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14 17:32:20
隨著陜西最大科創平臺秦創原的落地推進,各地區在參與建設平臺同時,亦在借力搶占區域發展先機。
因為秦創原的主線和核心是將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粉巷財經(ID:nbdfxcj)注意到,各地基本在圍繞兩鏈融合做文章,而參與的各建設方中,以文旅標簽知名、處于西安北部邊緣的涇河新城,已默默地發生改變。
我們完全沒有想到,涇河新城干得這么猛,作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先導區和兩鏈融合“促進器”示范區,其在科技創新,高端產業布局和聚集,創新載體搭建上迅速發力,開始了“彎道超車”。
秦創原怎么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的表達是,圍繞加速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的主線,以西部科技創新港和西咸新區為總窗口,突出抓好人才和機制兩個關鍵,聚焦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和兩鏈融合“促進器”三大目標,把“秦創原”打造成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源頭和總平臺。
可以看出,兩鏈融合是秦創原的核心主線, 基于這一定調 ,作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先導區的涇河新城,對參與平臺的角色定位是,錨定打造兩鏈融合“促進器”示范區。
兩鏈融合“促進器”怎么搞?粉巷財經注意到,不同于國內科創打造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等創新載體的普遍做法,涇河新城一開始就打出了“王炸牌”涇河灣院士科創區。
公開信息顯示,涇河灣院士科創區總用地面積約8.8平方公里,位于大西安城市發展軸與西安北部萬億工業大走廊的交點,采用“人才+項目+園區”的引進模式,是涇河新城實現人才、知識、資本等高端生產要素聚集而打造的產業新城。
之所以說它王炸牌,粉巷財經發現其有兩個核心要點,也是我們真正對涇河新城感興趣的地方。
首先是其重研發,研發端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前端,根據涇河新城未來三年規劃,到2023年底實現涇河灣院士科創區研發投入占區域企業總營收比重達到5%,從政府投入上而言,5%是一個相當高的標準了。
具體細看,涇河新城計劃引進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800家,引進培育“獨角獸”企業3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0件以上,引進培養100個掌握核心技術的創新創業團隊,意在為研發端儲備充足的彈藥。
其次,抓住人才關鍵,這里的人才區別于常規意義的科創人才,粉巷財經發現,涇河灣院士科創區直接錨定最頂尖的科創人才院士,且通過人才撬動資本、技術和項目同步落地。
涇河灣院士科創區
拿最頂端人才院士開路,既瞄準研發端,亦意在“最后一公里”的市場端,畢竟近年來院士在我國核心技術攻關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很多科創公司背后都站著院士,比如細分領域的西安鑫垚陶瓷,背后站著工程院院士張立同。
不夸張地說,院士小則能培育孵化公司壯大上市,大則帶動地方產業經濟發展。據了解,《涇河新城涇河灣院士科創區(秦創原先導區)產業扶持專項政策》已重磅發布,是科技型企業的實際需要,“量身定制”的專項政策。
“如果這種以頂端人才為核心驅動的科創模式成功,涇河新城算是為陜西科創貢獻了涇河智慧,而涇河灣院士科創區將成為高端科創企業,科研機構,人才和產業等科創要素聚集的新價值高地。”地方財經觀察人士稱。
其實,在關注到涇河新城打造兩鏈融合“促進器”示范區,關注到涇河灣院士科創區這個平臺之前,粉巷財經對涇河新城的印象,最知名是以茯茶小鎮、樂華城為代表的文旅標簽。
但事實上,最近幾年涇河新城一直在潛心布局和做實先進制造業,特別是陜西舉全省科創資源之力進行的“頂層設計”秦創原落地后,借力該科創平臺,涇河新城的先進制造產業集群已逐漸成型,不夸張講,“涇河制造”正成為西安工業的一張名片。
2019年,是涇河新城先進制造業急劇擴張的一年,落地了玉灃智能制造中心、云泰數通涇河新城大數據中心、中創為量子西北總部基地等項目。
這些項目均為創新科技高含量的產業項目,可以看出涇河新城在產業布局和項目落地上的邏輯,重倉高端制造有關的強科技屬性產業和項目。
中富食品飲料包裝基地
此后2020年隨著秦創原的落地和推進,涇河新城在先進制造業上開始爆發放量增長,隨便看幾個項目:
年產值5.5億的恒德航空精密機械生產基地項目;年產值50億的中國量子通信行業獨角獸企業落地;未來年產值超千億元的“西北安全應急產業園”;全國唯一一個以“水務科技”為核心的專業化園區“絲路國際水務科創園項目”;隆基綠能年產15GW高效單晶電池及光伏組件;陜煤研究院新能源產業基地及中車智軌生產基地。
恒德精密儀器制造
據統計,2020年,涇河新城先后招引項目27個,簽約項目總投資超680億元。目前,涇河新城已逐漸形成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集成電路研發與制造項目的產業聚集。
