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27 21:11:48
每經記者 賀娟娟 每經編輯 楊歡
昨日(9月26日),“東北限電”登上熱搜。因事發突然,當地不少居民措手不及,甚至有人遭遇了險些喪命的驚魂一夜。而關于此番停電原因,暫無權威信息解釋,當地供電公司的答復是“電力供需緊張,整個電網有崩潰危險”“會優先恢復居民用電,但目前時間未知”。
將時間線略往前延伸,9月15日,陜西榆林市發改委發布關于確保完成2021年度能耗雙控目標任務的通知,亦曾引發較高關注。根據通知,新建成“兩高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本年度新建已投產的“兩高”項目,在上月產量基礎上限產60%。同時要求,榆林電解鋁企業9月壓減產量50%,供電部門限制控電50%。調控時間為2021年9月-12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巷評:眼下這場大規模限電不是突然發生的。今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多個省份陸續發布了“有序用電”的通知。而進入9月,有序用電變成拉閘限電,甚至出現大規模停電、停產。江蘇、廣東、浙江等化工大省對數千家企業采取了“開二停五”“限產90%”等措施,江蘇泰州、南通等地直接停電放假20天;煤炭大省山西要求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的行業執行錯峰生產,列入清單的重點企業多達 143 家;寧夏則要求高耗能企業停限產一個月……
不少上市公司亦受影響。中秋節后,晨化股份、天源股份、*ST橙星等多個上市公司發布停產公告。
上述還主要是工業領域,普通人難有直接感知。但“東北限電”已是范圍擴大至居民用電,造成部分居民生活失序,且影響還在擴散。
為何形勢如此嚴峻?目前已有諸多分析。原因之一是供需錯配。需求端來看,疫后復工復產,疊加大體量的國際訂單,工業用電需求大增,居民用電近年來亦升幅明顯;供給端來看,煤炭價格屢屢破千,導致電力成本居高不下,電價不可隨意調控,煤電廠只能虧損發電,一些中小型電廠的資金鏈直接被高漲的煤價拖垮,部分電企不得不被迫“停電停產”,進而又加劇了“電荒”現狀。
深層次原因則與“減碳”有關。隨著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的確定,中國碳達峰的步子在明顯加快,需要各地倒排時間表,大力推進。但與此相對的是,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印發《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顯示,4成以上城市能耗強度不降反升,包括陜西在內的9省(區)被列為一級預警地區。隨著2021年終大考逼近,被“點名”的地區積極采取措施,盡快改善能耗問題,限電、甚至停電、停產就是有效手段。
不過,若認為是政策突然加碼導致此番突擊式停產限電,顯然與事實不符。《人民日報》旗下公眾號俠客島9月26日發文說得很明白:能耗強度約束制度已實施10多年,“能耗雙控”執行近6年,不存在臨時加碼。各地全力優化能耗指標、不惜關停生產甚至影響居民生活用電的“一刀切”做法,實際是“開學前狂補作業”。
目前,各地仍在陸續出臺限電措施。從當前形式來看,今年四季度限電限產會大概率會進一步加碼,隨著“雙控”工作推進,或有更多地方限電措施延續至年底。而陜西榆林已率先表明了態度。
未來還有哪些長效措施,產業如何調整,技術如何升級等,考驗著多方智慧。只是,事涉大眾,希望執行硬性標準的同時,也能體現更多人文關懷。
今年教師節當日,陜西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了一份《陜西省人民政府2020年履行教育職責情況自查自評報告》,其中提到了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
落實好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的《陜西省規范民辦義務教育工作方案》,解決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占比過高的問題。開展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達標情況和規范辦學情況核查,對整改不達標的按規定停止辦學。加強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財務行為全流程監管。開展“公參民”學校專項治理,力爭到2022年底基本消除“公參民”辦學模式,2023年底徹底整改到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巷評:陜西“公參民”義務教育學校具體有多少所,目前沒有權威數據。但按照教育部此前通知的要求,各地8月底前需完成專項摸底排查,理清產權和責任關系,制定分省分年度工作方案,報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備案。如今已近10月,陜西方案或已報備。此次更是明確了2022年“基本消除”、2023年“徹底整改”的時間節點。
