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26 19:53:21
◎東土科技董事長李平將當下工業互聯網推廣的障礙總結歸納為三點:首先是可靠性,工業互聯網是個新生事物,很多企業從來都沒有使用過;其次是新技術帶來的標準和規范的變化;第三則是面臨巨大的利益鏈條的變動。
◎如果將工業互聯網比作枝繁葉茂的大樹,底層技術就是扎在土里的根,根深樹才高,才能百年不倒。李平認為,中國工業互聯網應當有個豐富的根系,希望工業互聯網的底層技術得到資本更多的關注。
每經記者 李少婷 劉春山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原來是人在現場汗流浹背,現在是人在空調房里坐著。”在廣西柳州鋼鐵集團(以下簡稱柳鋼集團)工人黃德文的講述中,以往人們對鋼廠鐵水四濺、持續高溫、產能落后的刻板印象被顛覆。
血肉之軀與冰冷機器的摩擦,曾帶來層出不窮的社會話題。而工業互聯網為兩者間充滿火藥味的關系提供了舒展的平臺,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生產效率。
作為數字化進程的一部分,工業互聯網這一概念近年來愈發炙手可熱——9月23日,“2021年全國工業APP和信息消費大賽”在北京正式啟幕,而工業APP的繁榮正是基于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根據最新披露的數據,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產業規模近萬億元,工業互聯網平臺已培育百余個,連接工業設備數量超過7300萬臺,工業APP突破50萬個。從2018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至今,工業互聯網已成為重點發展的領域,并進入快速發展期。
但就技術的自主性來說,由于工業互聯網控制層技術自主性的缺乏,在業內學者看來,情況比芯片產業“卡脖子”更嚴重。有資深從業者直言,中國工業互聯網應當有個豐富的根系,但很多人不愿意去挖土、培植,直接就拿來嫁接,而且希望第二天就結果。
在眾多入局者爭奪市場話語權和探索商業模式背后,控制層等底層技術顯得頗為“冷清”。在這場世界級的工業系統革命中,中國工業互聯網彎道超車被寄予厚望,深水區很快來臨,但由誰來掌舵?《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歷時數月現場調研,采訪資深從業者及學者,試圖問路工業互聯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鋼帶速度每分鐘七百至八百多米,平整機組每分鐘高達一千米,普通人看兩分鐘就要頭暈目眩。而為了保證鋼卷表面的品質,鋼廠工人要緊盯一整天。
這還不是唯一的折磨,冷軋廠中所有工序流轉全靠手抄報數據,事后勘誤又非常耗力,“抄錯一個數字就是10塊錢(罰款)。”這簡直是黃德文和工友們的噩夢。
但現在,工廠已經實現無人化,鋼卷信息每經過一個流程就會自動生成一個標簽貼在鋼管上,下一個流程也可以通過辦公平臺自動識別,并直接錄入生產系統,實現對鋼卷生產信息全自動的識別和跟蹤,錯誤率幾乎為零。“相當于人員解放”,黃德文終于可以把工作精力放在對機器運行狀態的監控上。
廣西柳州鋼鐵集團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
這就是工業互聯網的力量。“生產黑匣子最大的壞處在于看不透產線,找不到最佳動線。”柳鋼集團冷軋廠廠長陸兆剛說,工業互聯網對效率的提升來源于數據的透明:員工每走一步路都會形成數據,成為管理系統的數字海洋中的一個點,數據指數讓工廠變得透明,便于科學地對人和數據的動線進行管理,進而形成合力,提升效率。
工業互聯網涵蓋的范疇之廣,使其很難被直觀理解。北京科技大學教授王健全認為,工業互聯網的典型特征就是促進工業生產的智能化,現階段的工業互聯網尚停留在輔助生產階段,運用5G、機器視覺、人工智能等技術,工業互聯網在運維的集中化、少人化、安全生產上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在向外界解釋概念時,業內常以大眾熟知的消費互聯網進行類比:消費互聯網的主要價值在于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相應的,工業互聯網的主要價值在于改變生產方式。
但二者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民用互聯網(即消費互聯網)的核心任務是把人和互聯網連接起來之后產生的商業模式,全世界的人的需求都是差不多的,比如信息、娛樂、支付、出行等。工業互聯網是把機器和互聯網連接,和人類世界不同,機器世界里每一個行業都有著不同的需求。”工業互聯網概念股東土科技(300353,SZ)董事長李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表示。
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正在由點及面。“現在所有小的項目,能夠兩年全部回收投資的我都投了,(只要)兩年全部回收,我馬上投。”據柳鋼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甘貴平介紹,近年來該集團已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投入近40億元,不排除未來進行百億元級別的投入。
廣西柳州鋼鐵集團生產線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
9月14日,由國家能源集團攜手華為公司共同舉辦的“礦鴻操作系統”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以我國首個2億噸煤炭生產基地神東煤炭集團為切入主體,在智慧礦山領域試點應用工業互聯網,未來還將在煤礦開采乃至更廣泛的產業鏈條上進行推廣。
在應用的過程中,投入回報比是考量的基礎,卻不是真正的門檻。“工業互聯網真正的使用障礙不是成本。”李平將當下工業互聯網推廣的障礙總結歸納為三點:首先是可靠性,工業互聯網是個新生事物,很多企業從來都沒有使用過;其次是新技術帶來的標準和規范的變化;第三則是面臨巨大的利益鏈條的變動。
煤礦開采是個高危工作,那技術進步之下,五十年后的煤礦開采會是什么樣子的?