明顯可以看出,借力秦創原平臺,涇河新城更加聚焦科技創新,基本錨定行業頭部企業的核心大項目,“含新量”高、產能高、產值高。
隆基股份項目建設現場
以全球光伏龍頭隆基股份投資的項目為例,其也是陜西省2021年重點產業項目,總投資近200億元,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球單體最大光伏電池生產基地,預計可實現年產值400余億元。
再以投資25.6億元的陜煤項目為例,亦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重點項目,建成滿產后可實現年產值超過31億元,成為涇河新城乃至陜西省新能源產業的示范生產線及配套基地。
“這些項目在涇河新城落地,后期肯定是相關產業鏈的鏈主,帶動整個產業鏈加速聚集,不僅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注入動能,涇河新城亦會成為西安、陜西的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上述觀察人士表示。
法士特汽車核心零部件生產基地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涇河新城GDP增速達到10.8%,GDP總量較2018年增長近80%;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到12.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3.2%;今年上半年,涇河新城又實現GDP同比增長16.5%的佳績。
高速增長的經濟數據背后,很大程度上源于工業和固投的增長,而工業增長的核心毫無疑問是先進制造業的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市委書記方紅衛上任后,首站行程便是調研西安的制造業企業,摸底西安的工業情況,重視工業顯然與GDP增速有關。而定位于大西安北跨戰略核心聚集區的涇河新城,原本就屬西安打造渭北工業基地的重倉區。
因此,以目前涇河新城的先進制造業的布局和發展盛況,說“涇河制造”扛起了西安工業的一面旗幟也并不為過,我們判斷,隨著西安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市,以及對工業的戰略重視,涇河新城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紅利將進一步釋放。
涇河新城在先進制造業的布局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打造上,還有一個更深的產業邏輯,將目光鎖定于“制造”的同時,將產業推入更深的“智造”賽道。
中國智造從宏觀上來說,可以分為5個方面,即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產業的轉型升級,從價值鏈的中低端逐步邁向中高端,產品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
從微觀上來說,即更加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設計,更加智能化、數字化的生產過程,更加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與服務的一體化,更加精細化、科學化的企業管理,更加一體化、全球化的標準體系。
提升中國“智造”水平,是全面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的一項重要發展戰略,也是我國當前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未來我國經濟完成的轉型升級的靶點。
從近期涇河新城落地的產業項目上來看,從“制造”到“智造”的躍升尤為明顯。
涇河新城協同創新中心
比如總投資20億元的“一帶一路”國際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基地項目,該項目在涇河新城將建設人工智能基地、高品質無人酒店等創新產業,加速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引進、發明專利的成果及技術轉化,預期可實現產值40億元。
再如總投資100億元的創維智能電子產業園,創維集團是國內電子百強企業,擁有雄厚的創新資源和技術實力,創維集團實施智能化、精細化、國際化三大新的戰略后,目標是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智能家電和信息技術領軍企業。
落地于涇河新城的創維智能電子產業園,即圍繞智能化,將成為創維廚電及智能電子、智能家居和3C電池生產基地,滿產后總產值將超過100億元。
還有今年3月,“中星量子科技產業園”奠基,目標是量子通信,預期產值30億元。
資本一向是最敏銳的,隨著國內科創能力和中國智造水準的不斷提升,國際國內資本開始做多中國智造,智能機器人,數字制造,人工智能,芯片等領域成為投資新風口。
上述人士分析稱,這意味著,涇河新城制造業以“智造”為方向探路,抓住經濟發展的風口,再借助自主研發驅動平臺秦創原,對資本、金融、人才、產業的吸引聚集將是指數級的,區域發展“彎道超車”完全可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