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21 22:44:10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吳永久
隨著汽車模塊化、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底盤、車身解耦的獨立造車模式成為了可能,海外已有數家初創型企業踏入“超級底盤”這一賽道并發布相關產品,其中不乏與重量級整車企業的合作案例。悠跑科技希望通過“UP超級底盤”的能力,賦能更多場景擁有者,在未來實現“造車自由”。
“超級底盤”賽道引關注
當前,國內智能電動車行業已步入傳統車企、新造車企業、科技公司紛爭的“下半場”。隨著汽車模塊化、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底盤、車身解耦的獨立造車模式成為了可能,海外已有數家初創型企業踏入“超級底盤”這一賽道并發布相關產品,其中不乏與重量級整車企業的合作案例。
在國內,“超級底盤”尚屬新興概念。汽車行業一直有條不成文的說法:智能電動車超過一半的BOM成本集中在動力底盤——這也使得在超級底盤領域誕生一類產業新物種成為可能。
類似的觀點,上海悠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悠跑科技)創始人李鵬也有所提及:“面向未來的移動出行,會有更多不同背景的企業參與進來,而汽車是高進入門檻、高集成化的行業。”
以國內來看,悠跑科技是竟跑“超級底盤”賽道的實力派。11月8日,公司公開了一段被稱為“首個自動駕駛循跡聯調”的視頻,預示著其研發的“UP超級底盤”完成首臺樣件的打造,進入動態調試階段,可按照規劃路徑進行自動駕駛,初步具備了支持高級別自動駕駛的能力。
作為其Pre-A+輪融資的領投方,博原資本管理合伙人及CEO朱璘認為,智能化造車趨勢下整車供應鏈價值已經發生了改變,許多新玩家進入市場,悠跑科技是其中極具科技屬性和活力的一家公司。在他看來,悠跑科技自研的超級底盤平臺是一個顛覆性的產品,能夠極大程度賦能未來場景造車,大幅縮短車型開發周期,滿足不同場景下智能電動車的快速投放和市場多樣化需求。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大全稱,智能電動車賽道已進入深水區,平臺級的技術引領和創新將有望成為新風口。在他看來,軟硬兼備的一體化底盤具備模塊化、數字化特征,可極大降低整車企業的成本及研發周期。
賦能更多場景實現“造車自由”
科技和消費是推動汽車行業發展的兩大驅動因素,在智能電動汽車時代,前者的技術創新意義更加深遠。李鵬表示,悠跑科技希望通過“UP超級底盤”的能力,賦能更多場景擁有者,在未來實現“造車自由”。
據了解,悠跑科技是從汽車研發的頂層邏輯、技術形態和供應鏈出發,用“上下分體式開發”的概念取代了傳統的“整車一體式開發”。通過打造軟硬一體的超級底盤,將數字化、模塊化融為一體,同時降低造車成本和周期,不失為走向未來的一種好方法。
與此同時,投資機構也對企業的發展充滿信心。今年以來,悠跑科技一共完成三次融資,分別是2021年5月的種子輪融資,由爍石資本領投;Pre-A輪融資由經緯中國領投,創世伙伴、真格基金跟投;今年10月完成了最新一輪融資,由博原資本領投,此次融資為Pre-A+輪。
不過,業內也有質疑的聲音,面對如此快速的發展節奏,悠跑科技能否長期的堅持下去。
事實上,李鵬也有如此擔憂,“躬身入局后獲得資本和行業的快速認可,讓我對智能汽車賽道更生敬畏。”他表示,火熱的智能汽車市場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機遇點,能得到行業的快速認可證明悠跑存在一定的可取之處,但過于迅速的發展,也可能成為隱憂。
對此,李鵬認為現在的首要任務是靜下心來研發第一代產品,也期待更多的人才加入悠跑科技。截至今年8月,悠跑科技已自主開發國內首個量產全線控底盤,與捷威動力共同開發的全球首款CTC電池系統(Cell to Chassis)也已進入落地研發階段。
悠跑科技還與京西重工、地平線等企業將在智能汽車相關領域、邊緣人工智能芯片領域展開深入合作,滿足不同場景下智能電動車的快速投放和市場需求。
投資方普遍認為,將會為汽車產業鏈提供一套全新的智能汽車研發理念和極具想象力的商業模式以及市場領先的底盤產品,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成為智能電動車時代具有代表性的行業黑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