隨著“公參民”治理大幕拉開,困擾西安多年的“擇校熱”已有降溫,而相關政策的出臺也意味著,民辦學校“無限擴張”的時代也將終結,不久之后,將有一批民辦學校轉為公辦、或直接停止辦學。日前,位于咸陽的西工大啟迪中學和陜師大金泰絲路花城學校更名,就一度引發社會密切關注。
未來兩年,將成為陜西“民轉公”的關鍵期,哪些民辦學校轉公、停辦,相關治理成效如何等,拭目以待。
今晚(9月27日),第十四屆全運會將在西安奧體中心體育館舉行閉幕式,但關于全運會的關注與熱度仍在持續。日前,仲量聯行JLL從房地產視角,為全運會對西安城市影響提供了一種新的觀察角度。
根據仲量聯行JLL的分析,隨著全運會推進,西安道路網和地鐵網密度大幅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外拓將城市商業地產市場邊界不斷向外延伸,“多中心”發展格局正逐步形成,而加速區域開發和推動城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低成本、高性價比的產業辦公樓供應量急劇上升。未來三年,將有71.6%的新增辦公面積來自新興板塊的產業園項目。
圖片來源:仲量聯行
此外,“全運經濟”時代,科技創新驅動市場增量結構變革成為市場需求來源的破局之道。此次全運會呈現出的“智慧科技”場館,是西安科技創新的最好體現。
圖片來源:仲量聯行
以西安市甲級辦公樓市場為例,從2016年至今,科技互聯網企業的擴張速度驚人,從占比不足8%的第五位躍居如今的20.7%,與排名首位的需求占比不相上下。
隨著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我國民營企業在疫情沖擊下展現出超強韌勁。9月25日揭榜的2021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顯示,民營企業500強去年營收總額達35.12萬億元,資產總額50.73萬億元,稅后凈利潤1.97萬億元,均實現增長。
陜西5家企業入圍該榜單,分別是邁科集團(49位)、東嶺集團(55位)、隆基股份(176位)、龍記泰信(183位)、榮民控股(231位)。
今年上榜企業數量與去年保持一致,但陜西“第一民企”的頭銜卻有變化。近年來始終穩居第一的東嶺集團,此次排名較2020年下滑16位,區域排名第二;邁科集團則由去年的46位升至49位,領先東嶺集團6個身位,奪得陜西第一民企的寶座。
教師行業,尤其是體制內從教,受到了越來越多求職者的追捧。教育部數據顯示,2019年的教資報考人數與2018年對比,激增了38.5%。2020年的數據暫未公布,但綜合各省份數據,已有千萬人報考教資。究其原因,除了經濟體制內“穩定”的巨大誘惑,教師獨有的寒暑假、以及不錯的待遇也頗具吸引力。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20年 圖片來源:谷雨數據
根據騰訊旗下研究機構“谷雨數據”相關統計,以各行業城鎮類非私營單位的數據作為參考,教育行業以97681元的平均年收入,處于全行業中上游,高于平均。
當然,相比計算機、金融業有較大差距。考慮到計算機與金融的競爭度和工作量是眾所周知的大,教育業待遇的“中上游水平”,會撫慰到不少人。
圖片來源:谷雨數據
分地區來看,東部沿海省份的體制內教育業的年收入位居前列,容易理解,尤其是北京教師平均年收入達181240元,妥妥的中產階級。而深圳、珠海、廈門等沿海城市,中小學教師的高薪傳說,聞名遐邇,吸引高材生們前赴后繼。
西部地區,如西藏、重慶、青海、云南等地,收入排名也整體靠前。結合當地的購買力,這可能是一份可觀的收入。
教師平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省份還有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廣東等地。令人比較意外的是教育大省陜西,教師平均年收入78636元,僅超過廣西、湖南、河南、山西四地,在全國范圍內倒數第五(不含港澳臺)。
區域競爭中,科技創新力度也成為一個權重越來越高的指標。9月22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0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24393.1億元,比上年增加2249.5億元,增長10.2%。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40%,比上年提高0.16個百分點。
