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22 09:32:11
每經評論員 胥帥
近日,鋰電池巨頭億緯鋰能拋出的股票激勵計劃引發市場和深交所關注,原因是股票授予價格相對市價大幅折讓。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億緯鋰能解釋2021年業績考核指標的確定依據和合理性以及是否能達到激勵效果等。而億緯鋰能最新回復認為,2021年業績考核指標設定合理、科學。
過低的授予價格并非一定引起爭議。想要馬兒跑得快,就得給馬兒多吃草,關鍵是激勵要有一個風險收益比,高收益要和高風險權責匹配。億緯鋰能業績考核目標為2021年至2024年營業收入分別不低于163億元、261億元、418億元、669億元。初看之下,本次激勵計劃的業績目標增速還要高于億緯鋰能過往的年復合增速,但過去五年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2017年,鋰價迎來歷史上真正意義的價格爆炸周期,碳酸鋰價格刷新歷史新高。億緯鋰能這些中游電池企業直接承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2018年,補貼退坡又影響到鋰電池裝機需求。2020年自不必說,新冠疫情對每個行業都造成沖擊,上半年的鋰電裝機需求又處于一個冰點。
億緯鋰能處于儲能和新能源車的雙重“風口”,當蛋糕變得更大,投資者毛估的增速預期自然會高出很多。市場動態PE就是重要參照,億緯鋰能市值接近2500億元,動態PE超過80倍。按照PEG等于1的合理估值,市場自然希望億緯鋰能遠期業績增速比股權激勵制定的目標更高。換言之,你的業績目標是應該完成的“分內之事”,又何必再弄一個股權激勵?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要真正起到激勵目的,不能變為企業員工“無風險套利”的工具,更不能借激勵為名進行利益輸送。這種“無風險套利”和利益輸送就是零和博弈,有人賺錢,有人吃虧。
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主要采取定向增發和回購方式。定向增發增加總股本,攤薄每股收益,對老股民是一種損傷。要想定向增發不損害投資者利益,這只有一種可能——增發后的激勵回報大于被攤薄收益?;刭徸圆槐卣f,上市公司用全體股東的錢去激勵員工,如果實施后的股權激勵計劃沒有達到效果,吃虧的只有投資者。員工大不了不行權,除開工作付出的精力等,這一行為的機會成本接近零。
另外,每一個投資者也在為股權激勵付出成本。股權激勵的會計意義表達就是股份支付,這實際構成了一種成本費用。上市公司總的成本費用攤薄到每一股,便是每個投資者所承擔的成本代價。況且,企業成本影響到定期報告的利潤,這對上市公司估值預期有很重要的影響。當然,令投資者在意的還是低廉籌碼在遠期的砸盤風險,擔心解鎖日變成清倉日。
筆者認為,要想股權激勵起到激勵作用,一是要讓行權的風險收益比處在合理范圍,高業績增速對應低行權價格,低業績增速對應高行權價格。實際上,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草案,很少詳細解釋行權價的定價機制。這難免給外界一種“任性”的感覺。合理授予價格可以參照增發價的定價機制,比如以前20個交易日股價的70%或者80%為依據。二是要豐富行權目標約束,除開收入指標之外,可適當增加利潤、毛利率、成本或者市占率等多維指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