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27 14:44:55
每經特約評論員 盤和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推動擴內需、促轉型、增后勁。會議指出,“十四五”時期科學布局和推進建設以信息網絡為基礎、技術創新為驅動的新型基礎設施,有利于促進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
2018年,中央政治會議就指出,要強大國內市場,加快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基礎設施的建設,此后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央政治局會議,2020年保增長目標都曾反復多次提及加快“新基建”,拉動內需,保證經濟增長。
數字經濟發展到今天,曾界定為新型基礎設施的5G網絡、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事實上已經并非新事物,所謂的“新”事物,實際上指向的應是基于“新基建”的新生產方式、新生活方式和新經濟增長方式,并借此使得基礎設施能夠內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真正發揮推動擴內需、促轉型、增后勁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與此前不同的是,此次提出的新基建主要面向信息網絡,是有側重點的新基建推進,同時在推進中,更加強調核心網、移動通信網絡的協調發展,在5G推進建設的基礎上,新基建對信息網絡改造的覆蓋面提升。信息網絡傳輸效率受制于傳輸過程中的短板,所以信息網絡提升是一項整體性的工程,需要提升網絡傳輸的所有部件,才能實現信息網絡整體傳輸效率的提升,才能實現更多應用。
目前,我國5G基站建設規模已經接近16萬個,蜂窩物聯網用戶規模達10億左右,在智慧市政、能源交通、物流環保等行業也涌現出一批可以推廣的物聯網解決方案,雖然初步具備了數字經濟戰略發展的信息網絡規模,但是仍然缺乏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法案和各基礎設施部門的協同設計。
因此,此次會議強調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時也指出,推動國家骨干網和城域網協同擴容,開展千兆光網提速改造。推進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商業化規模化應用。完善衛星通信、導航、遙感等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泛在協同的物聯網.
其一是通過技術創新,來完善網絡,一方面是提升網絡性能,另一方面是通過多維度的性能完善,對現有信息網絡傳輸方式進行有效補充,比如完善衛星通信、導航等,來完善現有通信網絡。其二是通過技術創新,擴張通信網絡應用,一方面是創造更多的通信網絡應用場景,另一方面是通過政策和市場結合的方式,推進這些應用場景商用落地,發展壯大。
所以更深層次的意義,事實上是通過網絡技術的創新,來推進5G網絡技術的覆蓋和部署,從而能實現國家和地區、地區和地區之間網絡的高速互聯,進而實現產業、交通、校園、社區等應用場景的垂直覆蓋。
至于信息網絡建設方面,正如會議指出多元投入、開放合作,政府進行政策推動的同時,應該結合市場機制,比如通過帶量采購方式來降低建設成本,開放民營企業進入市場競爭等方式,來完善信息網絡建設,同時,在下游應用結合方面,通過發動科研院校推進高水平前沿的交叉性創新研究,促進產學的深度融合,并發揮企業主動性,推進應用的開發和商業落地,建設全民參與的、開放性的創新建設空間。
另一方面,此次新基建對于信息網絡建設的不同點在于,更加強調技術創新及技術創新下形成的應用。應用賦能是新基建促進經濟發展的本質所在和必然趨勢,通過信息技術創新發展及應用賦能,可以實現新舊產能、新舊設備、新舊發展模式的轉化,推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新的增長點,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推進,應用市場作為延伸市場將會面臨著更多的需求,存在著巨大的挖掘空間,也將會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中新的競爭領域。
因此,新基建要想服務于我國經濟發展,與生產生活深入融合,從信息基礎設施轉化向融合基礎設施拓展轉化,才能真正發揮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功能,從另外一個意義上講,借新基建賦能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經濟體系現代化,才是新基建的真正使命或者說意義所在。
會議指出,要穩步發展融合基礎設施,打造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促進融通創新。結合推進新型城鎮化,提升農業數字化水平。建設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等民生基礎設施。從多個維度,來強化信息網絡和實體產業的融合,通過融合來打造更為強大,更為高效的產業,賦能實體經濟,實現轉型升級。
作為融合基礎設施代表,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已經覆蓋了汽車、電子、機械石化等制造業多個部門,并依靠低延時、可靠和大寬帶的企業外網,向能源、醫療、教育、交通等行業不斷地拓展應用廣度和深度,在企業、行業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而新基建賦能新型城鎮化建設,除了實現了對傳統基礎設施的更新迭代,推動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基礎設施智慧化改造,更重要的是信息化和城鎮化的融合,形成了的電力物聯網、智能化市政、車聯網及一些列城市感知設施,并不斷拓展融合的廣度從中心城市向城市群、城市圈、衛星城擴展。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新基建與四化是同步進行的,兩者之間存在著良性互動,融合基礎設施要實現的信息化、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已絕非短期經濟發展目標,而是“十四五”規劃乃至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新基建”產生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在拉內需、促轉型、增后勁的作用,也是符合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思路。故新基建的建設、創新與發展,必須站在經濟發展的全局來把握,促進互聯生態泛連接建設,深化新基建的融合發展,賦能應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