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01 15:42:23
◎第一服務在緊接最后交易日前6個月期間,最高收市價為2021年10月5日的1.53港元,最低收市價為2021年8月20日的0.80港元,中指研究院稱此次收購價格為“超90%溢價”。
◎“確實整個行業都在面臨巨大挑戰,當代置業在這個過程中一直積極應對,并以最大誠意和努力去應對挑戰。”
每經記者|王佳飛 每經編輯|陳夢妤
11月1日一早,當代置業旗下物業公司第一服務和融創服務聯合公告稱,融創服務擬收購第一服務已發行股本的約32.22%,總價約6.9億元人民幣,這為深陷流動危機的當代置業提供了一絲喘息機會。
同時,自10月8日起停牌的第一服務股票復牌,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稿時,股價上漲近60%。
融創服務收購第一服務部分股份早在幾天前便有消息傳出,不過彼時雙方都沒有正面回應,此次公告則詳細披露了交易細節。
根據公告,融創服務有條件同意收購合共322,163,000股股份,占第一服務控股全部已發行股本約32.22%,總對價約為人民幣6.9億元。
此次收購每股股份的對價為人民幣2.15元(折合約每股2.6167港元)。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服務在緊接最后交易日前6個月期間,最高收市價為2021年10月5日的1.53港元,最低收市價為2021年8月20日的0.80港元,中指研究院稱此次收購價格為“超90%溢價”。
根據公告,融創服務會在第一服務將200,000,000目標股份押記后的5個營業日內,將人民幣1億元作為第一筆定金支付予賣方。
同時,公告表示,第一服務“不可撤銷地承諾促使核心管理層繼續留任于第一服務控股集團并保持員工穩定”。
不過第一服務控股的執行董事、聯席首席執行官兼總經理劉培慶的去留尚有待觀察。劉培慶主要負責第一服務的物業管理業務的日常管理及整體營運。公告表示:“管理層股份轉讓協議交割后,倘要約人(融創服務)要求,劉培慶先生及龍晗先生應簽署并交付相關第一服務控股集團公司董事或其他職位的辭職信”。不過公告同時表明,融創服務無意要求劉培慶就此辭去相關第一服務控股集團公司董事或其他職務。
第一服務自2020年10月起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第一服務合約建筑面積約為7299.4萬平方米,在管建筑面積約為5320.2萬平方米,且大部份在管項目位于北京、西安、長沙、太原等一二線城市,管理了如北京當代MOMA、北京萬國城MOMA等眾多高端知名項目,其非住業態布局廣泛,涵蓋辦公樓、醫院、高校、產業園區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了當代置業和融創服務相關負責人,雙方均表示一切以公告信息為準。
融創服務在公告中談到了收購原因:“收購事項將大幅增加融創服務集團的物業管理規模,提升融創服務集團在核心城市的管理密度,擴大在非住業態的市場份額,增強融創服務集團在物業管理服務領域的綜合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收購事項,融創服務集團將擁有在綠色人居服務領域的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
目前,當代置業仍舊處于停牌狀態,很多消息稱該公司試圖采取裁員、降薪、吸收員工資金等方式來緩解危機,但對于這些傳聞,記者都未能從當代置業處得到正式證實。
公告顯示,第一服務出售的32.22%股份由三個部分構成。當代置業執行董事兼董事局主席張雷和當代置業執行董事兼總裁張鵬共出售約21.39%股份,對價約為4.6億元;第一服務管理層劉培慶和龍晗共出售約約2.18%,對價約為4689萬元;投資人鼎暉出售約8.64%,對價約為1.8億元。
也就是說,第一服務出售的金額并沒有直接流入當代置業,而是進入了控股股東的賬戶,聯系到張雷和張鵬曾承諾將提供給當代置業8億元的股東貸款,目前尚不知這兩者是否有關聯。
當代置業曾在10月11日發布公告,試圖將一筆即將到期的2.5億美元債進行展期,隨后又在10月21日宣布停牌,表示“以待刊發一份載有本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
當時,當代置業相關負責人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確實整個行業都在面臨巨大挑戰,當代置業在這個過程中一直積極應對,并以最大誠意和努力去應對挑戰。”
中指研究院統計,截至10月28日,當代置業的存續美元債還有4只,債券余額合計為10.1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5.05億元),僅在4個月后的2022年2月25日,當代置業又要面臨一筆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79億元)的到期債務,明年到期的美元債總額為4.9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億元)。
當代置業依舊前路漫漫。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