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21 16:05:19
◎吸附分離技術以其兼具污染防治和資源化利用的特點,在工業廢水、廢氣治理中得到廣泛應用,順應環保和資源并重的理念,技術價值凸顯。
◎公司自身的綠色生產也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一環。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實習記者 蔡智超 每經編輯 陳星
12月20日-24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1第十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周在線上舉辦。
12月21日下午,分論壇之一“2021中國企業低碳發展論壇”正式召開,該分論壇由成都市生態環境局作為支持單位,以“碳中和新局 現實與路徑”為主題,匯聚政產學研各方智慧,探尋產業綠色轉型路徑。
論壇上,藍曉科技董事長高月靜作題為《探尋碳中和背景下企業的綠色轉型之路》的主旨演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高月靜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現階段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國共同努力的目標。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助推高質量發展,最終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是歷史發展的正確方向。
高月靜介紹,利用高分子材料的吸附分離作用,可以達到從自然界中獲取資源、分離純化,在工業過程中控制排放、治理污染的目的。可以說,吸附分離技術產業本身就具有強烈的綠色低碳屬性,服務于綠色可持續發展,提高人類生活品質。
在綠色能源、金屬資源等領域,吸附分離技術已經憑借其應用廣泛、持續創新的優勢,參與到下游眾多應用方向中。
高月靜表示,在綠色能源方面,光伏領域會用到多晶硅純化除硼樹脂,以及組件制造超純水、廢水循環利用的整體解決方案等;核電領域將用到鈾提取樹脂、核電反應堆熱交換系統超純水、放射性污染物回收解決方案等。
“在新能源金屬方面。碳中和的本質是能源結構的轉變和優化,無論是供能端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還是用能端的電氣化進程加速,這背后都離不開電池作為儲存介質所發揮的巨大作用,電池技術用到的鋰、鈷、鎳、釩等新能源金屬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與之相對應,濕法冶金領域是吸附分離材料最經典的應用場景,也是最能體現吸附分離技術革新性的領域。吸附分離技術通常是傳統提取技術的升級替代者,并成為新型提取路線的核心技術。”高月靜說。
高月靜總結,可以看到吸附分離技術在加速經濟結構綠色轉型,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吸附分離技術以其兼具污染防治和資源化利用的特點,在工業廢水、廢氣治理中得到廣泛應用,順應環保和資源并重的理念,技術價值凸顯。
高月靜介紹,比如在醫藥、石化、電子等領域,廢水治理的同時回收有價值的中間體,達到資源化廢水處理的目的。在粉煤灰、礦渣中提取有價值金屬,實現治理與經濟效益雙重的目的。
“另外,在化工、煤炭、電子等行業的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領域,由于VOCs以傳統的焚燒或熱力氧化技術處理時,最終還是形成二氧化碳排向大氣,因此是比較重要的碳排放來源。VOCs吸附技術整體解決方案,在實現達標排放的同時,回收了有價值的原料及溶劑等。該技術也于近期第一批納入生態環境部—國家生態環境科學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技術成果庫。”高月靜說。
高月靜表示,整體看來,通過吸附分離技術進行污染物控制的同時,可以達到富集、回收和綜合利用的目的,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同發展。
除了產品和技術在綠色能源、金屬資源、環保領域的應用外,公司自身的綠色生產也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一環。
高月靜介紹,藍曉科技于2019年投入運營的兩個新材料生產園區,按照石化行業最高標準進行環保投入,利用自身技術優勢,開發了多項定制化的三廢治理單元,實現了原材料、溶劑等的回收再利用,同時還對產品的中間體、檔外品進行技術開發、變廢為寶,即實現了自身綠色生產,也帶來了經濟效益。
“通過技術創新,以吸附分離技術的最新成果助力減排降碳,同時達到良好的經濟效益,這是我們一直倡導的綠色智造理念。”高月靜說。
高月靜在最后表示,在后疫情時代,努力探尋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共同解決方案,將是每個行業、每個企業都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在這之中,可以利用吸附分離技術的創新成果,服務于光伏、核電、綠色能源系統、新能源汽車等下游行業,助力以化石能源為主的產業經濟結構向綠色低碳、智慧能源系統為基礎的社會體系轉型。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