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11 00:32:50
◎趙晉平認為,擴大消費在于滿足人民生活的消費需求,但這種消費本質上一定是資源節約型或者是環境友好型。我認為這是釋放了一個新的信號,增強全民節約意識與擴大消費并不矛盾,關鍵在于消費方式和消費領域的轉變。低碳和資源節約型消費將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
◎趙晉平表示,明年影響消費復蘇的因素主要體現在疫情和居民收入。如果疫情得到進一步遏制,居民收入有所提升,大宗商品價格能夠恢復到相對正常的水平,消費需求就有可能會得到集中的釋放。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了2021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
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在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不僅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而且出現了一些新的表述。
會議要求,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暢通國內大循環,重在突破供給約束堵點,重在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
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并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此外,會議強調,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要堅持節約優先,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在生產領域,推進資源全面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在消費領域,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如何突破供給約束的堵點?打通供給約束的堵點需要從哪些地方發力?擴大消費如何與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相銜接?
帶著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原部長趙晉平進行了專訪。
NBD: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何要強調突破供給約束的堵點?這些堵點體現在哪些方面?
趙晉平:經濟循環中的堵點主要體現在關鍵領域還不能滿足國內大循環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特別是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需要進一步提升供給側的能力和水平。突破供給約束的堵點就是要提升關鍵節點的供給能力水平。
其次,不同行業之間如何才能真正貫通,這當中存在結構性失衡的問題。結構性失衡導致供給和需求之間無法匹配。所以,未來國家更加強調突破供給約束的堵點,能夠為供給側和需求側的直接相通提供一個有效的市場機制。
NBD: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成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如何推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建設?
趙晉平:首先是深化市場化改革。暢通國內大循環,關鍵在于挖掘和激發國內市場潛力,逐步清除區域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間存在的“堵點”和“痛點”,破除經濟轉型發展中面臨的結構性、周期性和制度性問題。
其次,擴大雙向開放。重點在于提高要素資源的市場化程度和對內對外開放水平,促進資本、人才、技術、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動。穩定產業鏈和供應鏈。通過促進創新、吸引高端產業投資和走出去投資獲取高端要素資源等相互結合的方式,提升區域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此外,要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政府應通過加大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持,激發企業活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供給和需求的雙升級,倒逼企業謀求轉型升級。
NBD: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談到消費時明確指出增強全民節約意識,這是否與擴大消費的政策導向相矛盾?
趙晉平:擴大消費并不是指過度的或者浪費性的消費,而是指在滿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通過擴大消費為經濟擴大內需提供基礎和動力。
客觀來看,從資源本身來說,無論對于中國還是世界,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從長期來看,實現資源節約型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轉變,將成為一個長期性的目標,也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標準。
擴大消費在于滿足人民生活的消費需求,但這種消費本質上一定是資源節約型或者是環境友好型。我認為這是釋放了一個新的信號,增強全民節約意識與擴大消費并不矛盾,關鍵在于消費方式和消費領域的轉變。低碳和資源節約型消費將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
NBD:今年以來,相比于外貿,國內消費并沒有迎來爆發式的反彈,明年我國消費將呈現怎樣的趨勢?
趙晉平:當前影響消費增長最關鍵的因素還是疫情,盡管國內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多點散發和輸入型疫情仍然時有發生,導致消費需求難以完全釋放,主要體現在旅游消費和服務型消費比較低迷。
當然,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消費也并非完全沒有亮點。網絡消費和跨境電商的發展還是很快。但數字經濟催生的線上消費并不能完全替代線下消費,消費者可以選擇網絡購物,但不能選擇網絡旅游,需要通過面對面來實現的消費模式在當前并不能完全釋放消費潛力。
所以,從目前來看,消費暫時還未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明年影響消費復蘇的因素主要體現在疫情和居民收入。如果疫情得到進一步遏制,居民收入有所提升,大宗商品價格能夠恢復到相對正常的水平,消費需求就有可能會得到集中的釋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