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13 19:11:36
每經編輯 彭水萍
10月2日,美海軍“海狼”級攻擊核潛艇“康涅狄格”號在南海與不明物體相撞,造成多人受傷。
這次撞擊事件,疑點重重,美國核潛艇到底撞到了什么?此事引發各方關注。甚至有傳言稱“核潛艇撞上南海黃花魚養殖箱”,這種傳聞可信嗎?事故發生地到底在哪里?美核潛艇究竟經歷了什么?又是為何出現在此?“央視軍事披露”對此進行了揭秘。
據美國海軍學會網站報道,“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在南海與不明物體相撞后,已返回關島進行評估和維修。而美軍和美媒提及此次核潛艇事故發生在印太地區國際水域或南海國際水域,又到底指向哪里?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長期跟蹤南海問題的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借助船舶自動跟蹤系統、空中廣播自動監視系統和遙感衛星影像等開源數據監測到,10月3日上午10時左右,在西沙群島東南約48.7海里處,發現一艘疑似“海狼”級潛艇處于上浮航行狀態。隨后監測到的路線顯示,這艘潛艇駛向關島。
圖片來源: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說:“我們判斷該核潛艇大概是10月2日下午或晚上發生的事故。根據3日的影像,倒推10到20個小時,結合上浮時的航行速度,再往北推200海里左右,發生事故的位置很可能在海南島以南、西沙群島以北,即海南島、西沙群島和巴士海峽的三角區域中間,這也是美軍在南海一個非常活躍的區域。”
“當然水下是整個海軍作戰和行動中間最不可知的,所以確切的信息確切的消息誰都沒法獲知。但我們從公開的信息判斷,根據美軍核潛艇在南海的通常活動情況,其活動重點,就在這片三角區域,離我們非常近,這次事故肯定大概率也是在這個地方發生。”胡波強調。
圖片來源: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
胡波認為:“10月4日上午,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從巴士海峽進來,按照美軍航母打擊群的部署方式,攻擊型核潛艇要部署在航母打擊群前300到500公里的位置,10月2日,如果它是配屬航母行動的話,核潛艇很顯然也在我們剛才講的三角區域。另外,如果參照美國在冷戰時期針對蘇聯的做法,將攻擊型核潛艇用來蹲守對手核潛艇的港口。這樣的話,它離相關港口不會太遠,所以我們可以想象它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作為冷戰時期的產物,“海狼”級攻擊核潛艇集美國海軍先進技術于一身。除了核潛艇艏艉部位相對薄弱外,殼體采用高強度鋼板組合建造。到底是什么樣的物體,能讓一艘水下排水量超過9000噸的龐然大物被撞傷呢?
潛艇技術專家分析,“康涅狄格”號撞上的是一個具有一定質量,并且比較堅固的物體。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針對此次潛艇事故,美媒采訪了一位曾在美軍潛艇部隊服役的聲吶兵,他認為,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在南海發生潛艇碰撞的風險更高,因為這里是各類船只通行的繁忙地區,而頻繁的活動使得潛艇被動聲吶效果減弱。另外,大型潛艇在南海航行非常具有挑戰性,由于南海海域底部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某些區域深度變化突然。
近日,網絡熱傳“南海黃花魚養殖箱被不明物體碰撞,造成約5萬斤黃花魚及海洋養殖產品脫逃”。國防軍事頻道記者采訪海南網箱養殖企業負責人,對方表示,海南不養黃花魚,網箱一般設置在淺海,并且不超過海岸線20公里。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深水網箱養殖主要生產金鯧魚、軍曹魚等海魚。因此潛艇在南海撞上網箱的概率很低。
而目前網絡上流傳的碰撞后事故圖,大都為“海狼”級每年冬天參加美軍在北極舉行的年度冰下試驗產生的損傷。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作為一艘攻擊型核潛艇,碰撞事故還引發外界特殊憂慮。“海狼”級核潛艇安裝有一臺S6W反應堆系統,使用武器級高濃縮鈾作為燃料,動力系統軸功率高達52000馬力。一旦發生水下碰撞導致核泄漏,將會對海洋產生怎樣的后果?
對此,軍事專家杜文龍認為:“核潛艇反應堆使用高濃縮鈾,和核電站使用的工業級濃縮鈾不一樣。9000多噸排水量的核潛艇一旦在水下發生核泄漏,后果會非常嚴重。
核潛艇在水下如果出現艇殼破裂,或是反應堆泄漏,危害的不光是某一海域。核燃料半衰期很長,一旦污染海水、水生植物、海洋動物等,污染將會由點向面進行擴展,并隨著洋流在全球范圍內構成重大影響。”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央視軍事披露”、國防軍事頻道
封面圖片來源: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