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07 11:21:23
徐詩告訴記者,對于以碳中和為目標的ESG投資,有兩個方向可供VC機構參考。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圍繞“雙碳”目標,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踐行ESG投資理念,山行資本也不例外,作為一家VC機構,創始合伙人徐詩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對于以碳中和為目標的ESG投資,可以通過新能源應用場景和技術創新兩大“抓手”進行探索,順勢而為,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盡綿薄之力。
山行資本創始合伙人徐詩,受訪者供圖
ESG概念是個舶來品,但對國內經濟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連,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下的環境挑戰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踐行ESG投資理念,以期結合自身主營業務為環境保護、社會治理貢獻力量。
創投機構亦在其中發揮積極作用,不僅幫助初創型企業引進資金,同時也在其“陪跑”過程中傳達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更為關鍵的是,機構也在通過特色能力圈為企業發展賦能,助力被投企業發展。
山行資本是一家成立近6年的VC機構,目前管理著3只美元基金和一只人民幣基金。山行定位中國的Founders Fund,創始合伙人團隊為前網易移動事業部總經理徐詩和瓜子二手車創始人楊浩涌,團隊以獨特的創業者背景為優秀的創業者賦能。
提到ESG投資理念,山行資本創始合伙人徐詩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創立之初即強調投資中的ESG原則,從組織架構、流程規范、投資實踐等各方面積極踐行ESG投資理念。目前已經在科技、消費、出行、大健康等領域進行布局。
踐行ESG投資理念,考驗投資機構和被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尤其在一級市場,熱門賽道的擁擠程度使得一些早期投資策略難以“上車”,一方面來自于高估值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面也來自投資人對新興產業終局的預測不甚清晰。
徐詩表示,“投資并非是流量驅動的事情,不一定人多的地方就一定有投資價值,顛覆性的行業規則最終將由產業龍頭來制定,建立護城河標準和行業壁壘。”在她看來,在中國超級分層的市場格局中,投資人應該對未來發展的終局判斷有所認知。“產業變化里,短期大家都會高估變化的速度,但長期也會低估變化的絕對值,對于投資其實要有長跑的耐心,賺長期和趨勢的紅利。”
為實現我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中長期目標,清潔能源的普及和使用是最為重要的抓手,徐詩告訴記者,對于以碳中和為目標的ESG投資,有兩個方向可供VC機構參考。
她解釋稱,首先,創投機構可以在新能源的普及應用場景上尋找優質標的,促進新能源基礎設施的普及和滲透,既能夠獲得良好的投資收益,也可以促進碳中和目標的達成。
其次,技術創新對于傳統產業的賦能也是關注方向,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我們整個2021年都在一線深入產業鏈調查,在我們感慨傳統產業鏈已經很先進的同時,我們依然認為會有一些新技術會讓產業鏈更高效。”
徐詩表示,“作為VC,我們給自己的使命就是盡可能地找到那些新技術,以及新技術的應用場景,順勢而為,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盡綿薄之力。”
具體來看,山行資本從2018年開始就探索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中的投資機會,認為新能源智能汽車的發展是未來十年最大的投資機遇之一。基于對新能源趨勢的判斷,山行資本選擇投資了理想汽車、鎂佳科技等全產業鏈條領先者,它們在新能源整車制造、智能化零配件供應商細分賽道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此外,循環經濟的蓬勃發展也是未來碳中和發展中不可錯失的機遇,尤其以二手車為代表的流通領域存在著廣泛的布局機會。山行投資的瓜子二手車作為中國萬億二手車賽道的領跑者,在二手車流通效率、二手車行業標準建立、二手車數字化及線上化進行投資。徐詩表示,對標美國二手車市場空間,瓜子二手車作為中國最大的二手車交易平臺將是山行在碳中和投資領域的重要“抓手”。
碳中和是一個大目標,但需要做無數細小的事情,積跬步而致千里的事情。徐詩表示,踐行ESG理念不僅要在投資端倡導綠色,也要在投后管理給予創業者更多指導,還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與義務。
徐詩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家政策導向對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內容越來越清晰,對科技創新的導向也越來越明確,新一代創業者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首先應該理解“效率與公平”,提高對對數字化理解的深度與寬度,在技術推動產業進步時也要有一定人文關懷和思考。
此外,她建議創業者要關注國家戰略發展的大方向,在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方向上下苦功、深布局,追求商業效率的同時,積極把促進碳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的經營目標之一。
徐詩告訴記者,投資人和創業者不應該是割裂的關系,她本人更加傾向于投資人從創業者中來、創業者領著投資人去開拓。在她看來,只有創業者對企業的經營、行業的發展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才能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本,也能讓投資人更好地理解創業者的想法和理念。
此外,山行資本也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做出相應的工作,據介紹,公司目前正在為老區鄉村幼師做工資補貼,旨在為鄉村幼兒園順利辦下去盡一份力。她告訴記者,無論是做投資還是公益都是在做有意義的事情,希望有機會做得更多更好。
長按識別二維碼,前往“場景匯”APP
免責聲明:每經路演·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