分區域來看,截至2020年底,我國R&D經費投入超過千億元的省(市)有廣東、江蘇、北京等地,其中,廣東、江蘇是僅有的兩個超過3000億的省份,2000億以上的還有北京。
西北五省2020年R&D經費投入普遍不高,但投入規模差距較大,陜西(632.3億元)穩居第一,約6倍于第二名的甘肅(109.6億元),更是青海(21.3億元)、寧夏(59.6億元)等的10倍及以上。
圖片來源:智妍咨詢
對比各省市2020年R&D經費投入強度,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浙江和陜西R&D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2.4%。其中,GDP排名僅位列全國第14位的陜西,是唯一研發投入強度跑贏全國大盤中西部省份。過去十年,陜西省R&D經費投入總量翻了一番,以年均13%的增速高效發展;整個“十三五”期間,陜西省R&D經費投入強度年均達到了2.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有觀點分析指出,陜西突出的高教資源是一個重要因素,另外,西安三星也應該功不可沒。據統計,2020年三星的總研發經費投入居全球第四,與華為大致相當。
具體到城市,以2019年的部分城市數據作參考,北京、上海、深圳,是僅有的三個研發投入規模超過1000億的城市;西安、南京、成都等地都在400億級別,相差并不大。但在投入強度方面,北京一枝獨秀,達到6.31%,西安僅次于北京位居第二,達到5.2%。此外,陜西省內的楊凌示范區R&D經費投入強度也達到了2.9%。
9月24日,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英國智庫Z/Yen集團共同編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發榜。該榜單被譽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晴雨表”,在全球金融界頗具影響力。
最新一期(第30期)榜單顯示,“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為: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舊金山、上海、洛杉磯、北京、東京、巴黎。有分析稱,此次排名,意味著香港的金融地位重返巔峰, 全球金融中心再現“紐倫港”格局。
進入全球金融中心榜單的中國內地城市還有上海(6)、北京(8)、深圳(16)、廣州(32)、成都(37)、青島(38)等地。西安位列全球第115位。
雖然與今年3月份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相比,西安在全球的排名下降了3位,但西安依舊表現出較強實力,位列中國內地第11位,北方城市第5位,也依然是整個西北地區唯一上榜城市。
圖片來源:搜狐城市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西安實現金融產業增加值1069.98億元,金融業在GDP中占比10.7%,超過廣州、武漢等地,但與北京、上海、深圳等存在較大差距。
國際醫學倡議兜底式增持引來關注函,股價已連跌3個月
近期國際醫學引來不少關注。先是9月中旬國際醫學公告稱,收到劉建申提交的《關于向公司全體員工發出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議書》,此份倡議書直白點說,意思是凡員工購買自家股票,未來一年內,賺了算自己的,賠了公司兜底。
隨后,國際醫學便收到了深交所發來的關注函,要求說明實際控制人本次增持倡議的原因及目的,是否存在配合相關股東減持的情形等。
近日國際醫學公告回復,是鑒于公司醫療服務主業良好的發展局面,結合目前的股價位置,以及劉建申本人對公司管理團隊與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信心。此外,目前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未提出處置上市公司股份的計劃,因此,該次倡議員工增持公司股票不存在配合股東減持的情形。
公開數據顯示,國際醫學2021年上半年收入大幅增加,但凈利潤仍處于虧損狀態。2021年6月2日至9月15日期間,公司股價最高跌幅為55.1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