‘網紅打卡地’,也成為南京新的城市名片。人們通過這種活動了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理解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價值和意義。”
崔書紅進一步表示,可以通過實際行動成為城市生物多樣性的守護者。“大家知道上海一些社區出現了一種動物叫‘貉’,當地居民剛開始對這種動物不了解,產生了一些抵觸情緒。有關團隊共同發起‘城市里的公民科學家’項目,讓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城市野生動物的調查研究。通過對這種動物的觀察和科普宣傳,當地居民進一步了解它們的習性,降低對這一動物的恐懼,實現與貉的和平相處。”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很多,結合COP15大會的召開,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和科普活動,為有意愿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的公眾提供更廣泛的平臺。”崔書紅指出,無論是親身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還是與家人、朋友分享生物多樣性小知識,都是在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做貢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從發布會現場獲悉,COP15將總結過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實施進展與經驗,凝聚締約方、國際組織和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合力,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轉型性變革帶來契機。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