“肯定是沒有人,機器下去把煤采上來,或者直接煤炭在井下加工,然后輸出一個可用的能源形式,這才是五十年以后的樣子。”國家能源集團信息化管理部主任丁濤在“礦鴻操作系統”發布會的會后采訪中暢想道,當前的智慧礦山只不過是走向五十年后的必經之路。
礦鴻操作系統發布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
必經之路是曲折的。當前,在工業互聯網的應用程度上存在著難以深入的問題,這與傳統工業(汽車制造、家電制造等)智能制造的五層“金字塔結構”有關,L0至L4分別是現場層、控制層、監控層、計劃層、決策層。
據王健全介紹,五層“金字塔”架構是一個封閉的體系,其中數據沒法實現跨層交互;此外,由于不同系統的“金字塔”之間采用的現場通信協議多樣(IEC就定義了20多種通信協議),導致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很難互通。比如煅造車間和液壓車間用不同廠家的不同設備,數據的橫向流轉就存在障礙。
“我們國家在工業互聯網方面推進力度很大,特別是平臺方面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利用互聯網平臺實現現有數據的高效處理,能夠實現供需的高效對接和合理調配,也可以實現運維管理方面的集中化與少人化。但是這是基于現有金字塔架構約束沒有打破的前提下數據的處理,沒有進入生產控制的核心環節,如果對工業互聯網做階段性總結,現在處于互聯網+工業的階段,還未實現互聯網與工業深度融合。”
王健全表示,想要工業互聯網更進一步,金字塔架構必須打破,要做的工作很多,大的層面就是軟硬件全部自主化,網絡通信協議的標準化,這樣就可以實現數據全面、高效的流轉,同時可以實現設備生產控制的智能化;從可實施及新舊融合的角度來看,可以先從生產制造的控制自主化著手,關鍵點就是現場控制系統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專門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的數字運算操作電子系統)的軟硬件分離,再依據情況實現PLC的云化,根據具體情況實現PLC與網絡邊緣設備的融合化。
控制層是工業互聯網的底層技術。李平認為,與民用互聯網發展的邏輯相似,芯片與操作系統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根基,且不論是工業的哪一個細分領域,底層的技術都是相通的,李平將此概括為“底層無差別”——即所有軟件應用都需要建立在通行的操作系統之上,就像是PC領域的Windows或者Linux。
但以當下的煤礦生產為例,一臺采煤機需要三個有效的操作系統,需要三個有效的協議,需要161個核心的芯片才能完成井下采煤所有的工序。“缺點是多個操作系統需要多種協議,得全部學、全部研究。我們自己玩不轉,不能每天學新東西,一批一批去學難度太大。”國能神東煤炭集團副總經理賀海濤介紹道。
操作系統的割裂形成了一個悖論——所有帶操作系統的都需要不同的通訊協議,用到的智能化工具越多,需要協議轉換的次數就越多。這給智能化建設帶來巨大的難度,因為只要有不同的廠家、不同的設定、不同的操作系統,就需要來一次通訊協議的轉換,這就導致通訊困難,后期的維護也存在困難。“這么多的系統,哪里的通訊協議和操作系統出問題了,我無法判斷。”賀海濤表示。
“最終制約工業互聯網的兩個東西最重要:一個是底層機器的互聯互通,這是剛需,游離在信息之外就是孤島;另一個是平臺操作系統的打造,APP可以競爭,但是把操作系統關了就沒有競爭的基礎了。”李平認為。
賀海濤和李平在受訪中都提及了“秦始皇”,一個操作系統、一套通行標準,這是工業領域期待的。李平認為,最終將需要一個“秦始皇”一樣的角色,實現工業互聯網領域的“車同軌,書同文”,而這就牽扯到國際話語權之爭,“我覺得未來全球有幾個標準體系并存都是可能的,但是中國必須要有自己的體系”。
9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江明濤介紹,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我國工業APP的數量達到51.2萬個,按業務環節統計,研發設計類工業互聯網APP占比約17%,生產制造類占比26%,經營管理類占比24%,運營維護類占比約33%。
