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13 21:45:44
◎《通知》明確,對具有明顯經營特征的個人收款條碼用戶參照特約商戶管理,要求為此類個人用戶提供商戶收款條碼。另外,個人靜態收款條碼原則上禁止用于遠程非面對面收款,確有必要的實行白名單管理,以防止個人靜態收款條碼被出售、出租、出借用于搭建賭博活動線上充值通道。
每經記者 李玉雯 每經編輯 廖丹
10月13日,央行發布《關于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支付受理終端業務管理、特約商戶管理、收單業務監測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并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記者注意到,針對近年來得到廣泛運用的個人收款條碼,《通知》明確,對具有明顯經營特征的個人收款條碼用戶參照特約商戶管理,要求為此類個人用戶提供商戶收款條碼。另外,個人靜態收款條碼原則上禁止用于遠程非面對面收款,確有必要的實行白名單管理,以防止個人靜態收款條碼被出售、出租、出借用于搭建賭博活動線上充值通道。
央行表示,《通知》總體上有助于更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長遠來看,《通知》關于規范個人收款碼的相關要求將進一步提升對個人經營者和小微商戶的收單服務質量。
在銀行卡受理終端方面,《通知》要求,1臺銀行卡受理終端只能對應1個受理終端序列號,1臺銀行卡受理終端只能對應1個特約商戶。同時,《通知》要求收單機構建立銀行卡受理終端序列號與收單機構代碼、特約商戶編碼、特約商戶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特約商戶收單結算賬戶、銀行卡受理終端布放地理位置等5個要素關聯對應關系,并確保該關聯對應關系在支付全流程的一致性和不可篡改性。
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表示,收單機構、清算機構均需對受理終端進行管理,具體來看:
一方面,秉承“誰的終端誰負責”,壓實收單機構關于收單業務的主體責任。收單機構應建立終端序列號與五要素關聯對應關系,受理終端使用期間變更任一要素的,應重新履行相關審核手續。收單機構應采用具備密碼識別技術的銀行卡受理終端,確保終端發起交易可被準確追溯。
另一方面,秉承“誰的網絡誰負責”,壓實清算機構關于本網絡秩序的維護責任。清算機構應組織成員機構對本網絡入網終端進行全面梳理、評估,對不符合通知要求的終端按照風險評級限期清退或升級改造。一旦監測發現相關要素與原綁定關系不一致的,清算機構、收單機構應采取風險核查與處置措施,有效防范“移機”“套碼”等風險。
在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方面,《通知》遵循同類業務同等標準的原則,結合條碼支付受理終端與傳統銀行卡受理終端的異同點,對特約商戶的條碼支付受理終端實施分類管理。
具體來看,對于與傳統銀行卡受理終端類似,可采集主要支付信息、參與發起支付指令的條碼支付受理終端,如卡碼復合智能終端等,執行與銀行卡受理終端同等的監管要求。
對于僅具備條碼讀取或展示功能、不參與發起支付指令的條碼支付輔助受理終端,如掃碼槍或盒子、顯碼設備、靜態碼牌等,考慮條碼支付的普惠性,要求通過建立商戶與收單核心要素對應關聯關系、加強監測手段等方式強化風險防控。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個人收款條碼得到廣泛運用,在提高小微經濟、地攤經濟資金收付效率的同時,個人收款條碼也存在一些風險隱患。“例如,部分機構使用個人收款條碼轉賬業務辦理大量生產經營、生活消費交易,既混淆了交易性質,導致交易信息失真,影響風險監測效果,也不利于借助支付服務為經營活動賦能增值。還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跑分平臺’,以高額收益為餌吸引大量人員使用個人靜態收款條碼與賭客‘點對點’線上遠程轉移賭資,將賭資分拆隱藏于眾多正常交易場景,擾亂了條碼支付業務正常秩序,影響了涉賭‘資金鏈’追溯機制的實效。”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如是表示。
對此,為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更好發揮收款條碼的普惠性、便利性,《通知》提出以下針對性要求:
一是對具有明顯經營特征的個人收款條碼用戶參照特約商戶管理,要求為此類個人用戶提供商戶收款條碼,提升對個人經營者的收單服務質量;
二是要求個人靜態收款條碼原則上禁止用于遠程非面對面收款,確有必要的實行白名單管理,以防止個人靜態收款條碼被出售、出租、出借用于搭建賭博活動線上充值通道;
三是對通過截屏、下載等方式保存的個人動態收款條碼參照執行個人靜態收款條碼有關要求,以防止不法分子借助個人動態收款條碼規避政策要求;
四是要求審慎確定個人靜態收款條碼白名單準入條件與規模、個人靜態收款條碼的有效期、使用次數和交易限額,防范白名單濫用風險。
近年來,央行不斷健全支付受理終端安全管理體系。例如,2016年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銀行卡風險管理的通知》和《銀行卡受理終端安全規范》;2017年1月發布《關于強化銀行卡受理終端安全管理的通知》;2018年4月起施行《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技術規范(試行)》等。
而與此同時,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也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例如,部分市場主體變造交易的手段不斷翻新,通過擅自更改終端交易路由、商戶編碼、商戶名稱、交易地址等方式隱藏違規交易,導致交易信息難以還原真實消費場景,不僅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引發投訴糾紛,還為不法分子借道轉移違法犯罪資金帶來可乘之機。還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收款條碼轉移賭資,為跨境賭博活動提供支付通道。
為有效提升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風險管理水平,有力斬斷跨境賭博等犯罪“資金鏈”,保障社會公眾利益,央行制定了上述《通知》。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隨著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風險不斷暴露,公安部門也屢屢重拳出擊相關黑產。
例如,今年上半年,江蘇省連云港市公安機關摧毀一個跨境網絡賭博犯罪團伙,抓獲境內涉案人員205名,扣押涉案計算機136臺、手機109部、銀行卡1900余張、涉案車輛10輛,查獲涉案資金流水16.7億元。
據了解,該犯罪團伙通過技術手段將境外賭博和境內聚合支付平臺對接,采用“碼商”注冊聚合支付用戶,“碼隊”操作具體的聚合支付行為,“碼農”利用身份證件大量注冊虛假店鋪,“金主”向境外賭博平臺提供保證金,從而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黑灰產業鏈,吸引大量人員和資金參與賭博、非法洗錢等犯罪活動。截至2020年11月,專案指揮部共對系列案件涉及的17429個網絡平臺商戶落實封控措施,累計凍結涉案資金5900余萬元,從而徹底斬斷了這一由境內向境外輸送賭博資金、非法洗錢的渠道。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