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26 18:56:23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介紹,全球每年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仍然存在著上千億的投資缺口。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投資的不足,給生態系統造成不良后果。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旭
2021年10月25日,“投資自然:匯聚新動力,創造新未來——生物多樣性金融伙伴關系啟動會”舉行,并向全球發出《生物多樣性金融伙伴關系全球共同倡議》(以下簡稱《倡議》)。
此次會議由《倡議》核心工作組成員——世界資源研究所和國際金融論壇牽頭籌備,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銀行、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多家機構組織作為共同發起方參與了會議。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在開幕致辭時表示,據統計,全球有超過30億人的生計依賴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樣性,超過16億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產品謀生。生物是多種藥物的來源,世界上50%以上的藥物成分來源于天然動植物。除此之外,生物多樣性還為人類提供了大量清潔的水和清新的空氣,保護人類免受自然災害和疾病之苦。
但是,生物多樣性方面投資不足的問題,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帶來了困難。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介紹,全球每年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仍然存在著上千億的投資缺口。
金立群表示,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投資的不足,給生態系統造成不良后果。在全球所有生物當中,約有100萬個物種正瀕臨滅絕。不斷加劇的氣候變化進一步擴大了生態系統風險,這一切都對社會產生很大影響。
對此,崔書紅強調,盡管現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所需資金缺口巨大,但“眾人拾柴火焰高”,有了各方的努力和行動,終將助力“2020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目標的實現。金融機構作為促進社會資源配置的重要利益相關方,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角色獨特,既可以通過投資風險管理避免潛在的生物多樣性損害,也能發揮創新投融資模式上的優勢,填補融資缺口。
《倡議》呼吁各國政府創造有利投資環境,以引導公共投資和私人投資等資金流向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要求相一致,鼓勵企業與投資者進行生物多樣性相關金融風險的披露,并鼓勵符合《2020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要求的私人投資行為;協調和整合各利益相關方開發的不同金融產品和專業技術工具,定期公布關鍵工具的產出和進展信息,包括編制并發布伙伴關系全球發展報告;鼓勵和支持從事生物多樣性工作的各類環境組織分享生物多樣性風險數據,并努力開發和整合生物多樣性風險防控的專業技術工具,以支持金融機構努力降低其投資活動/項目生物多樣性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