工業領域的信息消費規模正在攀升,當下繁茂的各類工業應用正是工業互聯網蓬勃發展的一個切面,但支撐這座冰山的隱于水面之下。李平強調工業互聯網底層建設的重要性,因為如果沒有底層技術的自主權,工業互聯網時代還將重演“卡脖子”的艱難處境。“礦鴻操作系統”的出現帶來了一些曙光,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它解決了礦山在操作系統這一重要領域“卡脖子”的問題,減少了使用的安全風險。
礦鴻操作系統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
但從更廣泛的工業領域來看,國產操作系統等底層技術征途漫漫。
“工業上現在到處被卡脖子,所有金字塔架構中的硬軟件及系統,幾乎是國西門子、ABB、施耐德等公司的。”王健全解釋了工業領域發展所處的階段。
大概從2016年開始,李平就在公開活動中呼吁關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底層技術。他認為這是一個艱難,但在一定程度上“一勞永逸”的事業,工業互聯網底層技術的開發一旦成功,將是可持續的、長久的成功。
“如果說我們把底層技術和標準體系搭建好了,平臺、軟件也構建好了,可能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大家都可以在一個類型的平臺上集中去做,這就可以把所有研發人員的能力聚焦起來,進行行業應用和創新,這實際上是可以節省我們國家的研發資源、提高研發效率的。”
盡管當下看似巨頭林立,工業互聯網吸引了市場的目光,但愿意從基礎做起的企業少之又少。
“一些互聯網巨頭做的模式和民用互聯網差別不大,真正下沉到工業領域的企業,比如三一重工、徐工機械,在工業現場、場景中還是有些應用,但再往下面做,都不是很深了。”一位不愿具名的工業互聯網業內人士指出。
李平也為此感到遺憾:企業們更愿意利用自己在細分領域的話語權迅速獲取紅利,但從全局來看,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業互聯網領域的“表層繁榮”。
“國內的企業很多是在爭市場話語權和商業模式,這個當然很重要,但是從長遠來看,還是要關心底層技術,不能說什么簡單就做什么,實際上,往往復雜的才是未來盈利能力最強的。”李平舉例稱,“就像微軟成功以后,它的發展不可想象,再比如英特爾,誰能替代它呢?”技術的底層共享是研發成本最低、社會效益最高的途徑,科技驅動社會進步,不應當是某一點上的驅動,只有聚焦網絡化的工業控制和人工智能應用才有可能實現超越。
李平認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對中國至關重要,正如化石原料的工業革命推動了英國和歐洲的崛起,電氣時代的革命推動了美國的崛起,PC電腦時代推動了日韓的崛起,中國在技術上崛起的希望之一就在工業互聯網。“革命”是工業互聯網的使命,因為其出現及發展將改變當前工業世界的利益格局。“現在的礦山設備、煤礦這樣一個復雜區域系統中,各種各樣的設備、千家萬戶的設備、數據的壁壘、通訊協議的歸置,實際上不是一個純基礎的問題,而是一個利益的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法表示。
“沒有任何阻力,說明‘換湯不換藥’。工業互聯網承擔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任務,‘革命’是要傷筋動骨的,是要撬動很多利益的,這會很不容易。”李平以手機的變革舉例,蘋果突出重圍伴隨著的是如諾基亞等企業的衰亡,而蘋果直到第四代才開始盈利,相對極端地說,“沒有看到工業巨頭‘死’,工業互聯網就沒有真正誕生”。
“倒退25年,朗訊、北電、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等耳熟能詳的電信巨頭,當時他們基本在市場和技術上都實現了壟斷,現在大部分已經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剩下的競爭力也已明顯落后國內的華為、中興等企業。”王健全認為,工業制造和控制的自主化,只要意識到需求的緊迫,并且允許試錯,即便周期長一些,也是可以突破的。
如果將工業互聯網比作枝繁葉茂的大樹,底層技術就是扎在土里的根,根深樹才高,才能百年不倒。李平認為,中國工業互聯網應當有個豐富的根系,希望工業互聯網的底層技術得到資本更多的關注。
“現在很多人就不愿意去挖土、培植,直接就拿來嫁接,希望它第二天就結果。市場可能需要拓寬包容度。如硅谷的互聯網產業,沒有資本的配合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李平說道。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