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19 19:40:29
◎進入存量爭奪時代,網約車企業需要精細化運營,才能從頭部分流用戶,競爭重點從流量競爭轉向承接能力的比拼。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劉雪梅
兩周連投兩家出行平臺,阿里正在加速擴張出行版圖。
11月17日晚間,大眾交通(600611.SH)發布公告稱,大眾出行擬增資擴股引入投資人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將分兩期共計向大眾出行投資4000萬元,持股比例達10%;而在一周前(11月9日)哈啰出行宣布獲得阿里首次入股,也在出行賽道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一直以來,網約車市場競爭激烈 圖片來源:IC photo-1346241843899531265
一直以來,出行都是阿里重點布局的方向。據公開資料統計,阿里巴巴連同螞蟻金服在內的經濟體,在出行領域已經投資或并購了超過30家企業,包括哈啰出行、永安行、滴滴出行、高德軟件、小鵬汽車等,涵蓋了出行領域上下游全產業鏈。
不過,選擇在此時連續兩次出手,阿里的動機耐人尋味。而阿里出行版圖再擴展背后,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公開資料顯示,大眾出行于2015年成立,作為大眾交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上線就獲得了上海地區首張網約車牌照,也是國內首家由傳統出租車企業打造的移動互聯網打車平臺。
但是一直以來,網約車市場競爭激烈,再加上頭部企業在市場上的絕對優勢,大眾出行發展得并不順利。此前披露的財報可以看出,大眾出行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251萬元,凈虧損1250萬元。資產總額為2149.73萬元,負債總額1617.2萬元。
而在此時入手大眾出行,阿里的意圖令人遐想。
一方面,出行賽道一直是阿里重點布局的方向。2013年,阿里全資收購高德地圖,隨后,高德地圖在2017年推出“高德打車”業務板塊,目前,高德打車已經接入了幾十家出行服務平臺,在全國范圍內,提供多種車型、多種場景服務。
無論是滴滴,還是今年獲得融資的T3出行、享道出行、哈啰出行背后均有阿里背景。2020年12月末,上汽集團旗下移動出行戰略品牌“享道出行”宣布完成超3億元A輪戰略融資,由阿里巴巴和寧德時代共同投資。同時,享道出行還將獲得阿里系出行平臺高德地圖提供的數據技術、人工智能、地圖導航等資源扶持。哈啰出行也在11月9日宣布獲得阿里首次投資,而在阿里之前,螞蟻集團也多次作為戰略投資人對前者進行投資。
另一方面,網約車市場迎來了新一輪的資本入局和市場競爭,而作為本地生活服務的關鍵入口之一,阿里此次高調加碼,其加速擴張本地生活的意圖也難以掩飾。
在陳禮騰看來,大眾出行引進阿里巴巴投資,可以說是互利互惠。對于大眾出行來說,作為傳統企業的“產物”,其互聯網思維略顯缺乏。阿里巴巴的加入,通過與其合作有助于提高其互聯網運營能力。而對于阿里巴巴來說,投資大眾出行使其在移動出行領域的“棋子”又多一枚。
不過,上述公告也提出了阿里入股的風險。大眾交通表示,經過評估,上述交易行為可能尚需經過有關部門批準,可能存在未獲批準,無法實施的風險。《增資協議》需在達成協議約定條件的情況下實施,是否能成功推進尚存在不確定性,有無法履行的風險。大眾交通進一步強調,上海大眾出行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內,其經營和本次增資對本公司不存在重大影響。提請廣大投資者充分關注上述事項及由此產生的相關風險。
今年下半年以來,曾經沉寂一時的網約車“第二梯隊”平臺正在煥發出新的活力。
7月,下架400多天的“美團打車APP”突然在各大主流應用商店重新上線。到7月18日前后,美團打車微信小程序也同步上線。并且這一次,它們不僅使用了全新的美團黃色logo,而且還著重宣布已在100多個城市開通運營。
8月4日,享道出行宣布首個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享道1號”成功發行,融資規模為5億元;9月6日,曹操出行召開發布會,宣布完成38億元的B輪融資;10月26日,T3出行宣布獲得77億元融資;11月9日,哈啰出行宣布獲得2.8億美元融資。如今加上阿里投資大眾出行,年內網約車行業獲得融資額度已超過130億元。
在業內看來,一方面,反壟斷給了互聯網市場新的活力,也為網約車市場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另一方面,頭部企業節奏暫緩,給了競爭對手喘息的機會,對于后者而言,這不失為一個補足彈藥、擴張市場、彎道超車的好時機。
不容忽視的是,作為一個關鍵入口,網約車也一直是本地生活的兵家必爭之地。
7月2日,阿里宣布將基于地理位置服務的高德、本地生活和飛豬三大業務組成生活服務板塊,而7月以來,高德地圖在出行領域瘋狂補貼司機、乘客,也表現出其搶灘出行市場真空期的野心。業內認為,高德地圖進一步切入本地生活領域,與包括美團在內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的重合度也逐漸提升。一場圍繞場景、流量展開的戰爭再次拉開帷幕。
如今看來,無論是哈啰在出行之外對本地生活業務的探索,還是美團對網約車業務的再次重視,以及阿里借出行業務對本地生活市場的高調擴張,網約車賽事的背后,涌動著本地生活戰事的激烈角逐。
不過整體來看,整個網約車賽道早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業內認為,進入存量爭奪時代,網約車企業需要精細化運營,才能從頭部分流用戶,競爭重點從流量競爭轉向承接能力的比拼,擁有充裕的司機運力才能更快滿足用戶出行需求,繼而提高服務質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