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05 09:48:16
11月4日,鷹瞳科技-B發布股份配售結果公告,全球發行2226.72萬股,最終發售價已確定為每股75.1港元,其中香港發售股份222.68萬股,認購數量約為發售股份的6.18倍,中簽率僅為3.31%。
鷹瞳科技成立于2015年,為中國首批提供人工智能視網膜影像識別的早期檢測、輔助診斷與健康風險評估解決方案的公司之一。據悉,AI影像產品行業壁壘極高,也是AI醫療較熱門的賽道之一,鷹瞳科技又是憑借哪些優勢在其中脫穎而出呢?
圖片來源:鷹瞳科技
香港發售股份公開認購超6倍
11月4日,鷹瞳科技公告顯示,公司發行2226.72萬股,最終發售價已確定為每股75.1港元,全球發售收取的所得款項凈額約為15.66億港元,每手100股。
其中,香港公開發售項下初步提呈發售的香港發售股份已獲充分超額認購,相當于香港公開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的香港發售股份總數222.68萬股的約6.18倍。香港公開發售項下的發售股份最終數目為222.68萬股發售股份,占全球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發售股份總數的約10%。
國際發售項下初步提呈的發售股份已獲適度超額認購,相當于國際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發售股份總數的約2.9倍。國際發售項下的發售股份最終數目為2004.04萬股H股,占全球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發售股份的約90%,假設超額配售權獲行使前。
基于每股75.1港元的發售價,根據基石投資協議,CloudAlpha、廣發基金、常春藤、Lake BleuPrime、LAV、LMR、OrbiMed及(viii) WT合共認購719.87萬股發售股份,合共占緊隨全球發售完成后公司已發行股本約7.0%及全球發售項下的發售股份數目約32.3%,假設超額配售權未獲行使。
公開資料顯示,鷹瞳科技成立于2015年,旗下核心產品Airdoc-AIFUNDUS(1.0)是國內僅有的三款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的用于輔助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人工智能SaMD之一。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鷹瞳科技的營收分別為3041.5萬元、4767.2萬元、4947.7萬元,這意味著鷹瞳科技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已經超過去年,足以體現其業務發展迅猛。
香港市場采用市場化詢價制度進行新股定價已經有了20年的歷史,從歷史數據來看,港股新股首日平均漲幅在5%~25%之間。但今年以來,醫藥生物新股屢屢破發,給市場投資者帶來了不小的心理壓力,打新玩家對該板塊的公司有些謹慎。
而鷹瞳科技在大健康場景已完成較大范圍的覆蓋,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其商業模式的盈利能力。企業本身也具有多重優勢。
鷹瞳科技的優勢體現在三方面,首先鷹瞳科技具有算法優勢,無論是算法性能、算法設計還是兼容性方面都具有全國領先的優勢。其次,鷹瞳科技已建立全球規模領先的視網膜影像數據庫,包含了370萬張真實用戶的視網膜影像,并且未來還將不斷增加,既保證了AI診斷結果的準確性,數據庫本身也有很大的學術和商業價值。另外,鷹瞳科技的產品管線不僅覆蓋多病種診斷,并且已覆蓋疾病早期預防,還可適用于醫療和大健康等多種應用場景,有利于其商業化進程的推進。
直擊臨床醫療痛點和難點
六七年前,人工智能像是互聯網的“野蠻人”沖入醫療行業,但直到最近兩年才迎來轉折期,究其原因,與行業從“應用落地”步入到“商業化”有關。由于諸多原因,技術在其中很重要,醫療AI在落地時往往會面臨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優質醫療服務資源過于集中等挑戰。
特別是很多重大慢病在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加上檢測流程復雜,醫生資源匱乏,往往難以被發現,人工智能被認為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行業也一直在摸索,究竟如何才能讓人工智能與臨床醫療擦出火花,真正在臨床端幫助醫療機構解決當下的診療痛點和難點。
去年開始,行業意識到醫療影像AI產品的逐步滲透,正逐漸發展成不可替代的診斷方法。
鷹瞳科技的核心產品Airdoc-AIFUNDUS (1.0),就是這樣一種基于臨床需求深挖醫療價值的醫療AI產品。作為一款人工智能醫療器械軟件(SaMD),Airdoc-AIFUNDUS (1.0)用于輔助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同類產品中率先獲得國家藥監局第三類醫療器械證書的醫療器械。
