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場景匯-首頁

每經網首頁 > 場景匯-首頁 > 正文

“moody”融了10個“小目標”,刷新國貨美瞳品牌單筆融資紀錄,資本提速的“雙眸顏值”賽道真香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01 19:15:10

今日(11月1日),美瞳品牌“moody”母公司“未目(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10億人民幣的C輪融資,創下了本土美瞳賽道單筆融資最高紀錄。

每經記者 姚亞楠  唐如鈺    每經編輯 葉峰    

今日(11月1日),美瞳品牌“moody”母公司“未目(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10億人民幣的C輪融資,創下了本土美瞳賽道單筆融資最高紀錄。據悉,本輪融資由五源資本和KKR聯合領投,老股東跟投;據清科私募通數據,這也是“moody”年內斬獲的第四輪億元級融資,而其強大的吸金能力也是賽道火熱的縮影——2020年以來行業融資頻繁且屢現大額案例,去年初至今賽道累計吸金超25億元人民幣。

在“顏值經濟”的風口下,“雙眸美顏”市場正迅速擴大,據Mob研究院預測,2025年,中國美瞳行業市場規模可達500億元人民幣。對此,有投資人即表示,作為寬市場、低滲透、高復購的“顏值經濟”細分領域,美瞳行業逐漸邁入噴井式發展期,越來越多的本土玩家正涌入賽道。

國貨品牌崛起,“雙眸顏值”賽道真香?

記者獲悉,截至目前“moody”已經完成6輪融資,背后不乏高瓴、騰訊投資、GGV紀源資本等一線機構的加持,累計資金超14億元。該公司方面表示, 2020年其彩瞳產品銷售額已突破2億,今年交易規模有望超8億;本輪融資所得則將用于產品的研發與升級,進一步加強科研團隊和研發中心的建設,并加速公司的國際化發展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moody”的吸金力也是行業投融資火熱的縮影,據每經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美瞳相關領域發生融資案例15起,累計金額超20億元人民幣,且背后多為高瓴、騰訊投資、GGV紀源資本、真格基金等頭部機構布局。此外,公開資料顯示,全國范圍內現存美瞳行業相關企業約2000家,其中有近75%的企業是過去三年里成立的。

美瞳賽道主要品牌融資情況

(數據來源:清科私募通以及公開資料)

事實上,作為顏值經濟的細分領域,美瞳穿戴已成為愛美人士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天貓隱形眼鏡行業人群洞察白皮書》即顯示,美瞳占據隱形眼鏡市場近六成,其中新生代人群占了消費群體的一半;2021年上半年彩色隱形眼鏡同比增速達83%。此外,據Mob研究院的預測,2025年中國美瞳行業市場規模可以達到500億元,有望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

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徐炳東則表示,近年來中國美瞳用戶消費頻次的快速上升以及對于品質的追求使得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最大且重要的單一市場。

在寬市場、高復購、低滲透等優勢的誘惑下,美瞳作迅速成為“顏值經濟”下的新風口,引得創業者和資本積極布局。

4iNLOOK創始人陳裕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就曾強調稱,美瞳市場最陡的增速尚未到來,因為當前主要的用戶50%是白領,消費能力高但是滲透率不高,“等到00后這波滲透率高的用戶逐漸有了獨立的經濟基礎和使用場景,這個品類才算完成真正的規模化增長”。

“醫療器械+消費品”雙重屬性,供應鏈要求更嚴苛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在當下,對供應鏈的把控和管理是新興美瞳品牌布局的重點。不同于其他消費品,在我國美瞳已被列入三類醫療器械監管,購買、使用等各方面均有嚴格要求,這即對新品牌的供應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當前國內絕大多數美瞳品牌并非自主生產,多采取品牌設計開發款式,代工廠生產的模式。

而當下國產品牌的代工廠則主要來源于韓國、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中國臺灣的美瞳生產量占全世界將近一半,中國大陸的自動生產線的代工廠尚未超過10條,并且,部分頂尖代工廠合作門檻較高,如中國臺灣的晶碩光學的合作伙伴大多是日本的美瞳大品牌,如T-Garden等。

“KILALA可啦啦”創始人趙松耿在接受媒體采訪談及美瞳供應鏈時就曾表示,美瞳需要兼顧消費者在時尚和舒適兩方面的需求,審美的更迭和上新速度對供應鏈的要求越來越高,柔性快反供應鏈不僅需要品牌多年與工廠磨合的默契,而且需要更大的投入,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日拋的生產成本最高,每種花色都有起訂量。

不低的代工門檻和稀缺的生產線,也倒逼著本土新興品牌開始布局自有生產線。

事實上,與這波新消費浪潮的發展路徑類似,走出早期生長的美瞳品牌開始向供應鏈傾斜;有資金和資源實力的創業者向上游供應鏈尋求創新或提升效率已是必然。記者注意到,今年3月,即有消息稱“moody”已開始涉足上游工廠的建設,在廈門投資設立為愛睿思(廈門)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團隊來自晶碩光學,預計在2022年中旬可達量產,五年后產能將達每年10億片。最新一輪融資消息公布后,該公司亦表示2019年成立至今其已經投入3億人民幣用于材質和生產線研發,未來將繼續投入超5億資金。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41594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