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21 21:15:49
每經記者 岳琦 每經實習記者 李明會 每經編輯 梁梟
今日(10月21日)下午,2021綠色供應鏈暨氣候行動論壇在北京開幕。論壇上,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發布了2021綠色供應鏈CITI指數和企業氣候行動CATI指數及相關評價報告。Levi’s和戴爾分列綠色供應鏈指數和企業氣候行動指數榜首,華為和聯想分別領跑中國內地品牌的兩個指數,中國石化成為首個進入企業氣候行動CATI指數全球Top50的央企上市公司。
據介紹,綠色供應鏈CITI指數由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在2014年合作研發,從回應公眾關于生產環節污染的問責、推動供應商實現合規與整改行動、數據透明和公開等五個維度對品牌開展評估,是全球首個針對在華供應鏈環境管理表現的量化評價體系。在今年的CITI TOP50中,中國內地企業華為、鵬鼎控股、聯想、朗詩控股、李寧、瀚藍環境、溢達集團和OPPO榜上有名,華為繼續領跑中國內地品牌。
企業氣候行動CATI指數由IPE在2021年開發,從治理機制、測算披露、目標與績效和減排行動四個維度對企業在氣候治理方面的行動開動態評價。聯想、華為和中石化成為入選CATI TOP50的三家中國內地企業,分別位列第18、30和35位。
在CATI指數覆蓋的662家企業中,其中58家為央企下屬上市公司,涉及石化、電力、燃氣、有色等行業。報告顯示,央企在氣候行動方面的表現顯著優于中國內地企業的平均水平。指數覆蓋的央企上市公司中,78%披露了范圍一和范圍二的溫室氣體排放,55%針對自身運營的溫室氣體排放采取了減排行動,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和寶鋼股份披露了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盡管如此,報告也指出,除領先企業外,大部分參評企業尚未將環境和碳管理延伸至供應鏈,特別是上游原材料生產環節,尚未推動供應商自主設定減排目標,并通過核算披露持續跟進和推動進展。由于供應鏈排放是多數品牌企業最大碳足跡所在,缺乏延伸管理將使跨國企業難以有效落實其氣候承諾,也不利于品牌和供應商應對可能到來的碳邊界調節稅等風險。
為此IPE建議,更多在華生產和采購的中外企業應與中國“雙碳”戰略相向而行,提升供應鏈環境管理和氣候治理的力度,攜手助力中國“雙碳”目標如期實現。在華采購的跨國公司應借助數字科技,推動在華供應商從環境合規做起,切實采取節能減排措施,逐步將環境和碳管理延伸至自己的供應鏈,助力減污降碳協同治理。中國企業應高度重視雙碳目標,完善治理和管理機制,采取切實行動,推進節能減排。大型央企集團尤其應當加強碳排放信息的測算和披露,設定科學碳目標,從自身減排做起,進而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帶動產業鏈低碳轉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