Airdoc-AIFUNDUS (1.0)首先解決的是每位影像科醫生面臨的診療效率問題。
在沒有醫療AI的輔助前,影像科醫生需要用肉眼和經驗識別檢查片,來找出病變點,三甲醫院的醫生每周的工作量在5萬張以上,有些甚至達到10萬張。在AI的加持下,眼底篩查不再是“排隊兩小時,看病5分鐘”,就醫體驗、效率都得到提高。
圖片來源:鷹瞳科技
招股書顯示,Airdoc-AIFUNDUS的工作流程包括三個主要步驟:視網膜影像采集、影像質量控制以及影像分析及分類。分析完成后,將生成帶有視網膜影像、檢查結果、疾病進展及轉診建議的報告。臨床中,醫生可在提供診斷及醫療建議時參考這類報告,也可參考該報告,決定是否有必要轉診至其他科室(如眼科)進行復診。
Airdoc-AIFUNDUS (1.0)其次解決的是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臨床痛點。由于很多基層醫療機構因為設備、人員不足而無法滿足臨床檢測需求,導致一些患者出現漏診、誤診。尤其是小城市和邊遠地區影像學診斷人才資源更為緊缺,不少患者往往要到幾十甚至百公里外的大城市才能完成檢查。
鷹瞳科技的定位是做每個人用的人工智能,而不是只有大專家才能用得著的人工智能,所以影像AI產品要有院外的基層和大健康場景,希望能夠更好地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這一難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鷹瞳科技針對不同型號相機的成像特征,解決了算法模型在不同相機上的泛化問題,適配市面上幾乎所有主流相機,能夠應用在鄉村衛生院、社區診所、藥房甚至是企業診所等機構。
目前,Airdoc-AIFUNDUS (1.0)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2021年上半年收入達3908.7萬元,同比增長556%,增長強勁,占總營收比例的86.1%;硬設備的銷售收入也在2021年上半年達到600萬元,接近2020年全年營收的兩倍。
據介紹,去年鷹瞳科技Airdoc產品共檢測了200多萬人次,其中臨床科室和體檢等醫療機構的貢獻最大。今年的目標檢測量是1000萬人次。
千億賽道下醫療AI開啟新周期
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正加速傳統行業的變革融合,如何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應用的探索輔助未來醫學發展,是提升人類醫療健康水平的重點。2021年7月1日發布的《“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中的建設任務提到:深度運用5G、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國際先進水平的智慧醫院,建設重大疾病數據中心。推進跨地區、跨機構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互認共享、術語規范以及數據的整合管理,建設主要疾病數據庫和大數據分析系統。
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多種應用場景深度融合,逐漸成為推動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技術,AI醫療的研究重心逐漸向醫療影像、語音輔助診斷等新興技術靠攏,AI與臨床醫療的相互滲透越來越深。
圖片來源:鷹瞳科技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中國人工智能醫學影像市場的規模預計將從2020年的人民幣3億元增至2030年的人民幣923億元,CAGR為76.7%。按場景分類,分別為醫療機構和大健康場景,兩者的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分別達到423億元和500億元,CAGR將分別為65.9%和102.7%。
對醫療AI公司來說,能研發出多少解決臨床醫療痛點的醫療AI產品、能撬動多少醫院資源、接近多少醫療數據,決定著資本市場給出的估值。對于整個行業來說,中國醫療AI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
正如鷹瞳科技創始人張大磊所說,鷹瞳科技去年只服務了200多萬的中國人,占全中國人口的千分之二,這還是非常小的比例,接下來要把這個比例努力提升到百分之二、十分之二。他創業的唯一目標是讓“醫療AI成為每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公司雖然成長得很快,但真正的發力還在后面,只有真正到了一定的體量之后,才能彰顯出企業的長期價值和設立的社會意義,他要在醫療AI賽道長跑50年。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作者:金喆
編輯:馬原
排版:馬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