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01 09:30:58
每經評論員 趙李南
9月2日,習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發表視頻致辭時指出:“我們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10月30日晚間,證監會在官網正式發布了北京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再融資、持續監管三項規章以及相關的十一項規范性文件;同時,配套修改了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兩項規章,制定了掛牌公司定向發行可轉債兩項內容與格式準則。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表示,上述規章、規范性文件將于2021年11月15日起施行。這也意味著北京證券交易所的開市已進入倒計時階段,屆時,新三板市場精選層超過68家公司將全部平移進入北交所。
從促進宏觀經濟轉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等多個維度分析,北交所的設立皆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是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多年歷史當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北交所脫胎于新三板,經過多年的沉淀,新三板已經誕生了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因此,北交所的市場基礎已經成熟,也即將成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就如北交所官網所言,北交所將牢牢堅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尊重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規律和成長階段,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準性。
從宏觀層面來講,我國經濟正在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過往過度依賴地產金融的模式將逐步被科技型企業主導的高質量發展所替代。北交所的目標之一便是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形成創新創業熱情高漲、合格投資者踴躍參與、中介機構歸位盡責的良性市場生態。相信北交所在接下來的建設和發展過程當中,將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將有一批富有競爭力的企業嶄露頭角、由小到大、脫穎而出。
從金融市場的層面來講,直接融資與科技型企業是與生俱來的親兄弟。相反,間接融資很難對初創期的中小企業有所幫助。因此,北交所的設立,進一步完善了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為不同類型企業的金融服務構建了完整的梯隊。同時,北交所也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我國第一家公司制證券交易所,從制度上進行了創新,這也將更有利于北交所發揮其資本市場的功能。
從民生就業方面的角度來看,中小企業一直是我國解決就業的重要力量。相比于大公司,中小企業相當于人體的微循環系統,具有數量眾多、就業范圍覆蓋面廣、深入行業細分領域的優勢。換句話說,在解決就業方面,中小企業的這些優勢是很多平臺公司、大企業難以比擬的。不久的將來,伴隨著一批企業在北交所脫穎而出,將會給我國的經濟帶來不同的景象,包括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帶來新的技術突破,同時也會創造出很多之前從未有過的就業崗位。
總體而言,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是對資本市場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中國的資本市場也會在接下來為服務實體企業、促進宏觀經濟轉型、推動科技創新、創造就業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