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19 09:24:10
每經評論員 涂穎浩
對A股投資者來說,剛剛過去的周末,有兩件事無疑傳遍了各個角落,其一是國盛證券某分析師的一篇研究大作——《天干地支在擇時中的應用初探》,另一個則當屬明星上市公司通策醫療董事長親自下場與網友在社交媒體“互懟”。如果說前者讓我們的資本市場剛剛有了一絲“玄學”的味道,那后者可謂股市版的傲慢與偏見,結結實實讓大家知道資本市場也是相當接地氣的。
原來,“牙茅”通策醫療三季報對比其上半年數據,公司營收與凈利潤表現不佳,而公司董事長在微博中寫道:“我們非常自豪的成績單!在疫情反復、政策不確定、市場超級敏感的復雜形勢下,ROE、現金流等各項指標都無法挑剔。一切都符合我們的預期。”在微博評論區,有網友質問:“那今天股票咋回事?(當天股票跌停)”進而引發一場爭論,隨著火藥味漸濃,董事長逐漸“破防”,后續以一篇長文回懟。
年初至今,由于“后疫情時代”資本市場表現一波三折,市場馬太效應尤為顯著,“只賺指數不賺錢”或許是眾多中小股民的切身感受。筆者縱觀各大股吧、論壇及炒股群,所到之處,“聽取嘆息聲一片”。
誠然,這不是一件體面的事情,資本市場向來風譎云詭,各種投機者縱橫其中,中小股民除了要被偽機構和游資“割韭菜”,還要和電腦量化明爭暗斗,承受的壓力無疑高過其他行業。所以很多時候筆者對這類聲音抱有深深的理解,只要不涉及倫理,其他無非是一種情緒發泄。
作為股市上漲的既定利益獲取方,實控人大股東才是股市長期價值投資的踐行者,畢竟是自家的產業,蛋糕越大越符合自身的切實利益。當然,最終利益的落袋都是需要通過股價上漲市值提升來實現,因此實控人也好管理層也罷,最終和中小股民都是同屬一個陣營的利益共同體。
然而近年來,屢見上市公司高管與中小股東爭執——“你們散戶”“只有100股,也來參加股東大會,不知是何居心”這類言辭,除了給脫口秀段子手們提供了鮮活的素材,無形中也在大股東、上市公司與股民之間構筑了一道“嘆息之墻”。
筆者以為,凈化資本市場環境,為市場搭建起順暢的溝通渠道,這既是監管的職責所在,也是上市公司和股民共同的心聲和義務。
此外,上市公司和機構投資者層面,在互動平臺以及非公開場合必須保證及時合法合規地披露信息。在一些公開場合,尤其是一些社交平臺,則應該對自身言論持謹慎態度。借用郭德綱的話:“我和火箭專家說,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認為得燒柴,最好是燒煤,煤還得精選煤,水洗煤不行。如果那科學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輸了。”
實際上,這位千億市值公司的老總不可能不知道,那位網友的言論網絡上比比皆是。但這位董事長“破防”的那一刻,就注定了這是個“多輸”的局面,沒有例外。
筆者認為,放在其他任何一個角落,這場所謂的“互懟”都不值一提,但在股市,這場鬧劇則會被放大且可能產生實實在在的損失。資本市場脆弱的生態急需呵護,但這一切需要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信任的建立,無疑需要真誠的日積月累,而信任的崩潰,只需要一剎那。無論何時,市場需要的都是和氣而非戾氣,老話說得好,和氣生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